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三一零章 小河两岸

作品: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作者:八爪章鱼|分类:综合其他|更新:2024-04-12 18:21:03|下载: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TXT下载
听书 -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今年非洲猪瘟闹得很厉害,明年可想而知猪肉缺口有多大。只要建了养猪场,把生猪养出来,绝对不愁卖。

正好趁这个机会,把大桥村建成商品猪得生产基地,以此来支撑龙津得经济。

要建成商品猪基地,除了自己的消耗,起码也要年产一百万头以上的生猪。

不算牛头山养猪场的话,原本龙津就有十几万头左右的生猪产量,堪堪足够龙津自身的消耗。

再加上牛头山养猪场的二十万头,还有八十万头得空缺呢。山塘这边养个十万头,还有七十万头。

接下来又看了好几个点,战兰一看就摇头。条件不够,养不了猪,勉强养也就是千把两千头,更多会亏本。

“两千头也好啊,一年能赚十万八万的不错了。我们村穷人多着呢。”米大力说。

“那可以啊,你去问问村里谁感兴趣的,包下来养猪。我们贷款给他。”米嘉说。

“没有技术,不敢啊。”米大力说。

“很简单的,我卖给他们小猪和饲料,还有技术员,只要按时喂饲料就能养大。”战兰说。

“那好啊,我去问问有谁感兴趣。”米大力说,“我听人家说,养猪最大的开支就是饲料,饲料要是能自己解决才能赚钱。要是从外面买现成的饲料,方便是方便了,赚不了多少钱。”

“不是这么算的,你要自己种饲料,人力物力都划不来。从外面买玉米豆粕然后自己配就好了。你自己种玉米来喂猪根本不划算。”战兰说。

“不是用玉米,就是用那些菜叶子,地瓜干之类。我们是农村,总有很多卖不掉的菜。”米大力说。

“猪的生长是有周期的,每一个周期需要多少营养都是确定的。用玉米豆粕可以算出来热量蛋白质,你用地瓜菜叶子怎么算?没法子算。”战兰说。

“我看那些野猪在山上什么都吃,也长得挺好。”米大力说。

“野猪长多慢,我们这些要四个月出栏。”战兰说。

“慢一点出栏也无所谓,只要成本低就能赚钱。”米大力说。

“这样啊,那就不要养普通的商品猪了,弄点野猪来配种,你们养混血野猪吧,慢慢养,抗病能力强,成本低,味道好,当特种肉卖,价格更好。”战兰说。

“对对,养野猪,还可以卖给那些游客,作为我们龙津特色。”米大力说。

后面又看了几个点,还是不合适,最大的也建不了万头养猪场。但战兰还是标定了范围,做好规划,要是有村民感兴趣,可以开发来建小养猪场。

“还有没有?我记得快要到小坑村了吧?”米嘉说。

“还有最后一个点。”米大力说,“在我们和小坑村之间。”

这个点在深山里头,有一条小路进去,要走好几公里。这条小路已经完全被青草淹没了,要不是米大力指路,根本看不出来。

走了好久,地势忽然开阔,一条小河从山里蜿蜒流出,水量不小。两岸全都是向阳的坡地,位置很大,坡度很缓。可惜就土地贫瘠,草都长不长。

“这个地方不错。”战兰看到眼睛都亮了,指着小河说,“这条河两边,我全都租下来!”

“不行。”米大力说,“这条河是我们和小坑村的分界,河南边是我们村,北边是小坑村。”

“以前这里是做什么的?”米嘉问。

“以前?不知道啊,一直都没人租过。这条小溪没什么鱼,附近也没有树林,连蘑菇都不长。”米大力说。

“那怎么会有这么一条路?”米嘉说。

“啊?”米大力摇了摇头,“这么一说好像是很奇怪啊,为什么会有一条路进来呢。”

能够走车的路,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开的。米嘉下车仔细观察,路上的草虽然不长,但显然是一代一代都长在这里的。

