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1章 现状 上

作品:关陇|作者:龙湖泛舟|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05-02 03:43:44|下载:关陇TXT下载
听书 - 关陇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太极殿偏殿之中,司马炎放下太子答题的奏章,不由地伸了伸懒腰,随后看向身旁侍立的梁深,意味深长道:“裴秀生了个好儿子啊,等朕百年之后,可以留给太子。此子年纪虽幼却是见识高深,诸家子弟多有不如。”

“恕老奴愚钝,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当真有那般高深的见识吗?”梁深见说,不由疑惑地问道。

“呵呵,朕去年让唐彬前往幽州的策略,全让此子说中了。”司马炎笑了笑,“你可知朕今日在朝中为何高兴?朕高兴不是因为太子能够答出考题,而是又为太子找到了一个栋梁之才。此子若是多加历练,以后成就当不在其父之下。”

“陛下深谋远虑,老奴佩服!有陛下坐镇,我大晋江山必然如磐石之稳。”

“你呀你,这些恭维的话以后还是少说吧。朕天天听着,耳朵里都听出茧子来了。朕累了,你下去安排吧。”

“老奴知罪!”梁深施了一礼,轻声道:“不知陛下今晚想让哪位贵人侍寝?”

司马炎揉了揉额头,一时之间也有些犯难。

自从江左的那批妃子进宫,宫内已是人满为患。他不得不在心中哀叹,做人最痛苦的就是没得选。

按理说皇后杨芷年方二十有二,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进宫四年来自己也很喜欢这个俏丽可人的女人,去皇后那里倒也不错。然而一想到杨骏,顿时又有些意兴阑珊。

杨骏这个人才疏学浅,为人又气量狭窄,没有容人之量,根本不是一个好的辅政人选。

他不是不知,而是另有考量。

历数前朝,每当弱主临朝、宗室强盛的时候,如果有霍光、王莽那样声名卓著、手段强硬的权臣辅政,为了与宗室争权,都会不断架空弱主。所以未来一旦太子继位,平庸无能的杨骏无疑便是辅佐新君的最佳人选。

没有能力就不会产生异心,就必须搞好与宗室的平衡。再加上他是外戚,也只有维持住新君的地位才能保住杨家的富贵。

更主要的是,杨骏只有皇后杨芷一个女儿,并没有儿子,即便想生出异心,没有后代传承也便失去了意义。

他抬头看了一眼梁深,幽幽道:“沙门最近还好吧?千万帮朕看住了。”

梁深听闻,立即匍匐在地,战战兢兢道:“老奴遵旨!”

作为皇帝的心腹,服侍陛下十几年,越来越感受到了司马炎的高深的手腕与喜怒无常的脾气。满朝大臣不会明白,太子中庶子裴頠,原本便是陛下留给太子的机会。他也不得不佩服太子妃,在短短时间内还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〇〇〇——

牛车进入延嘉里,缓缓停在了张府门前。张韬刚刚走下马车便见到管家张烈走了过来,对着他恭敬道:“三少爷,家主已经在书房等候你多时了。”

“这么着急的吗?”张韬微微一愣,不由朝张烈的脸上扫去。

这位管家乃是父亲的心腹,很多事情哪怕他们兄弟几个也未必有这位管家知道的多。他希望能够从张烈的脸上看到些什么,然而除了一张波澜不惊的老脸,什么也看不出来。

不多会儿,张韬在张烈的带领下来到了书房外面,张烈则缓步退了出去。

张韬伸手想要敲门,一瞬间想起了虞圆在鹊桥仙的话,又缩了回去。禁不住想道:“难道虞家已经跟父亲通过气了吗?”

想着虞家有可能通过父亲向自己施加压力,不知为何,忽然之间有些愤怒。当下心中打定主意,若是虞家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对方将虞圆带走。

正想着心事,房间里传来一声和蔼的声音:“是韬儿吗?快进来吧。”

张韬深深呼吸了一口气,终于还是推门而入。

“阿爹,你找我——”

“韬儿,你过来。”张华跪坐在案前,见到张韬走了进来,轻轻放下手中竹简,柔声道:“最近学业如何?为父已经有数日未曾考较你的的功课了。”

“父亲大人布置的课业,孩儿未敢懈怠。”张韬将手上所写功课递了上去,以备检查。自从父亲决定亲自教导自己,每次传唤检查他的功课已经成为惯例。

“写的不错,远出为父预料。”张华翻了翻课业,随口赞扬道。

“都是父亲教导有方!”张韬谦虚地答道。虽是谦虚,内心却是美滋滋的。满打满算,他学习的时间也不过一年有余。一年多的时间内,能到如今这个地步,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自得。

“今日唤你前来,为父是想考较你一番。”张华放下课业,从案上拿起一卷丝帛放在张韬手里,柔声道:“这里有四道考题你且仔细看看,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为父随时为你解惑。”

“孩儿领命!”张韬接过丝帛,打开之后轻轻读道:“自昔帝王,必有制作,所以隆基天命,器辨神奸……兼言鼎鼐之异,及显家国之宜。”

读完之后,感觉完全是云里雾里,心中顿时冷汗直流,暗暗道:“不是吧!第一道题就这么难?”

