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还有些没反应过来,结结巴巴地问道:“师,师父,您怎么来了?”
菩提突然露出些笑意:“你以为编出个闭关的理由就能躲过去了?你一次闭关一年多,慧泽怕你历小三灾时出事,已经来告诉我了。”
“是,是吗……”悟空笑得有些尴尬,不过心中也对慧泽师兄的无意之举很是感动。
“对了,师父,这小三灾我什么时候才会遇到?”正好菩提提及,悟空也就趁机发问,解决这个困扰他的难题。
菩提想了想:“你已气血抱丹,应已经历了两劫吧。”
“蛤?”悟空一脸狐疑,他是知道的,自己绝对没有遇上过这种灾患。
菩提似是知他所想:“小三灾不同人所遇不尽相同,也许你不经意间已历过一重,而你情况又特殊些。”
说着,菩提顿了顿,神情略有些不自然:“这也怪我当初没有和你说明,内外双修……要度六道劫。”
悟空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惊得无以言表,半晌后艰难地问道:“这种东西……还能加起来?”
菩提苦笑道:“这可不是加起来。你知道这小三灾为何而来么?修道者逆天而行,天自然是不喜的。若这天也有意识,他也一定知道,内外双修者一定比内炼或外炼者更有威胁,因此自然也要多加关照。”
“靠!”悟空不禁骂出声来,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今人为己了,却更要天诛地灭。
“什么意思?”菩提不理解这种高级词,愣了片刻。
“呃…我是说如此多的灾祸,该依靠什么能躲过呢?”
菩提一听这话,终于正色道:“小三灾的确难以躲避,而成仙之后又有天雷、阴火,赑风三重大劫,躲不过,便是灰飞烟灭、骨肉消融、形神皆散。”
悟空听了之后不忧反喜,他知道,这段话就是菩提要传授他七十二变的开始,故此佯作惊恐道:“这三灾竟有如此威力,该如何才能躲避?还望师父指点!”
菩提轻点了下头:“我有一天罡数三十六变,亦有一地煞数七十二变,可避三灾,不知你要学哪个?”
悟空刚要开口,突然顿住,改口问道:“不知这三十六变与七十二变哪个更厉害?师父能否各说出其中一种变化的名称,弟子再做定夺。”
菩提微微眯起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而后才说到:“天罡变化的第一变,名为斡旋造化,地煞变化的第一变,名为通幽。”
悟空:“四个字的想必要比两个字的厉害,那我就选那天罡变化吧。”
......
大部分读过《西游记》的人,都会认为七十二变就是可以变化成七十二种形态,若真是这样,那七十二变自然是优于三十六变。
可事实并非如此,西游记中并没有说明这七十二变究竟是什么,而在明末清初成书的《历代神仙通鉴》中,明确写出了这一百零八种变化的名字,此时说是变化已经不准确了,更合适的说法是神通。
这些神通之中,天罡变化如斡旋造化、撒豆成兵、回风返火尽是四字;地煞变化如壶天、神行、吞刀尽是两字。悟空所说四字比两字厉害,虽只是借口,但也不一定毫无道理。
天尊、地卑,天简、地繁,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在冯梦龙增补过的《三遂平妖传》中,也出现天罡地煞数的变化,书中有言:
“天能包地,地不能包天……七十二条为地仙法,不曰天仙,而曰地仙,以此度之,其不如天罡明矣。”
就连很久之后,清末年的道士悟元子都曾说过:“道成之后,千变万化,又何限乎三十六变、七十二变哉?盖金丹之道,有有为无为二法,一般天罡数变化者,上德者无为之事;一般地煞数变化者,下德者有为之事。”
如此一来,天罡地煞,高下立判。
但还有一点,西游记只是西游记,不是其他书的前传,后世的说法也不一定适用于此,在西游记中并没有说清这两种变化的名称细节,也没有说明其优劣,因此最后的询问便是确定菩提的三十六变就是《历代神仙通鉴》中的三十六变。
悟空已做出决定,菩提自然不会干扰,指尖点在悟空额头处,将三十六变的法决悉数传给了他。
没有等悟空开口道谢,菩提又从袖中取出三卷书,放在地上。这次并非再是玉简,而就是最为正常的竹简书籍。
悟空看到这些书,一阵头皮发麻:“师父,这是……我不认字啊。”
菩提:“我知道你不识字,可日后行游天下,不识字岂不惹人耻笑?这三卷书中文字旁有我留下的神念,你一方面从中识字,二也是要好好阅读这书中内容。”
既然有“注释”,那就方便多了,悟空如获至宝,自然很是欣喜,又问道:“师父,这书中用的是哪国文字?”
