我们的村子不大,六十多户人家,三百多人,但是在海外也有三百多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属在国外或者在香港澳门等地区,也许是这个原因,这些亲属在外面的生活习俗,外面的风貌人情,也常常成了村子里众人闲话家常的话题。村子里都是姓梁的,追根寻源,都是出自同一个太公,家家户户都是沽亲带故的。但又因为血缘的远近亲疏,又分为几个家族。村子里的房子除了浮月楼全是青砖盖瓦的,从长满了青苔的墙上看出都是久经岁月,房子有规律地分布在一条条长长的巷子之间,一间挨着一间。白天,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打闹;晚上,家家户户敞开大门来纳凉,邻里之间,常常借这个机会来闲话家常。谁家的孩子调皮捣蛋,被父母揍打,马上跑到邻家里躲起来;被父母赶出来不让吃饭,邻居看见,说:“小子,又给你老豆揍了吧?过来我家吃吧,吃完了就帮我家挑水。”那家姑娘的私房话,年轻夫妇的打情骂俏,常常被隔屋的邻居听去了,传为村子里的秘闻趣事,笑料谈资;偶尔那户夫妻吵骂,巷子里的人们都会相告相劝,力求尽快化干戈为玉帛。村子里有互赠吃食的习惯,一年中四时八节,正月春节萝卜芋头做年糕蒸牛令圆,三月三清明做鸡屎藤饼,五月端午包棕子吃荔枝,七月七慕仙吃艾糍尝龙眼,八月中秋做月饼,九月九重阳登高薯饼香,十月金秋做糍粑,十二腊月晒腊味……构成家家户户吃食的原料虽然大同小异,制作过程也是留传一惯的,但各家巧媳妇们手艺不同,做出来的样式家家不同,味道也各有千秋,最乐意邻居间品尝之后夸赞几句。谁家有亲朋切友从外面寄回饼干糖果,也一定不忘给隔壁近巷的小孩们塞上三块两块,由着娃儿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向父母炫耀口袋里的收获。饭后,做娘的必得牵了娃儿过来坐坐,嘴里尽管拉扯说笑些旁事,那神色却是完完全全的道谢。那家娶亲嫁女,老人家祝寿,小孩满月,全村里的妯娌们都会抽身来帮忙,为主人家做各样庆祝的所需品。娶亲做炒米丁,嫁女做嫁女饼,老人家祝寿做寿包,小孩满月做红鸡蛋。妯娌们相聚在一堂,一边拉扯说笑,一边分工合作。新嫁来的媳妇也跟着学做,如果心灵手巧,或者口齿伶敏,处事干练大体的,马上成为了村里的佳话。平时邻里间偶尔摩擦、矛盾吵闹,也在这拉扯说笑,闲话家常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村子的四周是一片片的稻田,稻谷成熟的时候,放眼望去,金黄色的一片,一阵风吹过来,起伏的稻子欣起了一个个稻浪。远远望去,碉楼、田野、村庄、村子里的荷塘浑然成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风景画。
潭江河从浮月楼的北面缓缓地流过,登上浮月楼阳台上可以眺望潭江涴涎地向东流去。潭江退潮时在河边留下了一个长满青草的河滩,河滩上的沙子细白,是村里孩子们的乐园,可以在这里放风筝、可以在这里奔跑捉迷藏。夏天傍晚,夕阳照在潭江清清的河水上,时而泛起的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河边一棵老荔枝树,一支粗壮的树枝向河里延申,一群小童一排坐在这个树枝上,光着上身,下身穿着一条小底裤,光着的脚丫懒洋洋地垂在河面划着水,时而用脚互相泼水,不知谁从家里偷来了一束荔枝,大家津津有味地在分享着,吃剩下来的果核,几个顽皮的小孩,拿出弹弓,射向在河面的一群鸭子,鸭子被吓得慌忙逃窜,小孩们哈哈地笑起来,看鸭的老头发怒了,气冲冲拿着看鸭的竹杆向他们这边追来,小孩们像青蛙一样,“扑嗵,扑嗵”的纷纷跳到河里,一口气游到对岸继续嘻戏。