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2章 疑云

作品:心如蛇蝎|作者:青湘|分类:综合其他|更新:2024-05-23 12:41:40|下载:心如蛇蝎TXT下载
听书 - 心如蛇蝎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云淡天青,花木新发。微风拂动,吹得檐下风铃一阵叮当作响。

窗前矮几上供着一盆初绽的海棠。海棠对面的书案后,有人正用墨笔在纸上点染,廖廖数笔便勾出了花叶轮廓。

“想不到三娘会来拜访我这老头子。”陈进兴搁下笔,含笑对刚刚入内的年轻女子道。

“有些事想请教陈院使。”颜素客气道。

陈进兴请她在榻上入坐:“三娘客气了。若有我能帮上忙的地方,但讲无妨。”

“三娘……想打听下陈守逸以前的事。”颜素试探着问。

“他?”陈进兴面色微沉,“三娘想知道什么?”

“身世。”

陈进兴失笑:“都入宫当宦官了,能是什么身世?何况我养子二三十个,可没这挨个查问的功夫。”

“他原籍哪里院使总该知道?”

陈进兴一哂:“中人籍贯宫中都有存档,三娘去查下不就知道底细了?”

“自然查过,”颜素道,“可他籍贯上写着天水。”

“天水?”陈进兴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我怎么给忘了。我收他当养子后,他籍贯就改了。”

“正是。且戾太子之乱后,宫中档案颇多遗失。三娘查不到他更早的记录,才来求教院使。”

陈进兴想了一会儿,摇头道:“都当宦官了,之前做过什么,是什么人都不重要了。有些自幼入宫的连自己出生地都不记得呢,问了又有何益?所以我很少在这些事上留心。我只依稀记得他说过不是京兆人氏。但我第一次见他时,他的京中口音已十分地道,我也判断不出他原籍所在。”

“那……陈院使慧眼识人,”颜素想了想,又微笑问,“当初将他认为养子,总该有些缘故吧?”

陈进兴沉吟片刻,慢慢道:“他遇上我的时候大概十三四岁。我看他长得比其他小中人好些,人机灵,又会说话,便让他跟着我。他服侍我一年有余,一直挺善解人意。有次他哄得我高兴了,就干脆收了当养子。谁知到头来竟还是个白眼狼呢。”

说到后来,他甚是无奈地苦笑一声。

颜素垂目片刻,又追问道:“遇上徐太妃前,他都任过何职?可有过什么奇遇?”

“我不记得他任过什么紧要职司,”陈进兴答,“我那些养子里,他并不是最热衷向上爬的一个。当初他宁愿去管理图籍,也不进内廷侍奉。后来听说他烧起徐太妃的冷灶,我还大吃一惊,觉得简直不像他做的事。别的奇遇我就真不知道了,他不是个喜欢把想法说出来的人。”

至此线索彻底断了。颜素见确实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只得起身告辞。

送走了她,陈进兴继续他未完的画作,可怎么画都觉得还未尽善,最后叹口气,将画揉成了一团。服侍他的小中人送了茶来,他方饮一口,便有人来请,说是太后宣召。陈进兴连忙更衣,前去晋见。

到了太后殿中,陈进兴行礼如仪。太后赐了座,开门见山地问:“诸司公廨本钱亏空一事你怎么看?”

陈进兴答得谨慎:“此事发现及时,损失不多。如今府库尚算充实,并不是不能解决。不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需得想个办法杜绝营私舞弊,以免将来出现更大亏空。”

太后冷笑:“叫你来可不是为了听这几句中规中矩的废话。前几日在延英殿已经议定三官共同押署当司本钱。不过有人说这法子并不可行,我被人算计了。”

“这……”陈进兴惊疑不定,“什么人如此大胆,竟敢算计太后?”

“还能是谁?”太后反问。

陈进兴当然知道是谁,却不敢回答。

太后知道他不敢直言赵王的不是,自己先缓和了语气:“我听说他和几位宰辅关系密切?”

“先帝曾有意于东平王,”见太后不深究,陈进兴才敢顺畅地开口,“因担心东平王年轻,控制不住局面,因此默许赵王结交大臣,以便将来辅佐天子。后来的情形……先帝也始料未及。”

“先帝种的因,结下的恶果却要我们承担。如今神策军不在我手上,枢密使摇摆不定,宰臣亲近赵王,叫我如何收拾残局?”太后皱眉。

“其实还有一股势力尚未入局,”陈进兴小心道,“不知太后是否考虑过?”

“你指的是……”太后似有所悟。

陈进兴点头,肯定道:“藩镇。”

太后不语。如今藩镇林立,且各镇都有兵粮,若是能借藩兵之威镇压赵王、徐九英,自然是上佳之策,却又怕藩镇不好控制,一个不慎引火烧身。

陈进兴明白此事非同小可,不敢在此刻多话,安静地在一旁等待。

太后思忖一阵,才再度开口:“只怕不好接触。”

“各镇都有进奏官在京,”陈进兴胸有成竹,“太后执政,见一见各藩留邸人员也是合情之事。”

太后点头,这倒可行。无论将来如何取舍,先试探一下各藩镇的态度,将来也好把握。

“国中藩镇数十,以你之见当从何处入手?”沉吟片刻后,太后又问。

“河北时叛时降,桀骜不驯;东南财赋之地,却少兵卒;西北贫瘠,且有戎狄之患;依奴浅见,还是中原诸镇为宜。”

太后心中大石落地,微露笑容:“你这提议很好。”

“为太后分忧是老奴的本分。”

太后一笑,又似是不经意地问:“我记得你有个养子在为徐太妃做事?”