他有心随便解释一下糊弄过去,看着张华满脸期许的神情,只得气馁道:“孩儿才疏学浅,完全不知题中主旨何在。”

“无妨,一年来你虽然于蒙学中小有成就,毕竟未能深造。接下来可让你二兄授你《春秋》之学。”张华不置可否,鼓励道:“继续看下去便是,若是不会,告诉为父哪里不会。”

张韬听到这里,不由长舒了一口气,知道父亲有心指点自己,当下便卸了压力看起第二题来。不过遗憾的是,第二题他仍然不会。

“汉宣中兴,丙、魏为相,后之人言为相之贤者必稽焉……”

丙吉与魏相二人生平,他在前世只是知道一个大概。毕竟汉宣帝刘病已算是前汉皇帝中比较有名的一位。在汉武帝刘彻透支国力的情况下,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又开创了一个中兴。而丙吉与魏相二人算是汉宣帝一辈子最大的贵人。

当初戾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被杀,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己便被收系在牢狱之中。若没有丙吉的保护,基本上没有活下去的可能。魏相作为丙吉的好友,在汉宣帝即位后,又成为铲除霍光家族的最大助力。

反复将第二题看了数遍,张韬已经基本有了答案。

王朝之中,功莫大于救驾,更何况像丙吉这样从小看护着汉宣帝的?而魏相帮助刘病己铲除霍光家族,无异于再造社稷。所以这二人哪怕在做丞相的过程中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也足以让他们名列麒麟阁。

可是这些话他不能在父亲面前说。一来没法交代为何对二人这般熟悉,二来他也早存了心思,对司马家并无归属感。若是这般回答,无异于在父亲面前向司马家宣誓效忠,这种给自己戴了一层镣铐的做法,免不了在未来行事过程中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

所以他亦只能故意装作不会。

看完第三题,不知为何,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当初在济阴与卞粱的一番交谈。

当时他与卞粱秉烛夜谈,说到了胡夷之患,并且答应卞粱,若是有机会自己一定会向父亲提起。此时见到题中所含深意,思索了半晌道:“孩儿观题中主旨,似乎想要采用妥靖的手段?”

张华双目微闪,轻笑道:“莫非你有不同看法?”

“孩儿确实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还请大人指正。”

“但说无妨。”

“自光合七年(184年)黄巾贼于冀州爆发,到去年(280年)孙皓泥头入洛,天下战乱了九十六年。在籍人口由汉末六千余万下降到如今的一千余万。”

“据孩儿所知,南匈奴迁居晋阳上党之间已有数百年。当初为了对抗蜀汉,又将陇西羌氐以及卢水胡数十万人口迁入关中。而东胡各部中,乌桓虽然已不成气候,鲜卑各部却日渐壮大,长此以往,辽东辽西等地将不复我大晋所有。”

“所以孩儿认为,若是祸患注定不可避免,那么不如将祸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的话,一旦天下有事,羌氐起于关陇,匈奴乱于幽并,鲜卑占据燕代,而江左人心尚未稳固,蜀中又有天险之称,中原百姓将归于何处?”

张韬看着张华的眼睛,缓缓将积压在心中的话说了出来。当他说完的那一刻,只感觉无比的轻松。这件事情就像一颗巨石一般压在他的心头,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将这块石头搬开,事到如今终于让他找到了机会。

张华似乎没料到幼子能有这一番长篇大论,尚自沉浸在震惊之中。他皱着眉头一脸郑重道:“阿韬,是谁教你说这番话?你大兄还是何人?莫要告诉为父这是你自己所想。”

“确实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张韬有点琢磨不准父亲真实态度,为了能够说服父亲,也只能强捏着鼻子强撑到底。

“此非汝能所知,军国大事岂是儿戏。”张华盯着幼子的双眼,于其中看到了一片赤诚,也看到了几丝惊慌。

“终归还是个孩子啊!”他在内心叹息了一声,不由抚摸着张韬头顶,悠悠道:“大晋自咸熙二年改元泰始,开肇立极,到如今十有六年。你可知这十六年中国库积蓄几何?”

“还请大人赐教!”

“我大晋承魏之余韵,又占据中原富庶之地。按理说不该有匮乏之虑。只是开国时为收买人心,陛下大肆封赏,已将先魏之积蓄消耗十之六七。也亏羊叔子坐镇荆州十多年来与江左对峙,中原方才有发展之机。只是——”

张华长吁一口气:“秃发树机能作乱凉州,时间长达十年。前后耗费粮草无数,以至于马孝兴平定凉州后,朝廷居然连基本的赏赐都给不出。”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