路是用碎石头铺得,这些石头边角都已经风华了,显然年纪不小。沿着路一直走进去,到了小河上游,米嘉发现这里的坡地上似乎有什么。

走过去一看,是一些破碎的泥砖,看起来也是很老了,至少有几十年历史。

这些泥砖用的是普通的粘土,烧硬以后叠起来。因为温度不够,所以很容易碎。

很久以前,泥砖是村里很普遍的建筑材料,因为简单易得,价格便宜。随便找个泥瓦匠,少个窑就行。

这种建筑材料很透气,然而不保暖,很容易碎,穷人采用。解放后大家能买得起砖头了,就很少用泥砖盖房子。

剩下的一些泥砖房子,要么是放农具的,要么是养猪养鸡,或者用来做仓库,总之不用来住人。

“这里原来有房子。”米嘉说。

“还不少。”米大力到处看,很多地方都有碎泥砖。

“原来这里是村落吗?”战兰问。

“没听说啊,这是山里,没地方耕田,养鱼又养不了,谁会住这里。”米大力说。

“也许是米山先祖。”米嘉说。

“啊?米山先祖?”米大力问。

“他攻破县城之后不是带着人跑进山里了吗,也许就是跑到这里来。”米嘉说。

“很有可能啊!”米大力说。

这便是深山,没有本地人带着绝对找不到。米山他们又带着粮食,可以专心躲藏。等避过了风头,再回家生活。

因为是临时住所,这边又没有条件,只能盖泥砖房,等风头过了,扔下房子回家住,这里的泥砖房就垮了。

“我们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什么留下来的痕迹。”米嘉说。

一车人到处找,什么都没找到。只能确认这里的确有人居住过,规模很不小,至少几千人。

“算了,不管他了。”米嘉说,“这里可以养猪吗?”

“可以。”战兰说,“河两岸要是都开发出来的话,至少能养二三十万头!”

“二十万头养猪场?”米嘉大吃一惊。

“不是。”战兰摇头,“我的意思是同时能养二三十万头,也就是五十万头养猪场!”

“这么厉害啊?”米嘉大吃一惊。

这可是五十万头的养猪场,一年供应五十万头猪的话,一个月就是四万多头,一天就是一千四五百头。

我国每年出栏生猪五六亿头,这五十万头就意味着一个养猪场占了全国生猪生产的千分之一。

“你看这里的向阳坡地,每一个都能建两三个养猪大棚。”战兰说,“而且还有天然的水道,只要整修一下,就可以用来发电和运猪粪饲料。”

“这里没有水塘啊。”米大力说。

“不一定要水塘的,猪粪可以用很多方法处理。”战兰说。

“不过这边只有一半属于我们村。”米大力说。

“我去和小坑村那边的村委会商量一下。”米嘉说。

“价格,我们别告诉他们用来养猪,防止他们坐地起价,就说我们发现了米山先祖的遗迹,签了合同再说。”米大力说。

“这个没必要,改什么就什么,我们又不是出不起租金。”米嘉说。

“他们会坐地起价的。”米大力说。

“那就先不说我们做多大规模。”米嘉说。

小坑村的主体在一个山坑里面,四面都是山壁,里头冬暖夏凉,气候很好,土地又很肥。

车子开过去,就可以看到小坑村的田地。传统上来说比较有钱,颇有不少二层小楼。

可这种深山,也没有钱到哪里去,小楼外墙都没贴瓷砖,就这么裸露着。

还有好些围屋,都是传统式样,青瓦白墙,里面还有人居住。米嘉叫醒了一路睡过来的水仙,她看到围屋就两眼发光,拿着相机拼命拍照。

村子中心有个小坑小学,已经取消了,并到镇里的中心小学。教学楼改成了村委会,米嘉刚过去,里头的人就全出来了。

“米老板?”这边的村委会主任叫做陈玉起,乃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米老板怎么来了?”

“我过来看看。”米嘉说。

“我们嘉哥想带着大伙一起发财。”米大力帮腔说。

“那敢情好!”陈玉起说,“米老板想做什么生意?是不是要搞旅游业啊?我们这边也有很多旅游资源的,好像这个围屋,龙津很少见了。只有我们这里保存最完整。”

“先过来看看。”米嘉说,“我女朋友家里是养猪的,想在我们这里找个地方建猪场。”

“看中哪里了呢?”陈玉起问。

“看中了两个地方。”米嘉说,“一个是大桥村的山塘,一个是我们两村分界那条河的两岸。看看哪里比较好。”

“那里啊?”陈玉起说,“要租多大呢?”

“整条河两岸都要的,地方越大越好。”米嘉说。

“那边有一半是我们村子的。”陈玉起说,“幸好那边没什么东西,你要租的话可以便宜给你。”

“多少钱?”米嘉问。

“按照行情……”陈玉起偷偷的瞄了米嘉一眼,“虽然那边比较贫瘠,可毕竟有条河,得按照水源地的价格来租,一年一万块怎么样?”

“一万?”米嘉笑了笑。

“租多久呢?要是租10年以上还可以谈。”陈玉起说。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