河岸的一棵大榕树下,几个年龄稍小一点的小孩在大人的监督,极不愿意地向着河对岸奋力游去,大人在岸上吆喝:“游快点,憋着气,快到了。”游泳对我们村子里人来说,还有更深的一层意义:只有游过深圳河,偷渡到香港,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梦想的地方。在这里,一个男人你可以不善长于耕田种地,但一定要水性好。
距离浮月楼不远的地方,是我们村子的祠堂。祠堂的门前是一个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个排球场,收割稻谷的季节,广场上堆放着一堆堆谷子,这时广场又成了晒谷场。
村子里正在举行着一场热闹的娶新娘的喜宴。祠堂的厨房,烟熏火燎的灶剭里,系着围裙的婆娘们锅上锅下地忙碌着,男人们肩膀上挂着一条毛巾,弄着锅铲,不时用毛巾擦着脸上流下的汗水,两个灶头的火烧得旺盛,大铁锅里正在抄着菜,从锅里飘出阵阵的香味,其他人有的在砍柴加火,有的在杀鸡杀鹅,有的在切肉分肉;在广场的另一边,两个用大水缸做成的烧烤炉从早上就开始忙个不停了,旁边放着一堆荔枝树干柴,用荔枝干柴烤出来的烧鹅里有一股淡淡的荔枝香味,这就是在美国唐人街特别有名的台山荔枝烧鹅;女人们张罗着摆好桌子、弄碗碟、上菜;人们进进出出,一副忙碌的景象。
“高佬明,你怎么老往这里来,是不是来偷偷看看阿珍?你不怕你家的醋瓶子把你的剪了。“
正在忙碌的人们顿时笑起来了,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说到高佬明、阿珍和醋瓶子阿英的故事,还得从上个月的那件事说起:高佬明是东村的,阿珍家在西村,从小学开始,两人同班,上学的时候,邻村调皮的男孩子喜欢欺负女孩子,弱小的阿珍更是时常受到欺负,这个时候,高佬明总会走出来,像大哥一样,保护着她,阿珍对高佬明又感激又嵩拜。到了初中,阿珍长成了一个婷婷玉立的美丽姑娘,高佬明也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两个人时常在一起,村里的人都夸他们是青梅竹马、金童玉女的一对。但是,阿珍的父母却不是这样的认为,高佬明家景一般,他们这样赏镜的女儿应该嫁个富贵人家,好让他们可以早日所享享清福,嫁给高佬明太亏了。阿珍被迫嫁给了一个所谓的富贵人家,但是并不幸福,更没有让她父母享受到清福。高佬明也和同班的另一个同学阿英结婚了。阿珍婚后生了两个女儿,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富贵人家里时常受到了冷眼。前些时间,阿珍在夫家呆不下去了,离婚后带着两个幼小的女孩儿回到娘家生活。
就在上个月的一天深夜,阿珍的女儿突然发高烧抽搐,村长得知,连忙让高佬明开车--高佬明是村委里唯一的司机,把她们母女送到城里的医院,并在照顾阿珍母女一夜。第二天回来,阿英的醋瓶子摔破了,跟高佬明大闹起来,抱着小儿子在家里阳台上要死要活的。
“你的儿子咳嗽了三四天了,怎么没见你这么热心?“阿英哭诉。
“我怎么不热心呢?我不是煲了川贝汤他喝,前天已经好很多了。“面对阿英的哭诉高佬明一面无奈。
村里前来围观的人纷纷相劝,但是,通常女人醋意大发时哪会这么好收拾的呢?
