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毛选启示录《实践论》)
经过前几天的相处,任一生已经差不多把毛选讲的差不多了,现在只剩下《实践论》和《矛盾论》了。
虽然他自始至终都只是抱着通过利用斯派克从而去影响那些以撒人从而达到分化这些人的目的,可是他给斯派克讲述这些的时候却是十分认真的。
原因就是或许在这一刻他是真的通过时空的跨越感受到了教员的思想,因此此时转述教员思想的时候,他是真的把自已带入了进去。
所以他是真心希望这些思想可以帮助到这些以撒人,从而从思想上可以解放这些人。
因为《实践论》不仅重新定义了辩证唯物的实践,它不同于唯心论和旧唯物论概念,将实践规定为“社会实践、变革现实和改造客观世界”活动。
而社会实践又包括:生产活动实践、阶级斗争实践、政治生活实践以及科学和艺术活动等等。
然后就是《实践论》论述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人类认识就是人类的思想对外界事物及其存在规律的思想反映活动。
社会实践把人类这个主体和外界事物这个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系了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所以人类的认识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反映,那么正确的认识就是正确而全面地反映了实践活动的认识,即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一致的认识。
另外,认识也是实践的需要,只有总结出外界事物和它存在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于实践,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和完成现实的任务。所以人类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和服务实践。
而为了更好的解释什么实践论,让眼前的这个看上去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斯派克听懂,他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
假如现在我和说共产主义再美好也没有让你吃饱饭来的实际,没错,所谓的共产主义他理想中的状态就是人人都能过上不用再考虑物质可以去追求精神上享受的生活。
如果我这样说你大概率是听不懂的,可如果我这样说呢,共产主义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有衣服穿,有饭吃,有房子住,出行都能坐车不用再辛辛苦苦的千里奔走,这样是不是就更好理解了。
“是的”
“没错,有时候理论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过程中就会遇到施行不下去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你脑海的关键和他人脑海中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如何把自已脑海中的观念植入到别人脑子中光靠说是不行的,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
就拿一条浑浊的河来说,如果不能亲自下去趟一下是永远不可能知道他到底有多深,仅凭别人的描述是很难理解的。
因为别人眼中所灌输的认知直接进入你的脑子中一开始是很抽象的,就拿中夏的一句古语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不管是从书本上还是他人口中得来的理念还是信息,如果不能亲自实践,那么他一辈子都是别人的经验,而不是自已东西。
好吧,任一生承认,他这里有自已夹带私货的想法,但是本质上他是真心希望这些人可以觉醒的,因为盲目和愚昧没有什么区别。
“某些人看待问题是主观的,片面且留于表面的,因此他们在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从来不注意具体环境,也不看事情的全貌,连事情的本质都没有想明白就开始行动,这是不合适的”
“啊,老师……”
斯派克对于任一生这波有些前后矛盾的话明显是有些接受不了的,或者说是听不懂,因此立马表示了自已的疑惑,对此任一生则直接打断了他。
“没错,虽然我讲的是实践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就不重要,直接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践行理论。
可是一开始的理论一点都不靠谱的,那自然是没有实践的必要,因为这种理论在具体实践的时候连怎么下脚都不知道”
“……”
斯派克听完之后似乎是听懂了,但是任一生很清楚对方并没有听懂,于是他继续说了起来。
举个例子,实践他是证明题而不是填空题,因此只有先立靶子再射箭的,没有先射箭再立靶子的。
实践只是为了验证某种理论的条件性和正确性。
因此人们只有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达到了某种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人们的认识才真正被证实了。
因此理论如果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如果不以理论为指导,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生活总是伴随着各种失败,但是如果失败了之后不能总结经验,那么失败一千次也是徒劳,因此一次失败的总结胜过一千次毫无意义失败”
任一生说到这里特意看了一眼这个没有机会经历失败的少年,他仿佛看到了前世的自已一样。
前世的自已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不允许他失败,不光是他,与之相似的同龄人也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因此他们在犯了错之后基本上很难有勇气去承认错误。
殊不知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发展都是一样的。
无不是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这几个字就可以概括的。
首先是起点低。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从最底层开始的,对于其未来的成功而言,低起点,是必需,也是必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然后是当下净。
昨天已矣无法改变,明天未来空想无用;人生只有一天,那就是今天。活在当下、活好当下,是对过去遗憾的最佳弥补,也是对未来规划的最好铺垫。
其次就是回头脏。
一个人回头看过去,如果发现存在问题,那证明你进步了;如果发现没有问题,那证明你没有进步。三日自省、回头见脏,是进步的必需,也是进步的证明。
最后就是平常道了。
人生就是一个逆向扫塔的过程,扫完整座塔,即成就了最高境界,看似很难,却也简单:起步于低点,专心于当下,释怀于回头脏,执着于最顶层。这就是道,平常道,道法自然。
而这里重点要说点的自然就是过去脏了。
“没有人是一出生就是全知全能的,就算神的代言人,你们的教皇小时候也就是一个啥也不是的小屁孩”
“……”
所以每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到过去那个幼稚的自已时候,除了尴尬之外,更多的是要为自已成长为感觉行为,如果回首自已这一生都是完美的,那么这一生或许都是在虚度光阴。
因此人的这一生就是一个自我革新的过程,所以我对于躺平的人生是不赞同的。
这里任一生自然就是在针对这些盲从信教的人,因为他们这些人大多数人如果让他们回望自已这一生,他们很多人都看不到尴尬的自已。
因为他们在神的指引下每一步走的都是那么的‘完美’,怎么可能会有尴尬的时刻呢。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已的一个过程,而学习则是在某种意义上完善了自已,他可以让我们避免陷入思维固化的陷阱中。
正所谓道可道非恒道,因此万事万物的规律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如果一直处于经验模式中就很难不陷入思维和身份的固化之中。
虽然学习他人的经验并不能使我们百分之百的感同身受他人的群体的具体生命过程,可我们在这个过程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的,至少我们收获了许多失败的经验和某些成功的路径,避免一条路走到黑。
而这就是认知的局限性和超越性的辩证统一。
就拿现在我们各自的情况来说,虽然我们现在都是同一个身份,一个被压迫的奴隶,但是因为我们本身的阶级、种族和教育生存环境的不同。
导致我们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这也是你一时半会不可能理解我现在所说的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
因为在我们的交谈过程中各自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在为自已精神价值做论辩,而我说的这些就是需要理性和思维的力量来超越这种差异性所带来的隔阂。
“……”
对于任一生的话,斯派克表示为啥你越说我越听不懂了呢。对此任一生则表现的非常淡定,并没有直接去解释。
“你现在听不懂没事,因为不重要,如果以后有机会你自然会明白的”
任一生很清楚斯派克为什么会跟着自已原因,但是他不在乎,因为他不在乎,就像他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如果他们还能活下去,那么对方自然就能理解他说的这些。
如果不能,那能不能理解自然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