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你不怪我么?”
从进入车厢开始,张祎便手握竹简一言不发地看了起来。
张韬满以为会受到大兄的批评,然而当他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出来后,张祎只是说了句:“如此也好。”
到底是怎么一个“好”法,张韬不知道。所以这一路上,他还是希望能够听到大兄的苛责,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做得不对。
只是张祎的表情竟是出奇的安静,眼看着洛阳城已在眼前,张韬终于忍受不住,对着大兄询问了起来。
张祎抬起头,看着幼弟满脸忐忑,不由莞尔:“阿韬,莫说一个不在图籍的宫女,即便是那些护送中的东吴亡人,只要父亲肯开口,陛下也会赏赐百十个人。此事你莫要担忧,如今母亲年事已高,你又逐渐长成,有一个女婢在身边照料也好,也省的她老人家担忧。”
“……”
看着大兄不咸不淡的模样,张韬顿时满脸黑线。敢情自己不断为家族考虑,反复思考、一夜难眠,到头来居然是杞人忧天不成?早知道是这样的话,就该连虞婧也留下来了。
张祎见到幼弟委屈的神情,郑重道:“若无父亲与陛下围棋定策,江左又岂能在短短三个月之内便告平定?阿韬,只要你不是谋逆的大罪,在这洛阳城,便没人能将你怎么样,你无需心怀长戚。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若总是心怀忧虑,徒劳心力,于事何益?”
张祎的一番话虽然很轻,却让张韬内心暖烘烘的。大兄实际上是在告诉自己,以后只要不是谋逆的事情,尽管放心去做,有的是全家为自己托底。
看着大兄满怀期待的眼神,张韬恭敬地施了一礼:“多谢大兄,小弟受教了。”
一直以来,由于张祎年纪过大,加上性格方正,张韬与大兄之间总是有着无形的隔阂。虽然同是兄弟,相比之下,他与二兄张韪的关系却要好上很多。
到今日他终于明白,兄弟毕竟是兄弟,虽然因为年龄与见识有着这样与那样的分歧,然而总归是血浓于水。
当然,所有的一切的底气,均来自于父亲在朝中的地位。
朝廷“八公”中,太宰、太傅、太保为“上公”,其中太宰乃是由太师改制而来,主要是为避司马师的名讳。
大晋成立初期,以叔祖安平献王司马孚为太宰,太宰也是“八公”中荣誉地位最高的人。自从司马孚死后,太宰一职空缺,直到郎陵公何曾临死前数月,才短暂授予其“太宰”一职以安其心。
何曾死后,太宰重新空缺,依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怕短期内也没人能够配得上这个位子。
太傅号为“帝师”,一般是皇帝的老师担任。
大晋成立时,以出身荥阳郑氏的寿光公郑冲担任。郑冲死后,空了几年,最后接班的也是何曾。司马炎毕竟已经做了十六年的皇帝,当初教导自己的各位大臣均已去世,所以只要司马炎继续做下去,也不会再有人出任太傅。
而第一任太保则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祥,王祥去世后,接任的还是何曾。
这三位虽然地位尊崇,却均是虚职。虽然一定程度上还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也不过是司马炎出于敬重老同志的初衷罢了。
当然,正是由于其地位尊贵,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到如今,朝廷的“上三公”均已空缺。
与“上三公”类似,大司马、大将军也是虚职,然而作为各地都督的加衔,却能突出其班次与地位。相对“上三公”来说,还能发挥余热,不至于成为政治图腾,只能供人膜拜。
就比如说大司马一职,在建国之初授予的是石苞,当时的石苞乃是以征东大将军兼领骠骑将军都督扬州,给他加了一个大司马的衔,瞬间便成为了官方第一人。
在石苞之后,接任大司马的依次为义阳王司马望以及高平公陈骞。陈骞伐吴前夕入朝,屡请逊位,近期一直传言由于其身体不好,司马炎并没有允许他的辞呈。
