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端宁觉得妹妹端和是个搅事精。
但史家敢和秀王府抢女婿,那他这个哥哥就必须一边骂着这混蛋妹妹一边冲锋在前。
不然史家那群缺教养的外戚还真会想不明白:
这天下姓谢还是姓赵。
下个月端和要出嫁,赵端宁觉得自己很忙,忙得没空管文安端仪山阴郡夫人的闲事。
但楼云就坐在身边。
他欢快地吃酒吃菜,势要把寿节礼物吃回来够本的架式,让他忍不住探问道:
“前日郡夫人回府之后……”
她在宫里跪了半天回家后,你不会家暴她吧?
赵端宁觉得他必须讲这个义气。
最近在家里隔上几天就要被夫人家暴的楼云也叹了口气。
他放下了筷子,喝了两口小酒,这才带着回忆状地说道:
“我被官家骂了是挺担心丢了官职的 。但我回家翻了帐本,数了数她在太仓抢的地,还有她带过来的嫁妆。我就觉得底气足了,腰杆粗了,也不怕明天被夺官滚蛋家里没人养了,反正我能吃老婆的……”
“……”
赵端宁无言地看着他。
他前天悄悄和楼云告了密,说是官家知道了太仓械斗的事,让他老婆赶紧去宫里跪一跪演一场苦肉计。
他的目的是还人情,结果从那天开始,楼云就不太和他打官腔了。
尽管他觉得,偶尔听听官腔也挺好的。
既然人家老公没有暴跳如雷。赵端宁身为京城贵公子里的八卦圈主,他带着幸灾乐祸看好戏的眼神,对楼云笑道:
“楼学士可是为难了?说到底。这场械斗是郡夫人和王宣抚使夫人之间的官司……”
你老婆被言官弹劾,又去宫里跪着。
这不就是因为她和你本家堂妹在太仓互不相让?
两家里的佃客家奴们械斗起来,太仓县的衙门差点被烧,甚至惊动了平江府的水师衙门。
要不是这样的消息传到了京城政事堂里,你至于被官家骂吗?
官家病着也是很辛苦的。
然而他还没有八卦完,楼云就站起来准备到附近几桌官员席上去敬酒。
等他花蝴蝶一样交际完了后,赵端宁好不容易抓了他。
楼云这才歉疚地表示。道:
“夫人说,我没有和御史台的言官们打好交道,所以才会让她被骂。我应该多出门。多交朋友,不应该做一个只会陪老婆的死宅。”
季青辰觉得,四明王家在御史台里有人脉是没错。
但这些人脉居然被王世亮前后说动,弹劾起皇后的亲信女官。这就太古怪了。
以为她不知道王世亮那傻瓜完全就被楼鸾佩牵着鼻子走吧?
季青辰严重怀疑王世强压根不知道他娶了个什么样的老婆。
他还想休妻和离?
做梦吧!?
她回了家。坐在了水轩河房里歇凉,心里寻思着:
她千万要淡定,千万不能又中了王世强的计。
没料到,她身边的莫婆子打着滚儿进来哭诉,又一次打断了她已经歪了的思路。
“哭什么!既然那押司的吏职是该轮到你那媳妇儿的大哥头上,那就是他的!”
她只能先堵着了这位唐坊老妈妈的嘴。
“大娘子——”
莫婆子是南坊出身的唐坊人,汪婆子的老姐妹。
她哭天抹泪地都是说着太仓县里的事。
诸如:她家里的儿媳妇怀了胎不能不顺着啦,
她儿媳妇的大哥太憋屈啦。
王宣抚使家的佃客庄汉们那根本就是耍横的山贼啦,
还有太仓县的县官不听大娘子的话。马上就应该叫他滚蛋啦。
“大娘子,那姓王的家里就是天天和咱们唐坊作对——”
按这一个月来的习惯,莫婆子这一哭,必定要引起她身边唐坊妈妈们的同仇敌恺。
就连劳四娘也得暗暗劝上一句,道
“大娘子如今可不好没了决断。这事看着和江止云那事不一样,应该和王大人没关系。我看那他们王家,连着进了两个妾,一个是夷女,一个还是江止云那样有心机的姨表妹。王夫人还是一声不吭地忍了。王大人又能怎么样?大娘子太小心了些……”
“让你儿媳妇安心养胎。等上几个月,那押司的吏职僦是她大哥的了。”
她懒得废话,就是这样安抚着,又加上一句,
“眼前宫里有事,不好让皇后为难。”
她跪在皇后殿当然是作了个样子,但莫婆子可不知道皇后是什么。
她只知道唐坊就是季青辰说了算,那太仓也必须是季青辰说了算才行。
那什么林宏志犯了欺君之罪,被充军流放削了吏职,他那太仓县押司的大肥缺怎么能被王宣使抚府里的庄头抢走?
刚上任不过半年,那林宏志不就贪了几十亩的水田和好几百贯的钱?
这怎么能让给外人!?
“大娘子——”
她这里还哭赖着不走,外面比季青辰晚一些回府的楼云却停了步。
他在自家府里吃了一惊。
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应该出现的人影,
“那是谁?
他停在通向中门的假山悬空廊上,眯眼瞅去,
“怎么像是陈山长身边的伏虎?”
他看着一个家仆模样的人被楼铃领着走了林道,过了中门,进了后宅。
“相公看得没错。是陈家的伏管事。”
骏墨当初在去高丽出使的船队里就和伏虎交情不错,连忙解释着,他表示:
升任了陈家小管事的伏虎绝不是暗地里来替陈山长送情书递口信的。
免得惹起了自家相公的醋意,
“相公,他妹妹嫁给了莫妈妈的儿子,他大哥又被打了。他八成是背着陈山长来求
见夫人的。为的是他家大哥的事情。”
楼云一听,想了想觉得没错。
这回在太仓闹腾的事情里,有一个姓章的倒霉蛋。
按衙门旧例,本应该是轮到他去太仓县衙里做押司了。
没料到,这个肥差不仅没有到手,他还被人在县南大街上打了一顿。
结果这小子也不怕闹大,回村子里叫来了船厂里的亲朋戚友和田庄子里的乡里乡亲。
几百号壮丁扛着农具就冲到了隔壁乡里寻仇。
由此惹起了两府佃客们的械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