陈进兴赔笑道:“老奴是收养过一人,如今正侍奉太妃。不过他攀附上太妃后,就与奴断了关系。”

“竟有此事?”太后略有惊讶之色,“本朝重视孝义,不想宫中竟有如此不忠不孝之人,我倒很为你不平呢。”

陈进兴连忙起身,惶恐道:“老奴私事,怎敢让太后费心?”

太后一笑:“用心做事的人,我不会亏待。如今他有徐太妃信用,我不便多言。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忘恩负义之辈可不会一直得意下去。”

“有太后这句话,老奴就再没什么不放心的了。”陈进兴恭敬道。

太后别无他话,便让他告退了。

陈进兴走后,太后起身入了内室。颜素和团黄都已等在里面。

太后抬手,制止两人行礼,直接了当地问颜素:“可查出什么线索?”

“宫中档案几乎没什么有用的内容,”颜素回答,“陈院使也说,陈守逸嘴严,很多事都不曾告诉他。”

太后一声冷笑:“想不到徐太妃竟能网罗到这么个能人。”

颜素不敢接口,过了一会儿才道:“不过奴查了记录,把他这几年任过的职司都列出来了。”

她将手上的纸卷呈上。

太后接过展开,见陈守逸在侍奉徐九英以前任的多是看管书库图籍的职务,除此之外还协助过宫教博士在内文学馆讲学。

太后指着宫教博士的名字问团黄:“此人现在何处?”

团黄想了想,回答道:“奴记得他前年就告老还乡了。”

太后有些烦躁地扔下纸卷。这人身上满是疑团,让她如芒在背。她不怕对手精明,怕的是无处着手。而陈守逸竟是浑身上下找不出一点破绽。

见太后脸色阴沉,颜素愈发心惊,小心道:“也许奴可以再试探他一下?”

太后毕竟老辣,很快冷静下来,摇头道:“不必。若是露了痕迹,让他有了防备反倒不妙。我与太妃毕竟还是盟友,追查太紧也容易引起她疑心。你多加留意,随时回报就是了。团黄会时常与你联络。”

颜素应了。

她不敢在太后这里停留太久,很快起身离开。走到殿外,她才惊觉这一日忙于调查陈守逸之事,竟已到了这个时辰。若不尽快赶回去,只怕徐九英要不高兴。她匆忙赶路,便不曾注意到不远处的复道上一个修长的身影正目送她远去。

颜素走远以后,陈守逸转头打量起太后所居的宫殿。之前皇帝居留此处,颜素常奉徐九英之命前来探问。如今皇帝都已搬走,她还有什么理由出入这里?连颜三娘都能被拉拢,太后手段可谓高明。

走回徐九英寝殿的路上,陈守逸不免思忖:徐九英深信颜素,若要指证她,得有切实的证据才行。又或者另想个办法不知不觉的将颜素除掉?他在沉思中走到徐九英殿阁门口,方要入内,忽又记起一事,折回自己房中,将架上一个密封的瓷瓶拿在手里,才来见徐九英。

徐九英正和颜素说话。见他回来,她笑着向他勾了勾手。

陈守逸含笑上前,躬身施礼:“太妃。”

徐九英面带微笑,等他走到近前,忽的伸手,用中指在他额上狠狠弹了一下:“去哪儿了?一下午都找不见人?”

陈守逸一手捂额,另一手举起手中瓷瓶:“奴婢去弄了点好东西,这不一到手就拿来孝敬太妃了。”

徐九英眼睛一亮:“是什么好东西?”

“松江鲈鱼脍。”

徐九英撇嘴:“还以为是什么呢,不就是点干鱼脍,谁还没吃过啊。”

颜素却在旁笑道:“太妃此言差矣,鲈鱼脍倒真是京中难得一见的东西。”

陈守逸抚掌:“还是三娘识货。”

“真是好东西呀?”徐九英将信将疑。

“吴郡鲈鱼,味异他处,”颜素解释,“《吴馔》有云:‘作鲈鱼脍,须九月霜降之时,收鲈鱼三尺以下者作干脍。浸渍讫,布裹沥水令尽,散置盘内,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脍,拨令调匀……’”

陈守逸接口:“霜后鲈鱼,肉白如雪,间以紫花碧叶,鲜洁可观。”

两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道:“金齑玉脍,东南之佳味也。”

徐九英见他二人摇头晃脑,一副心有灵犀的样子,略微气闷。这两人近来总是眉目传情也就罢了,还老说些她听不懂的话,再不就是齐齐消失。有两次甚至被她逮到躲起来偷偷吃酒。有好吃好喝竟然不叫她,简直叫人不能忍!徐太妃觉得自己有必要和颜素谈谈了。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