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的, 四喜就忙开了, 家里收拾了又收拾,总还觉得哪里有些不妥。
严铁柱早早的就去山上打猎了, 快要入冬, 野物很多都要冬眠, 入了冬又是春季,两个季节都不宜狩猎, 现在这个时候能多猎一些东西就多猎一些,庄户人家要存粮过冬, 他也要存钱娶媳妇儿,哪怕辛苦点。
一想到四喜之后要做很多事, 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男人身上就充满了力气。
四喜知道他一天也不能闲着,早早起来蒸好了馒头, 预备了一小罐咸菜,小袋肉干,又给男人打了满满一竹筒水,走之前又仔细检查了一下行头, 觉得妥了才送他离开。
男人看着四喜给他拎东西的样子,满满小妻子的意思,看她的眼神温暖得把冰都要融掉了,无尽的关爱, 四喜也是依依不舍的送他离开, 不过是一个白天没见, 好像要分离很久似的。
于氏看着女儿的眼神,知道劝也没有用,四喜的心早就飞了。
那男人,看着也很踏实,从刚开村里时连锄头都不会拿,到现在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干活好手,前几天还帮她酿了几百斤高粱酒。
也罢,四喜自己喜欢,当娘的又能怎么办,等她爹回来,若不反对就定下来吧。
吃完早饭,四喜又忙着收拾去了,经过昨天一番闹腾,她心里格外不舒服,好像不忙就静不下来似的。
于氏不知道女儿的心思,见她忙得到处乱窜,自己便去织布去了。
三丫窝在家里剪着窗花,如今剪的越来越好了,过段时间赶集也可以去卖了,过新年,家家户户都是要贴新窗花的,三丫剪好了一张张仔细的铺开,压在平直的木板中间,这样轻易不会被折断。
“娘,叫你休息的,咋又去织布去了呢。”四喜刚走到正房门前,见到里面织布机的声音便忍不住抱怨,织布机一开又的几个时辰不能消停了,娘这身子刚好些。
“没事,看你一天到晚的忙,娘也想帮帮忙啊。”
“娘,你休息好了可就是帮我的大忙了,你看爹都快回来了,到时候让他看到你身子没养好,可不得怪我嘛。”
“你还别说,这段时间我真是好多了,你叫我闲着呀,我也闲不住啊。”
自从传信的那日回来,于氏便天天等着李有胜回来,这干等着也不是个事,总得要找事情消磨时间,于是把织布机又开了起来。
织布机也也不是每家每户都置办的起的,闲着也是闲着。
--------------
巳时左右,大丫和刘秀才坐的骡车进了村里。
果然是好气派,以前刘秀才来,为了低调,坐的车都是家里送货的,破破旧旧的车。这回来完全换了一副行头,车轿上的车围子用皂青色的绸布围着,窗子上嵌着两扇西洋式的玻璃,轿门口垂着穗子,装饰的非常华美。
连赶车的大后生都比寻常的庄稼人看着神气。
骡车进村那会儿,惹来无数的嫉妒的言语。
“早就听说大丫嫁到城里去了呀,好家伙,你看看那车的模式,县令老爷都不如他们家的排场吧。”
“去去去,不过就是个卖米的,能有县老爷厉害了,我就不信了,我三姨家的表妹是县令的通房,出门的排场可比她好多了。”
“你那表妹认识你吗,别胡乱跟人攀亲。”
……
婆娘们嘻嘻笑着,看热闹一般的往李家挤,很快就看见打扮成妇人模样的大丫,从车上走了下来。
果然一排贵气,大丫还没落地,驾车的后生赶忙从身后拿出个小凳子垫在地上。
大丫穿着月白色缎面上衣,配了一身青色的霞影撒花软罗烟裙,后脑挽着妇人的髻子,髻子后带着一支碧玉嵌金的发衩,脸上着着淡淡的妆容,不消几日,完全不像当时在村里被奶奶欺负的哭哭啼啼的大丫头了。
不仅是周围看热闹的婆娘们,就连母亲于氏,妹妹四喜都看着直愣。
这真的是李家的大丫头?
