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下的汉子冲几百个乡兵喝道:“一伙子笨熊,这都晌午西了,就这几招死箍轳套儿,咋还才兴不透”。才兴不透就是琢磨不透。那汉子接着道:“塌下心来练,练砣实了。养了这么些人,都说我败乎家事,昨个二老爷还说我,有这样不成手的孩子,李家该败落了。你们也给我争争气,往后在一块弄事,骂多了,又说我团不住人,再要松皮拉跨,挨打不屈!”
队列中一个年纪大的道:“太影地里,热不叽尔,练得有前劲没后劲。我这有年纪人身上不得劲,直想寻处树荫歪下。李相公,歇歇,停一出子再练,都起了几出子汗,腿都麻不撒哩。这比初来时都贴拉着鞋强多了,这几招花胡溜哨的攮子——”,柳树下的汉子喝道:“甚攮子,迷瞪瓜”。“是,是,枪”。柳树下的汉子摇头道:“尽是些面筋熊子”。
队伍中一片嗡嗡声:“俺家老五将才还在这哩,眼错不见,又野哪去了,这又在哪里玩住了,人生地不熟哩,别要迷失了”。“这枪杆咋叫使得斜不愣腾,那招叫啥,电照长空?转眼这又丢生了”。“唉,寻摸吃的寻摸到这和,奏是面叶子不顶饥,软不叽地熬不住晌,这又饿哩”。“家里还要拼排拼排,黑瞎摸,还少盏灯”。“练得肩摸头上疼,擦汗擦哩手夫子都馊哩”。“王八有钱鳖大哥,穷无根,富无苗,人有三胜三败,花有重谢重开”。
柳树下的少年喝道:“恁几个泼嘴老鸹嘀叽啥,嘴子精,尽是些杂不拉子流民”。
这时,一骑红马缓缓来到阵列边缘,一个汉子跳下马来,将缰绳拴在树上,径直朝柳树下的汉子走来。待到了近前,那汉子抱拳道:“汝宁府西平县人氏刘洪起有礼了,这位可是李公子?”。柳树下的汉子迟疑了一下,低低抱了拳,回道:“在下国子监生李栩,这位爷是——”。
刘洪起回道:“在下有些三脚猫功夫,听说李公子招募乡团,因此来看看”。李栩道:“敢问刘爷使什么兵器?”。刘洪起道:“在下使枪”。李栩闻言,冲队列叫道:“递把枪过来”。
流云不时遮一下日头,些微隔断些暑热,柳丛中的知了也得以歇歇嗓子。一阵乌乌之声轻响在湖畔,一杆拓木枪上下翻飞,血红的枪缨不时扫中低垂的柳枝,柳叶如雪,纷纷扬扬。队列中不时有人喝采,真上!就是真猛。刘洪起忽地大吼一声,将枪尖扎入碗口粗的树身上,树身晃了两晃,众人定睛看去,居然将树身扎了个对穿,立时采声如雷。
刘洪起收枪立定,已是气喘如牛,汗如雨下。李栩大叫一声虎将,他身旁少年不禁往那棵柳树跑去,看了看被扎穿的洞眼,还使手摸了摸。“去,到书院吩咐一声,多下些桃花米,待刘爷吃饭,晌午剩下的那半只鸡攉了喂猪,刘爷不吃人嘴头子”,刘栩高声吩咐着。
刘洪起抱拳道:“能吃就中,不必靡费,外头多少人都吃不上哩”。李栩只是笑着拍了拍刘洪起的肩膀。他忽觉脸上一凉,他仰头看了看天道:“又滴星儿了”。刘洪起看着李栩一身热孝,情绪忽地低落起来。
“弄两蛊,喝死散熊”,刘栩豪气干云。
西湖南岸,柳丛掩映着一片青砖黑瓦,乃是西湖书院,地方上说是欧阳修所创。这个就象你在原址上盖了座圆明园,说是乾隆所建一样离谱。欧阳修离此时多少年了?欧阳修所创的西湖书院与此时的西湖书院,除了都在一个地方,哪有半点传承性?这中间经历金兵南下,蒙古鞑子统治,元末战乱,欧阳修所创的书院怎么可能传承至今。在后世,北边的亳州,经过一番自行考证,把老子考证过去了,把河南鹿邑县气得发疯,鹿邑方面病急乱投医,上书中宣部,晚上守在电话旁,要听丁关根部长给个公道。阜阳已经有了一个庄子了,经过亳州的这番操作,以后阜阳就自称老庄故里。
