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五百三十九章 刘禅践行

作品:季汉当兴|作者:军师中郎将|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09-29 02:16:35|下载:季汉当兴TXT下载
听书 - 季汉当兴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时令进入夏季,成都的气温也开始慢慢升高,今日尤其炎热,还未到晌午,树丛中的知了就在吱吱啾啾的叫个不停,显得热闹非凡,犹如季汉中枢人来人往的丞相府。

为了防止嘈杂的知了影响诸葛亮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御属在主簿胡济的吩咐下拿着竹竿和兜网在府中窜高爬低,誓要将知了一一捕获。

从长廊走过来的杨仪见到他们的滑稽样子,不由地驻足一笑,通传过后,缓步进入公房,躬身禀道:“丞相,李严将军业已带领两万精兵返回江州,吴军那边也做了相应后撤,永安边境重新获得安宁,陈到将军目前已经重开了通商互市的榷场。”说罢,把手中的奏报放在了几案上。

诸葛亮没有第一时间阅看永安都督陈到发来的奏报,停下批阅,将手中毛笔搁在砚台上,端起左手边的茶杯喝了一口方才说道:“如此甚好,东线重得宁定,我等又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北伐上面了。”

“丞相说的极是。”

杨仪附和了一句,又淡淡地道:“不过现下不止我们丞相府的人专注北伐,其他人也想通过参与北伐来分上一杯羹啊。”

“哦?威公这又是听到什么传言了么?”诸葛亮听出来他的语气有些不对,将案桌上的羽扇拿起,一面摇动,一面问道。

杨仪走近一步,放低了声量:“丞相,我从江州那边收到消息,说是镇东大将军有意向陛下请命参加北伐。”

“李正方想参加北伐?这是好事啊。”诸葛亮喜道:“如今我大汉与东吴在正统名分上的争执已被解决,两国的关系又进了一步,江州、永安那边的确也不用再布置这么多的兵力了。

之前吾就想让李正方率两万江州军北上,以增强北伐的兵力,可惜李正方顾忌太多,对我怀有戒心,这才拒绝了此事,不然的话有他率军参加北伐,前面两次战果应该还会更大一些。

现在好了,既然他自己主动请命,咱们也就省事了。下次北伐吾准备一举攻占关中、收复长安,有他李正方北上助阵,我北伐大军的实力将会更加雄厚,我军获胜的几率也会更高。”

杨仪道:“丞相,我以为此事没有这么简单,之前咱们几次三番命李严将军北上,可都被他以各种理由回绝了,现在他竟主动请命,我看这中间定然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咱们不得不防啊。”

“威公,你这个人啊就是心思太重,总喜欢把事情想的过于复杂,李正方有意率军北上助阵,这是好事,里面不会有什么阴谋诡计的。”诸葛亮严肃地说道。

杨仪道:“丞相,您是志诚君子,做事向来正大光明,自是不会使什么阴谋诡计,然而李严将军恐怕就不是如此了。

之前在孙权称帝一事上,李严将军背地里可是小动作不断,朝中不少官员都受了他的蛊惑,随时准备对您发难呢。幸好明之想出了妙计,这才化解了我大汉与东吴的一场战争,如若不然,李严将军他们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正方虽然与我政见不合,但他与我同受先帝托孤之重,尽管平时龃龉不断,可终究还是能做到相忍为国。

之前的事李正方他们其实也并没有做的太过分,他若真的想利用孙权称帝一事搬到我,以他在东线经营多年的根基,随便耍个手段都能轻易地破坏大汉与东吴的盟好。

例如主动挑起事端对吴军发起攻击,真发生这种事的话,我们与东吴恐怕就非要走到断盟开战的地步不可。可他李正方并没有这么做,说明他还是知道大局为重的。

威公,我常说朝争要有底线、做人要有原则,绝对不能为了达到目的就不择手段。

就算李正方请命参加北伐还有别的心思,我相信只要咱们一心为公,总归会找到化解争议的法子。这一点,我希望你能够永远记在心里。”诸葛亮一脸郑重地说道。

其实这一向都是诸葛亮和政见不同者相处的原则,比如以前的法正在某些事上的做法诸葛亮也是极不认同,然而只要没有突破底线,诸葛亮都会看在大局的份上容忍过去。

李严之前在孙权称帝一事上的小动作诸葛亮并非没有察觉,只是见对方没有做的太出格,他这才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杨仪见诸葛亮如此维护李严,心下虽是不忿,但也不敢再劝,遂拱手应道:“是,仪谨记丞相的教诲。”

“再过些天我就打算启程北上,你也早早做好准备,随我到汉中操练兵马。”诸葛亮微微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杨仪躬身拜道:“诺。”

半个月后,诸葛亮一一安顿好朝中诸般大事,随即上疏刘禅请命北上汉中治兵讲武,以准备下一次北伐。

刘禅虽是万般不舍,担心诸葛亮走后又要辛苦操心朝政,但他也知事情轻重,于是下诏应允,并在宫中设宴为诸葛亮践行。

践行御宴并没有唤文武百官参加,刘禅只请了诸葛亮黄月英夫妇二人,说起来是御宴,实际上却是家宴,作陪的也只有皇后张氏一人而已。

“陛下,老臣走后,朝中一应要事可询问张裔、蒋琬、陈震等人,他们都是志虑忠纯、智谋出众之人,定能辅佐陛下治理朝政。”美酒佳肴都吃的差不多了,诸葛亮在告退之前再度叮嘱道。

刘禅颔首道:“相父放心,有张裔、蒋琬他们这些贤臣相助,朕当高枕无忧矣。”

“他们虽然都是政事通达的良臣,但陛下亦宜自谋,切不可事事都依赖他们。臣老了,这大汉天下总归有一日要陛下独立担负。”诸葛亮微笑着说道。

刘禅见他这般说,心中有些不好受,哽咽着道:“相父正当壮年,如何能称老,朕还需相父再辅佐三十年,不,是要再辅佐朕五十年呢。”

“是啊相父,陛下与我尚是年轻,若无相父在身边教诲辅助,军国大事定然应付不过来,这大汉天下一日都离不开相父。”张皇后也附和道。

诸葛亮苦笑道:“先帝当年三顾茅庐时曾答应过老臣,只要汉室兴复,就允臣告老还乡,复做陇亩民。陛下身为先帝之子,亦当遵循此诺言,不能永远地把老臣拘束在朝堂之上啊。”

“是啊陛下、皇后,夫君他总会有老的时候,不能老了老了还得不到清闲。唉,也不知道隆中的茅屋还在不在,真想回去看一看啊。”黄月英道。

刘禅笑道:“夫人放心,待天下一统、汉室三兴,相父与夫人定然有时间回隆中老家看一看的。”

诸葛亮信心满满地道:“陛下亦放心,臣下次北伐必定会为陛下收复整个关中,也许你我君臣下次相见就不是在成都而是在长安了。”说罢,躬身一拜,领着黄月英离席告退。

刘禅与张氏一路相送,直至宫门方才洒泪分别。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