“这样吧,阿英,这里刚好有一把剪刀,你要是不放心,就用这把剪刀,“咔嚓”的把高佬明的剪掉,来个彻底点的,这样你就可以大大的放心了,反正你们儿子也生了,拿来也没什么用。”
“剪了后往那里插一根空心禾杆草,让他能小便就可以了。“村长出声说,便顺势作一个递剪刀给阿英的姿势。
”哈哈哈哈!“,围观的人大笑起来,”对了,剪掉是最放心的啦!“有的一边笑一边附和。
阿英的脸”呼“的一下子红起来了,又好气又好笑,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来!低头望着怀里的儿子。
”关于昨晚的事我可以证明高佬明是规规矩矩的,剪刀你先留着,高佬明要在这里当着大家的面保证,如果出现不矩行为任由你处置,到时你再拿出来,好吗?。“村长见到气氛缓和了,接着说。
阿英不怒反而笑了,一场风波,就此消弥于无形之中。这件事以后,人们见到高佬明就喜欢调侃他说:”高佬明,你的被阿英剪了没有?“
这次宴会,高佬明在场,人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调侃他一番。
”喂,高佬明,前晚又是你送阿珍母女去医院的,回来后是不是阿英已经动真了,还能小便吧!“又有人调侃他说。
”这个嘛说来就话长,昨天我回到家立马给阿英讲了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
”我给她讲了三国演义里曹操“削发代首”的故事。“
”阿英听了这个故事,晚上的时候,拿着剪刀,一边摸着一边说,“留着还是有些用处,我就给它也来个“削发代首”吧!“
众人被逗乐了,哈哈大笑起来。
”那你今天还敢不敢吃‘白切鸡‘阿?“又有人调侃他说。
大家又大笑起来………
一阵炮竹响起,接新娘的人群回来了,新郎手上拿着一支电筒,背着新娘在众人的簇拥中向村子走来。在村子的牌坊前,六婆早已准备好了。六婆是我们村子里有名的媒人,口齿伶俐,村子附近很多对姻缘都是六婆摄合的,六婆还是我们村子里的唱手,村里娶新娘时唱的《情郎爱妹妹爱郎》六婆已经唱了几十年。
六婆今天六穿着一身红衣,手里拿着一把红伞。新娘新郎来到牌坊前。六婆开始唱:
新娘兰花样,
花容确系靓,
唇红齿白身壮强,
伶俐聪明人赞赏。
“哟嗬,确系靓,确系靓!”众人齐声附和。
非凡相,
美如天仙样,
难怪新郎魂梦想,
难怪新郎想断肠。
新郎长久望,
望久得成双,
今宵织女会牛郎,
恰似云开见月朗。
满天光,
欢喜难尽讲,
良缘得遂心头爽,
情郎爱妹妹爱郎。
“良缘得遂心头爽情郎爱妹妹爱郎。”众人齐声附和。
成双灯结彩,
成双烛花开,
成双仙子下凡来,
成双结缘鸳鸯会。
成双配,
成双长久耐,
成双爱情深似海,
成双今晚得意哉。
在一片欢呼声和歌声中,新娘新郎接到新房。
酒席从祠堂里一直延伸到外面的骑楼。众人入席前,主人家先要叩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新人,生活幸福,平安顺利。响过一阵长长的炮竹声后,宴会开始了,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全村人的聚会。人们一边品尝着这些充满家乡特色的美食一边尽欢交谈,有的闲话家常谈着今年稻谷的收成;有的久别重逢的互问着近况;有的讲述着外面新奇的见闻。村里的小孩在周围嬉戏玩耍,追逐打闹。
最热闹的是村长的那一桌,一群男人正在谈论着前几天跟邻村的那场排球友谊比赛,这场比赛虽然赢了,但赢得并不轻松,只是险胜而已,邻村冒出了两个杀球好手,大家都觉得今年春节的迎春杯排球赛一定有一番龙争虎斗。
大家在讨论着怎样应付,村长说:“他们杀球虽然进步很大,特别在身高方面有优势,但是整个队伍配合不是很熟练,我们这边的特点在于我们大家互相熟悉,灵活性比他们高,只要平时多打一点就可以了。“
