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认为,凡是身体各有关肌肉协调一致的运动,通过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为杠杆,在一瞬间所产生出来的冲力称之为劲,而身体某部分或局部肌肉的运动所产生出来的冲力称之为力。
就手臂而言,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
就腿而言,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就躯干而言,胸膛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
它们发力的顺序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
豆至于“三尖”,则上有鼻尖,中有手尖,下有脚尖,“三尖”要照。
何谓“四梢”?浑身毛发为血梢,舌为肉梢,牙齿为骨梢,指甲为筋梢,四梢要齐,肉梢顶住骨梢,稳筋以紧,为动法之灵。
六合分外三合与内三合。
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愈与气合,气与力合。
内外三合称为六合,六合归一者就能发出惊人的劲力。
常乐所练的劲力分三种,即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
这三种劲以沉坠劲为基础,以整体劲为核心。
说沉坠劲是基本,因为没有沉坠劲,就没有十字劲和缠丝劲,沉坠劲的强弱,直接影响十字劲与缠丝劲的有效发挥。沉坠劲虽说是基本,但又是极为重要的劲力。
沉坠劲即下沉之劲沉坠,如同我们抱一个小孩,如果这个小孩生气往地上坐去,不愿起来,要想抱起这个小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个小孩无意识地发出了沉坠劲力。
沉坠劲不仅有下沉的坠力,而且当你的劲力发向何方,则何方遇到阻挡之物,此物会受到沉重的冲撞,如发向他人,则此人会感到有无比沉重之力撞来,无法予以阻挡。
至于十字劲,则是当一个力向前发出,身体向四面八方都有震力,即身体任何部位碰到障碍物,此障碍物都将被弹出去。
这种一力发出,身体向四面八方都有反弹力,而又不影响此力的效果叫十字劲,这种十字劲功夫越深,在一人与多人短兵相接的实战中,越能发挥它的巨大威力。
而所谓缠丝劲,凡是发出的力带弧形或圆形或旋转的,都叫缠丝劲。
这种劲发出,既省力效果也突出,其实功深者,发出的力即使是直线的,只要脑子有一个旋转或弧形的意念,也同样具有缠丝劲的效果。
信息中要求常乐在练拳时,要循规蹈矩,把一个一个式子,固定练习,力求做到势正招圆。
即一招一式严格要求,全身放松,做到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一丝不苟,在任何时候,不用观察就知道某个姿势错在哪里,进行自动调节调整。
在有了基础后,动作姿势做到了正确的动力定型,随便做一个动作,姿势都是正确的,就可开始进入第二步练法,即活架子。
活架子的特点在于动时准确,具有弹性,定时到位,使人有一种劲力四溢的感觉。
此阶段要一式练好后再练一式,其劲纵横沉稳、劲道猛烈、四面八方,此时更注重身体的放松。
而第三步变架子,在练习时全身尽呈放松,起落进退皆不使力,完全以神意运用之。
由于有了一二步功夫的扎实基础,不往重姿势而姿势自然准确无误,不注重整体协调发力而能全身四肢百被完整一气。
此阶段专注重意识训练与变化,意念所到,虽不用力,而对方却感到力大无比,沉重得无以对抗,甚至可以不接触对方而改变对方的力盈及稳定性等等。
这三步练功要法,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与内涵,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颠倒,后一步又是前一步的必然。
“嘶!”
常乐深吸一口气,并步站立,下领微内收,两眼平视,松肩,胸微含,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呼吸均匀,平心静气。
他两腿缓缓下蹲,同时两手握拳慢慢上抬至心口前,拳眼向上,身体向左转,右脚以脚掌为轴,左脚向前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右拳向上,向左下至水平处。
“呼!”
常乐左脚向后扒地蜷腿,左脚继续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右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左拳向前冲出。
随即他又身体左转,重心后移,成坐步,再把右脚上步,脚尖点地成虚步,右脚向后扒地蜷腿,随即右脚继续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左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右拳向前冲出,左拳拉回腰间。
这前拳撑击和右肘回拉要同时进行,形成对争的撑拉之力,两肩要松沉,手臂与肩要顺畅,后肩不能有硬角,也就是不能背肘,上肢发力和下肢跺脚要同时完成,并伴以擤气。
这一招就是用拳击打对方,招式虽然简单,但如果练出功力却是极为实用,而且内含很多种劲力变化。
常乐再把身体向左后转,重心落于右腿,左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右拳变掌向上,向左落下,掌心向下,左拳在腰间变掌。
他左脚向后扒地蜷腿,随即向前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右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左掌击出,右掌拉回腰间。
然后常乐身体左转,重心后移,成坐步,随即右脚向前上步,脚尖点地成虚步。
他右脚向后扒地蜷腿,随即右脚继续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左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右掌击出。
“呼!”
常乐身体向左转,重心落于右腿成虚步,右掌向上,向前下落,掌心向下,左脚向后扒地蜷腿,随即左脚继续向前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右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左掌向前击出,右手回拉至腰间,目视左掌击出方向。
他再把左脚向右脚靠拢并步,同时两掌变拳,左手向下,向右与右手同时至胸口前握拳,拳心向里。
这一招是用掌击打对方,主要打击部位是胸口,掌的应用要比拳更巧妙一些,更多一些变化,练出功夫以后打击效果也更明显。
常乐面向行进方向并步站立,松肩,两臂自然下垂,下颌微内收,头上顶,胸微含,平心静气,两眼平视前方。
然后他屈腿下蹲,左脚稍前移脚尖点地,同时,两手握拳,左拳由前向上举,右拳上提至腰间,左脚向后扒地蜷腿,左拳稍向右,向前下落。
紧接着,常乐左脚向前上步,跺脚落地,右腿蹬伸成弓步,同时右拳向前上方击出,左拳收回腰间。
他右脚上步,脚尖点地,同时右拳向上举,右脚向后扒地蜷腿,右拳稍向左、向前下落。
常乐又将右脚上步跺脚落地,左腿蹬伸成弓步,同时左拳向前上击出,右拳收回腰间。
这向上击打的拳,和另一肘的回拉,要同时进行,向上打的拳要有向上撑长的劲力,与跺脚同时完成,并伴以擤气。
而且用拳由下向上击打对方心口,下颌或面部,同时可破坏对方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