毕竟已是八十余岁的老人了,随时都有可能故去,所以实际上“大司马”一职有亦如无。
而大将军在开国时授予的人便是陈骞,在石苞死后转任大司马。在他之后,大将军亦无其人。近期有传言,琅琊王司马伷由于伐吴以及受降之功,极有可能出任大将军。
然而在目前的局面之下,大将军一职非同小可。至少在他看来,齐王就藩之前,司马炎不太可能会轻易授予任何一人。毕竟当前哪怕宗室之内,传位齐王的呼声也是很高。一旦有人得到“大将军”的职位,原本平衡的局势立马便会被打破,这肯定不是司马炎希望看到的局面。
总而言之,目前的形势下,五公中只剩下一个垂垂老矣的大司马陈骞,主要的政治角力还是在“下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与其余五公不同,这三公也是汉魏以来真正的三公,在朝廷中有着无可忽视的影响力。因为他们不仅仅地位尊贵,还有着一定的职事权。
大晋第一位太尉乃是何曾,而后依次为司马望、荀顗、陈骞、贾充。只是从孙皓“泥头入洛”后,贾充虽然是伐吴主帅,却乃是不得已之下被司马炎赶鸭子上架。
如今功成之日,朝廷不清算他作为反战派的责任,已是看在他佐命元勋的份上的格外优待。毕竟这个时代虽然没有多党执政,作为党争中的失败者,往往还是需要以逊位甚至身家性命为代价为决策失误负责。
便如当初东吴丞相诸葛恪,由于北伐失利,被对手孙峻联合吴主孙亮将其满门抄斩。所以鲁郡公贾充目前虽然还是太尉,却已经逐渐退出众人视野,平日里逐渐以宴饮交游为乐。
而司徒一职自司马望开始,荀顗、石苞、何曾、李胤相继接任。目前的司徒便是广陆侯李胤。
李胤出身辽东郡之襄平,由于平州五郡乃是咸宁二年方才从幽州分割出去。所以实际上李胤也是父亲张华在朝中的乡党之一。
至于司空,从临淮公荀顗起,依次为巨鹿公裴秀、密陵侯郑袤、鲁公贾充以及齐王司马攸。只是两年多来,司马攸一直为景献皇后守丧,并没有参与朝廷大事。
总而言之,目前的朝廷,八公实际上已形同虚设。主要的权力格局便在三省zhang官手中。
自从任恺赋闲,庾纯被贬,如今朝中百官以尚书令卫瓘为首、中书监荀勖与父亲张华次之、尚书左仆射山涛与右仆射魏舒又次之。
五人之中,山涛的年纪是最大的。作为司马氏的表亲,又是“竹林七贤”之首,在朝堂中有着独特的威望。
只是从建安年间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风波,山涛早已经将荣华看淡。如今大晋一统四海,他也已年近八十,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无奈屡次以老病为由申请致仕,均被司马炎驳回,山涛也只好在左仆射以及吏部尚书的位子上继续做下去。
与山涛相反,父亲今年才刚刚五十,也是五个人中年纪最小的。
也就是说在年龄上,山涛与魏舒处于七十的档次,还是靠近八十的那种;卫瓘与荀勖一档,也已过了六十;而父亲如今不过五十岁。
五十而知天命,在人生之中,五十岁也许是一个老人了。但是在政治生命里,五十岁还不过是一个少年。
作为出身寒门,没有家族庇佑,从小又是个孤儿的父亲,能到做到如斯高度,当然不只是凭借运气。
自秦汉以来,朝廷运作往往分为内朝与外朝。内朝以皇帝为主,外朝以丞相为主。从秦丞相李斯、到汉丞相萧何、曹参、周勃、陈平,再到曹操、诸葛亮等辈,无一不是大权独揽,生杀废立操于己手。
在这种情况下,在汉武帝刘彻时期,以司马迁为首任中书令,建立中书省以分丞相之权。而到了司马炎即位后,又建立门下省以分中书省与尚书省之权,以任恺为首任门下侍中。
随着任恺的被赋闲,门下省这一刚刚设立的机构被群臣联手打散。虽然继任的郭绥、傅玄、卢珽、裴楷、庾峻、王恂、孔恂等人均是一时之名士,在职权上已无法与尚书省与中书省相抗衡,所以人选的更换便如同走马观花。
张韬听到大兄的鼓励,回过头来将朝廷形势略一分析,便逐渐明白了其中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