夜色了渐渐暗下来,酒席已接近尾声音,广场上的人们也已经散去,祠堂门口,为了今天的喜宴,高高挂了一盏大灯,灯光下,收拾工作的人们下在忙着。
隔着祠堂一条巷子就是今天新人的洞房,洞房里灯火通明,不时传出一阵阵吆喝声和笑声,闹洞房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巷口,一群年轻人—几个新郎的兄弟围着几个漂亮的新娘伴女在搭讪,在男孩的热情下,几个姑娘也不失时机地打情骂俏回应几句。
高佬明独自坐在靠近河边的一张椅子上,他故意坐在到这个角落,大灯照不到,没人注意,黑暗中好让自己一人安静安静。刚才在吃饭的时候,和阿英说不上两句话说两口子就纠嘴起来,阿英抱着小孩,赌气走了,说回娘家了。自从阿珍搬回村子,他和阿英间的摩擦就多起来了,两个人之间总是像多了一层撕不破的隔膜。虽然他一再向阿英保证,说和阿珍的事永远成为过去了,现在是正常的乡里间的关系。身边放着几个啤酒空瓶,他也不知喝了多少杯,他想把自己干醉,他的脑袋里乱哄哄的,里面尽是无边的压抑和郁闷,完全没有了先前在人群中讲“削发代首”引得满堂大笑时的那种洒脱。祠堂门口几个收拾碗筷的妇女中,高佬明一眼就看出阿珍也在其中。阿珍的身影对高佬明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当初的那个年轻漂亮、神采飞扬的阿珍现在变得那样瘦弱和憔悴,生活的不如意已在阿珍脸上尽显现出来。高佬明却不敢向阿珍那边望去,他曾经多么痛恨阿珍的父母,痛恨他们的势利,痛恨他们把女儿当作捞利益的工具,痛恨阿珍听从她父母的安排,痛恨自己怎么不生在一个富裕之家,但此时,所有的痛恨都化为乌有,只有阵阵的怜悯、痛楚和在心里无数遍骂自己:当初为什么这么懦弱呢?如果当初我勇敢一些,可能阿珍、我、阿英不是今天这种局面。我真是那个屠格夫笔下的罗亭。他又突然想起阿英和两岁大的儿子,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在微弱的灯光中,他仿佛看见了《围成》里那个失败、落泊又无可奈何的方鸿渐,想起了《围成》里的那句话:婚姻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咚、咚,“几束烟火在那群年轻人中冒起,快速地升在夜空中爆开,女孩们发出尖叫声,四周被映红了。收拾碗筷的妇女也被烟花吸引着,停下手中的活,驻目观看。
六婆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独自从祠堂里出来回家,六婆身上那套红色的衣服在闪过烟花的映照中特别显眼,六婆已经六十多岁了,虽然身子还算硬朗,但毕竟还是上了年纪的人,走起路来已经有点蹒跚了。六婆是台山众多的“过埠新娘”中的一个,跟公鸡拜堂后盼望着在金山的丈夫回来,用一生在等候,最后等到的却是丈夫已经客死他乡的死讯,这个凄苦的女人,令人唏嘘的一生中,她不知为多少对新人唱过多少遍《情郎爱妹妹爱郎》,却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一眼,没有为自己唱过一次《情郎爱妹妹爱郎》。望着六婆的背景,高佬明有时真的分不清六婆是可怜还是幸运,她一生都活在对爱情的期待的梦幻之中,没有被爱情婚姻所枷锁。
又是一片烟花在夜空中爆开,发出一片绚烂的光芒。女孩的尖叫声、闹洞房传来的欢笑声、六婆孤独的身影、映红了阿珍的脸、角落里郁闷的高佬明和被烟花照得鳞光闪亮的潭江河面交汇在一起,在那光影交织中,随着缓缓的河水流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