“楚地文字。”
听到这样回答,悟空不禁有些失望,几百年后秦国就将统一六国,统一文字,楚文也是要被淘汰的。
悟空又试探着问道:“师父,这书可有秦文的?”
菩提面色有些不喜:“学楚文便好,秦文不必学。”
悟空哭笑不得:“师父,我……我喜欢学秦文。”
菩提怒道:“这是你喜欢就能学的?楚文比秦文有用得多,只学楚文!”
悟空见师父生气,便答应下来,不敢再言语。
菩提起身欲回,突然想到什么,又问道:“你刚刚气血抱丹了?”
悟空点点头。
“是真的?”菩提有些惊讶,“你内外双修,却一年有余就达到这种程度,实在蹊跷。”
悟空也想起炼体时的怪事,忙道:“对对对,我用一年时间洗筋,可洗筋之后却发现易髓、伐骨两步不知何时已经完成了,这才能够气血抱丹。”
“怪了,怪了,”菩提扣住悟空脉门,闭上双眼,片刻后才摇头说到:“你如今体内已浑然一体,我也看不出什么,只是我猜测也许是你真气精纯雄厚,洗筋之时已透过全身四肢百骸,自然而然完成后面两步,也正因此,你抱丹所用时间也比他人短了不少。”
悟空大惊,真气,归根结底还是阴阳二气与天地灵气,又是它们!
从修行之始自己就受了这般恩惠,无论是未开脉便汲取灵气,还是打破时间界限运行周天,直到成丹三枚与抱丹之迅速,一切的背后都有着它们的影子。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自己的出身,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上有九窍八孔……如此精确的数据表明,那块仙石绝对是有人故意安放的,这人又会是谁?是那个水帘洞主,那个什么天?还是那个委托菩提照顾他的人?
陷入沉思的悟空并未注意到菩提的身影渐渐虚化,回过神来后菩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悟空摇摇头,将各种疑问抛到九霄云外,这些问题怎可能是他现在能想明白的,还是勿要好高骛远,专心于眼前为好。
他没有急着去学三十六变,而是翻开了眼前的书。
连山!
悟空顿时目瞪口呆,这第一部书的名字竟然是连山!那后两个就应该是……
果然,归藏、周易。
《周易》作为儒道两家共同的经典,为世人所熟知,而《连山》与《归藏》两部书,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悟空更明白他的价值。
周易的另外一个名字,易经,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易经指三部与易学相关的经书,便是悟空眼前的这三部,并称“三易”。
这其中,周易又由两部分组成:狭义的易经和一部《易传》,据传易传是孔夫子所作,是十篇对易经的注解,亦称“十翼”。
而三易之中,传到后世成为显学的只有一部周易,对于另两部,文学界一般认为已经失传,这也是悟空看到后如此激动的原因。
悟空小时候读周易多多少少受了当时社会上尊孔复古思潮的影响,平心而论,对一个孩子而言周易真的是非常枯燥,完全是被父母逼着读下来的,但此时见到《连》《归》却有一种故人重逢之感。
没有丝毫隔阂,悟空便沉浸在了这两部经典之中,物以稀为贵,对于失传之物,任何人见到都会有一种兴奋之感。
两卷书并不长,几天时间足已读完。悟空也顺便重温了周易,三者放在一起更能显出一种联系。
三部书都在讲六十四卦,顺序却是不同,连山以艮为首卦,归藏首卦为坤,而周易则是乾。
这是一种人类认知上的演变,艮为山,坤为地,乾为天。最早人们聚于山中,以山为尊;而后随着发展来到平原,来到更广阔的大地,此时以地为尊;后来人类终于认识到,无论山泽水火,日月风雷,都是在上天的掌控之中,天包容一切,天道的运行就是无限的大道,天,才是最为尊贵的。
悟空突然明晰了什么,立时放下手中书卷,入了定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