争古迹,争古人,争古代的光荣,不惜乱考证,造假墓,几百年来,各地丑态百出,比如刘邦是沛县的还是丰县的,两县就争执不下。同时对一些历史败类,都千方百计地将藉贯往邻县身上栽,比如阮大钺就是桐地与怀宁都不要。
而此时,刘洪起面前坐着的这位,在后世也成了香饽饽,据阜阳方面考证,李信是阜阳人,也就是颍州人。依据就是这位李栩就是传说当中的李信,就是红娘子与李信,又名李岩的那位。历史上说李信是李精白之子,大家就要考证李精白之子为李麟孙,后改名李栩,阜阳有人说李栩被混读成了李信,因此李信是阜阳人。先说李岩,李岩是李炎的讹误,李炎就是李双喜,本名张鼐,李自成无子,李双喜一度是李自成的太子。李双喜在李自成军中被称为李公子,清初的小说家不知从哪听说李自成军中有个李公子,又听说李公子叫李炎,是哪个炎也不清楚,据此创作出李岩这个人物,后来被牛金星进谗言害死,编了一通,还得有个女主角,弄点公子与美女的戏,这个戏的背演在军中不好展开,于是又把李公子的前半生编出来,说他老子叫李精白,是杞县人,藉贯也搞错。编戏的在考证李精白之子时,发现李精白并没有一个叫李岩的儿子,那就说李精白之子本来叫李信,后改名为李岩,这样就把李精白之子与李岩对接上了。李精白也没有一个叫李信的儿子,多半是编戏的把李栩错看成了李信。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两个人对接成一个人,对接过程中还两度把姓名搞错,李炎弄成了李岩,李栩弄成了李信。编戏的没错,但这出戏居然上了正史,所以明末历史就是一本糊涂帐。明史权威顾诚只是否定了李岩这个人物,但李岩是怎么来的,你得知道大顺军内部一点事情,大顺军的史料接近于无,是《大顺史稿》的作者黄卫平考证出李岩就是李双喜,当然李双喜根本就不是李岩的原形,只是从李公子的称呼上,编戏的获得了灵感。到于李信是怎么来的,我采信阜阳方面的说法,是李栩被错写成了李信。然后再把两段错误嫁接一下,李信与红娘子的传说就上了正史。也可能是李栩这个名不响亮,不利于在民间的传播,所以编戏的就把李栩改成为李信。是吧,许多人还不认识栩这个字呢,念起来也不顺溜,还是李信通俗。。
为什么李信跑到李自成军中,非要改名为李岩?因为编戏的不想完全架空,还想金镛一家伙,李自成军中就有一个李公子,那是李双喜,叫李炎,编戏的想与这个李炎对接上,要对接,李信就得改名叫李岩。这点是关键,正史是有个李公子,叫李炎,野史中也有一个李公子,叫李岩,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李公子,读音还一样,这个成了推理的出发点,不然上边我的推理都是瞎掰。只是野史成了正史,李岩掩盖了李炎。为什么说李岩从一开始就被判断成野史,因为他说李岩是李精白之子,等等一切说法都经不住考证,都是鬼扯。
不难判断李岩是假的,那么从哪来的,从李炎,李公子上得到的灵感。至于李信是怎么来的,那是编戏的自报家门,说李信是李精白之子。李信容易考证,因为编戏的已经自报家门,说李信是李精白之子了。而李岩难考证,李岩是怎么来的?黄卫平发现了李自成军中有个李公子,就是李双喜,又名李炎,这个史料和推断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