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为何有那么悲惨的经历,看到这段历史的人,每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当时的华人百分之九十点九九都是文盲,从他去美国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来。
当几代人的折磨,让他们的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之后,华人华裔的地位才发生了点点转变。
从美国华人的前车之鉴,曹性可以看出,盲目的推行民主只会自取灭亡,最起码你的先大兴教化,大肆扫盲,最好是在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之后,再考虑,是的,再考虑这个问题。
曹性深知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要做的就是成立一个民主前期的过度国家,这个过渡期可能是千年,但在这个过渡期内国策绝对是可以为以后的民主积累无数的基本盘的。
就如同美国,建国之初只是十三州,再将解放奴隶推行民主作为主题的时候,地盘已经扩大了数十倍。
就如俄罗斯,北欧一个小小公国,地盘扩大了数百倍,才想起我们是不是该废除农奴。
自己推行的内阁国会,就是这么一个需要千年过渡的制度。
可以想象,国会成员不是选出来的,而是“皇帝”任命的,每三年参加一次京城举行的国会,每一年参加一次州里州会,每月进行一次郡中会议,商量的都是国策国情。
时不时皇帝或者内阁尚书出行某地,临时召集周边州郡国士举行会议,询问一下地方官员是否秉公守法!
这对地方的监督会有多大!
刚刚举行完一次朝会,何太后又以身体还未康复,再次休朝五天,第六天又是休沐。
光熹二年二月初十,一年里的第三次朝会开始举行,袁逢已经深深的意识到了危机感,朝会刚开始就紧盯着丁宫、许相,准备在他们之前上奏折。
但这次曹性亲自出马,并抢在了他的前面。
曹性对着皇帝、太后恭恭敬敬的拱手作揖:
“启禀陛下,日南军情,绥南中郎将麾下陆路假都尉韩忠,参军皇甫郯,海师假都尉皱涛,携麾下文武两位王忠,部将周朝、周左、邢道荣、夏侯正等将领。
会同楚县县尉曹鹰,佐吏廖化、谢郎、苟育!
三路并进,大破占人叛军,全占楚河北部,再次开拓五郡之地!”
“南方又胜了?”
何太后本能的说出了一个“又”字,天下平而又反,失败胜利的军情很多,但南方往往只有胜。
而绥南中郎将不是旁人,就是当今卫将军曹性。
曹性肯定的说到:“南方再次大获全胜!交州以南已有十郡的地盘并入我们大汉的国土!
而且……”
开疆扩土往往是很容易让人兴奋的,曹性故意拖着长音,等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汇聚并集中于自己之后,接着道:
“南方蛮夷最大的国家,扶南国女王柳叶,被海师副将假军司马曹射,俘虏并娶为妻子!
如今扶南一国都在曹射、柳叶夫妇的带领下,向我们大汉称臣,连带着周边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干鲁、扶单等十五个小国,纷纷称臣!
南方十六国称臣上贡的使者,已经在来洛阳的路上了!”
“十六国称臣纳贡,旷世之举啊!”
“古有班定远,今有曹射也!”
“大汉国威宣扬南方蛮夷之地!”
……
许相、丁宫适时的带领着百官,上蹿下跳的大声议论,说到激动时,对着南方拜了又拜,以示对南方绥南中郎将所军丰功伟绩的崇敬。
何太后再次以泪洗面,刘辫连连关心:“母后!”
“陛下,哀家没事,这时喜极而泣,高兴的眼泪,你父皇一身都以先祖孝武皇帝为榜样,时常在后宫提起对孝武皇帝治理天下时期,数次北征匈奴,将匈奴打的一分为二,又连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那时候,每年过年,称臣纳贡的四方属国多不胜数,可谓万国来朝!
如今十六国来朝!你父皇能看到,不知会高兴到什么地步!陛下我皇儿,如今你有幸接受十六国使者的朝礼,你更要继承你父皇的意志啊!”
半懂不懂的刘辫恭敬的纳头作揖:“孩儿谨记于心!”
何太后的话,简直颠覆了百官对灵帝的印象,话说这出了名的荒淫皇帝,还有如此宏图大志的一面?不会是玩腻了宫女、宦官,玩腻了卖官鬻爵,想玩玩万国来朝的新花样吧!
对于这点,曹性表示对灵帝很是理解,毕竟自己做的对错,自己是很难知道的,更何况你是皇上,身边都人天天跟你编造一个太平盛世的虚幻世界。
十常侍更是天天将你跟历代先贤做比较,时不时来句:黄帝的《黄帝内经》陛下您已经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黄帝不如您也!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齐夸陛下您的英明领导,文景之治不过如此,文景二帝不如您也!
文景二帝都不如你了,那灵帝的心中高度,上升到汉武帝不也是很正常?
一个合格的政客,就是抓住话语里的可乘之机武装自己,来到达目的。
此时,曹性就是抓住了:
“陛下宏图伟志!臣佩服不已!原随陛下开创孝武皇帝时期的万国来朝!成历代先贤无法达到的功绩!让后世千万代之后的子孙,永远记住有陛下之朝!”
袁逢在鄙视,但刘辫已经信以为真,连懦弱胆小都忘记了,轰然起身,唰的抽出天子剑,以最男子气概的一次,大声回应:“好!我愿与曹爱卿,共创孝武皇帝当朝时的盛世!”
小皇帝一剑砍在面前的桌案上,剑被蹦飞了也不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从现在开始!”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看到儿子英武不凡的一面,何太后流下了感动的泪珠。
“陛下英明!臣仿佛看到了孝武皇帝年少之时!臣提议这第一步就是改年号!
大汉建朝到现在,享国三百一十一年!宇内无不之大汉之国强!臣恳请陛下改年号为公元!时年公元三一一年,并以后永远使用此年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