大丫下车就奔着于氏而来,也幸好于氏打小是见过世面的,这要搁别人家婆娘身上,只怕膝盖都软了要叫少奶奶。
于氏大丫面色红润,娇中又带羞,刘宣之又是下了车就一直牵着她的手,眼睛就没离开过大丫身上,少年夫妻那股子恩爱的模样从一个眼神中都能体会的出来,大丫在刘家的日子一定过得还不错。
四喜忙招呼着姐姐姐夫,一并驾车的小厮去屋里休息,刘宣之这也不是第一次来,自来熟一般的往里屋走,小厮进进出出搬东西,全是小夫妻从城里带过来的硬货——铺盖、棉衣、熟肉、酒、白面、布匹等。
还好刘家的骡车大,想来小两口刚才坐在里面不知道多拥挤,里面全塞的是东西。
于氏看着小厮里里外外的搬,未免又要念叨一番:“你说你回来一趟,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你说这铺盖行头带几床新的也就罢了,女婿睡不得我们这些地方,带这么多吃的是做什么啊,这些肉都还是熟的,吃不完多浪费啊。”
大丫说:“他上次来看见家里用的铺盖都不好了,寻思着也快要过冬,都换一换,便交代婆婆准备了这些。”
原来还是亲家准备的,于氏这便更加过意不去了,嫁了个女儿过去,人家偷偷给你把嫁妆送来也就罢了,这三朝回门别人带个鸡公一壶酒就得了,女婿这孩子也实诚,跟搬家似的。
刘宣之见丈母娘不好意思,媳妇儿又得挨训,忙在一旁说:“娘,这并没有什么,原本我们处邻里的时候,您也时常帮我母亲不是,我母亲也是想表达一番她的心意,快过冬了,秀娥你快去帮娘把旧的铺盖都换了吧,全换上新的。”
一家人又开始忙活起来,于氏哪舍得让回门的女儿做这些,四喜跟三丫忙活起来,先把东西都收进来,待会儿再收拾。
见姐姐嫁的好,四喜的心也落下来了,忙在一旁劝:“都放着吧,等会儿我去收拾,姐姐才回门不带这么忙活的,我们去说会儿话。”
大丫这便更不好意思了,才几天不见,妹妹眼里把自己当成客了一般。
刘宣之见娘几个要说悄悄话,干脆躲在隔壁屋去看书去了,索性留个空间给她们。
娘几个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讲个没完,大丫便把嫁进去这几天的事情说了一通,好在婆婆以前跟她是相熟的,处起来便比寻常婆媳要合适许多,只是婆家人多,家中兄弟、妯娌,侄子侄女,长辈老老小小的都住在一处,多少有些为难。
这些年于氏也没少吃孙氏跟秦氏的暗门子亏,说到这里不免唏嘘,便把秦氏中邪风,包括秦氏与李有胜的关系又跟大丫说了一通。
大丫这才叹了一番,难怪刚才没见着奶奶,原来是躺在床上了呢,又不免觉得心寒,之前一直以为奶奶是因为自己几姐妹是女儿身,所以存着偏见,弄来弄去原来是因为并不是亲生之故。
要说秦氏也真是歹毒,当年逼死李有胜亲生母亲,又利用家中长辈这个身份欺凌老大家几母女,如今弄成这幅活死人的样子,真是报应不爽。
可说到底,也叫了这么多年的奶奶,心里觉得难受也是人之常情,但一想到凄惨离世的亲奶奶,同心情又荡然无存。
大丫沉着脸说了句阿弥陀佛,人做好做坏天都在看着呢,果然是报应不爽。
说完这话立马被四喜啐了:“好一副官太太的模样,如今都会阿弥陀佛了。”
大丫听四喜说完这话,神情变得羞涩起来,支支吾吾的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四喜东问西问才说出个究竟。
原来刘宣之很快要去省城学府入学,家里长辈因牵挂他的学业,想早点送他过去,这才着急忙慌的赶着要大丫跟刘宣之成亲,这一走,要明年秋试过后才能回来。
四喜忙问具体是什么时候走。
大丫说道:“本来打算迟些再去,谁知道学堂那里传来消息,入学名额紧张,婆婆担心相公一个人在省城没人照应,她又是一家主母自然不能同行,所以…所以….恐怕回完门,立刻要往省城赶了。”
说到大概也明白过来是什么情况了,刘家对大丫这几日的表现自然是满意的,所以才会放心让她陪着刘宣之去省城,只是大丫自己胆子又小,从未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这一去便是一年不能回来。
刘家虽说家大业大,在省城也是没有亲眷的,因此刘宣之去读书,能够有大丫这么靠谱的人盯着,刘家的婆婆倒是很放心。刘家早早在省城学堂边上租好了一个小院子,就在学堂旁边,大丫过去无须操心一些有的没的,只要照顾好刘宣之的起居就好,就这,还要她再带两个下人。
一说到去省城那么远的地方,大丫便更没主意了,她如今就是要问问四喜如何是好,心里好吃颗定心丸。
不管怎样,嫁都嫁过去了,人家说出嫁从夫,既然丈夫要去省城读书,妻子当然要尽好照顾他的责任。四喜当然是支持和鼓励一番,又另外叮嘱了一些事情。
比如刘宣之过去自然会带一些下人,她认为带老实能干的婆子,要比小丫头和小厮要好,丈夫在学堂读书,白天大抵是不在家的,若是家里有小厮,未免要避嫌,始终是不妥,小丫头见识少,目光浅,若是在外面没个主意,或者干脆跟个什么人跑了,到时候大丫必定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过总归来说,四喜只能出个参考意见,做决定的还是刘家的亲家。
大丫听了却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称是。
说到这里又说起爹爹要回来的事情,只可惜爹到现在也没带回来第二封信,没个回来的准音儿,不然若是等爹爹回来了,看到自己的女儿欢欢喜喜的去省城该多好。
“没事,等爹回来了,我们去省城看你们。”四喜拍着胸脯保证。
娘几个说着话却是忘记了时间,出门一看,对面厢房安安静静地,三丫跑回来鬼头鬼脑的说:
“姐,雪娟姐咋没回来,不是说跟大丫姐同一天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