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风完全没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为了宴席的焦点人物。
原本在参加宴席之前,他还有些愤愤不平,别人都是饮酒作乐,欢声笑语,他却要跪在后面给别人倒酒,作为一个穿越者,简直太失败了。
可是,如今他一下子成为焦点人物后,却又感到有点不太适应,大出风头这种事情,有时候并不是好事啊,尤其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一不小心,可能就真的被砍头了。
这时,萌萌举起了两个小拳头,喊道:“老爹,加油!”
陈秋风顿时心中一暖,暗想道:“我总是说,要给女儿一个安定幸福的生活,可是穿越这么久了,我连自己的小命都有些保不住,怎么给她想要的生活呢?
现在女儿都能在众人面前获得一片赞誉,我这个做老爹的难道连女儿都不如吗?
各位诗词歌赋的大家们,对不住了,为了保住小命,为了女儿的将来,老子只有豁出去了!”
想到这里,陈秋风深吸一口气,走到众人面前,首先对着董卓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然后又转过身,对着蔡邕行了一礼。
董卓的神情中带着一点狐疑,冷冷地问道:“你就是白儿请来的先生,陈九?”
“回相国大人的话,草民正是陈九。”
“很好!”
董卓轻轻点了点头,道:“刚才你女儿做了一首诗歌,连蔡中郎都赞不绝口,不知道你能否也作一首?”
陈秋风大声道:“草民尽力而为!”
说完,他便转身走到董白面前,躬身道:“小县主,草民斗胆借一盏酒!”
董白嘻嘻一笑,把自己的酒杯递给了他。
蔡文姬看到他豪兴大发,丝毫没有怯场,也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欣赏的目光。
陈秋风端起酒杯,走到台阶边缘,微微仰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心念一闪,脱口而出道: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这一句诗刚刚念出来,蔡文姬的眼睛就亮了。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第二句诗念出来,便是蔡邕也无法保持镇定了,手中的酒杯“啪”的一声摔在了地上。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第三局诗念出来,整个宴席上的人全都坐不住了。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第四句诗念出来后,就连一向不懂诗的董卓,也大赞一声道:“好!好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好诗,好诗!”
陈秋风暗暗一笑,心道:“当然是好诗,整个三国魏晋南北朝,我能完整背下来的诗,就只有这一首,能不好吗?”
不过,紧接着,他却有点犯难了,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似乎不太适合背出来,尤其是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果真的背了出来,只怕立刻会引起董卓的疑心,就算董卓听不出什么,旁边的李儒是绝对能听出来的。
到时候,自己的小命就真的不好说了。
陈秋风沉吟了一下,转身缓缓地走到董白面前,又倒了一盏酒,然后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饮完之后,他大喊两声:“好酒,好酒!”
话音未落,他的身子便向前一扑,倒在地上呼呼大睡了起来。
宴席上的人,一下子全都愣住了。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董白见状,气得跳起身来,冲上前对着陈秋风踢了一脚。
然而陈秋风还是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鼻子里发出一阵雷鸣般的鼾声。
“起来,你给我起来!”
董白越看越气,恨不得把陈秋风吊起来打。
“小县主,快住手!”
蔡文姬连忙上前拉住董白,又对董卓行了一礼道:“相国大人,这位陈先生似乎是喝醉了。”
“什么?喝醉了?”
董卓哈哈大笑道:“他的诗做得不错,他的酒量可不行啊!”
说完,他便转头喊了一声:“来人,把陈先生扶到后面去休息一会儿,顺便给他喝一点解酒汤。”
几个婢女连忙上前来,把陈秋风扶了下去。
董白见状,恨恨地说道:“早知道他酒量这么差,我就不给他喝酒了。”
蔡文姬轻轻一笑道:“没有酒的话,他怎么做的出那么好的诗呢?”
董白脸上一喜,道:“蔡姐姐,你也觉得那首诗做的好吗?”
蔡文姬点了点头,道:“那首诗不是一般的好,而是流传千古的好。”
董卓听到这句话,哈哈大笑道:“蔡中郎,你女儿说,刚才那首诗会流传千古,你以为呢?”
蔡邕连忙起身,躬身答道:“回相国大人的话,刚才那首诗确实是流传千古的佳作,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似乎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意犹未尽?”
董卓眉头一皱,有点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时,另一边的王允也站起身来,大声道:“蔡中郎,什么叫意犹未尽?你没听到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好酒,好酒’吗?我觉得有了最后两句,这首诗正好回味无穷!”
蔡邕摇了摇头道:“此言差矣,陈先生最后两句‘好酒,好酒’,应该只是随口一言,似乎不该算到整首诗里面。”
王允冷笑一声道:“为什么不该算进去?陈先生醉倒之前,明明念了出来。而且这首诗正因为有了最后两句,才显得格外有意境,你居然要把最后两句去掉?嘿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嫉妒贤能呢!”
蔡邕脸色一变,大声地争论了起来。
王允也坚持己见,毫不退让。
两个人很快就争得面红耳赤。
宴席上的人也分成了两派,全都争论了起来。
陈秋风虽然装成一副大醉的模样,被婢女们扶到了宴席后面,但是他心里面却是清清楚楚的。
此刻听到周围的争吵声,他不禁有些发懵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应该把“好酒,好酒!”这两句加入到诗里面呢?
那真的只是他随口说出来的啊!
事实上,这也不能怪那些人不懂诗,而是因为,在三国魏晋的时候,正好是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的人们,对于诗歌的要求完全不能和后世相比。
那个时候的人们,既不要求对仗,也不讲究平仄。
根据流传下来的诗篇看,当时的诗歌,非常随性,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
比如,曹植有一首《陌上桑》:
“望云际。有真人。安得轻举继清尘。执电鞭。骋飞驎。”
再比如,应璩的《诗》:
“酌彼春酒。上得供养亲老。下得温饱妻子。”
不仅如此,那个时代的诗,很多都只有两句而已,有些甚至只有一句。
比如,刘桢的《诗》:
“揽衣出巷去。素盖何翩翩。”
王粲的《赠杨德祖》:
“我君饯之。其乐泄泄。”
再比如,蔡文姬的《诗》:
“长笛声奏苦。”
繁钦的《七言诗》:
“阴云起兮白雪飘。”
总之,那个时代的诗充满了自由。
因此,陈秋风最后喊的两句“好酒,好酒!”居然让整个宴席上的人,都争得不可开交,有几个人甚至动手打了起来。
这一下,陈秋风彻底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