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的城墙只有九米高。
朝林城初建的时候,它最初的设计是为了防御野兽和拿着棍棒的野人的,所以城墙高度只有七米,其中一米还是女墙的高度。
后面的年月里,随着十方部落的崛起以及差岭等部落的壮大,有人觉得朝林城墙不够高,便加高到了九米。于是华夏的所有城墙最高不超过九米便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这种城墙的高度和后世的那些大城比起来是大大不如的。但林迹觉得实在是没有加高的必要了。因为这个时候热武器出现了。
倒是西戎这十几年来新建的城池一座比一座高。神光城墙便被加高到了十二米。关中的狼台城则被建成了十五米的坚城。
函谷关城墙高度虽然只有九米,不过依山而建,下有十几米宽,几米深的护城河。要攻打下来并不容易。
在此之前,乌豺从不担心城墙高度的问题。他手里虽然只有三千人,不过他有信心将西戎的百万人拦在关墙之下。
但现在他却有些患得患失起来了。钱面佯到了函谷关开始进行清洗,那么很显然,那是林迹要来了。
就算在这里成立了战时情报中心,乌豺也不觉得别人能够使用钱面佯。毕竟钱面佯是林迹的耳目,这些多年来从没有改变过。
想到这里,乌豺立即召集自己的手下开会,安抚自己的下属,同时要求配合清查,要求以最好的面貌对待战争。
王国这些年来对军队管理极为严格,除了个别基层官兵有些问题之外,上层军官基本没有查出什么问题。因此清查并没有对士气产生什么影响。
钱面佯的到来,除了带来清查之外,也带来了更多关于西戎的信息。
炽中为了这场战争准备可谓充分之极。
粮草方面,炽中准备了足足够西戎两年所用的粮草。这些粮草分别囤积在神光城和狼台城。可见炽中并没有打算对华夏一蹴而就。而是准备着打持久战。
军械方面,炽中的准备更加充足。他通过近十年的积累,所准备的军械能够给西戎所有人长短兵器各一件,所有的男人强弓一把,羽箭之类的更是用之不尽。
西戎的养殖业也为战争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据说,此次参战的牲口以百万计。包括驴马象鹿牛等等。这些牲口出了提供足够的移动能力之外,当做军粮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时西戎也宣称自己拥有比华夏人更好的骑兵。马具渐渐传到他们那里之后,他们的骑射能力确实比华夏高出不少。因为华夏的军队里,骑射已经变成不是必要的训练项目了。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倒是保持着良好的骑射能力。但西戎人习惯性得忽略那些人是华夏的一部分。
西戎的先头部队开始出现在函谷关几公里之外。这些人作为西戎的斥候,一个个纵掠如飞,在马背上能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同时骑射能力惊人。原野里的小兽被他们赶到函谷关外,往往会当着函谷关守军的面将这些小兽射杀当场,而后再捡拾起来呼啸而去。
相比而言,华夏这边的士兵就木讷太多了。华夏没有在函谷关以西派出任何斥候,只要这些西戎的斥候不靠近关下正在施工的工事,华夏的士兵也任由这些西戎人在荒野上表演。
增援函谷关的民兵看到这幅场景,多少有些郁闷。他们虽然知道华夏的士兵天下无敌,不过看着敌人如此嚣张而无动于衷,他们总觉得自己这边失了脸面。
而一些对军队了解少的民兵在到了函谷关后,只分到了挖沟后勤之类的工作,也不禁有些担心。西戎人号称有百万勇士,关内的华夏正规军并没有增加多少人,增加过来的民兵没有抓紧进行训练也没有分发武器,只分到了轻便的衣甲和头盔,万一不敌该如何是好?
不过当他们听说大王也将来这里的时候,顿时就放心下来了。大王从不让他们失望,想必大王是有所安排的。他们只要尽心挖沟便好了。
城外的壕沟越挖越宽,也越挖越深。之前修黄河河堤的队伍赶过来之后,各种机械投入了使用,那些壕沟都变成了十几米的深渊。一些地方连地下水都挖出来。
黄河治水工程进行了十几年之后,以黄河大学为核心的研究机构,确实取得了更多的工程机械类的突破。现在便是内燃机也被制作出来。不少工程机械便是依靠这些内燃机驱动的。虽然功率比后世的差不少,但比起人力畜力依旧强大了太大了。
壕沟挖好,底部还被插入了尖锐的倒刺,这些地方想要通过显然不容易。
几条壕沟慢慢成形,只留了中间一条道路直通城门,城外的地形像一个巨大的王字。
在王字之外的山壁上,还拉满了铁丝网或者钉满了拒马。
就算是普通民兵也能看出来,城寨下的这些工事足够险峻,够西戎人喝一壶的了。
他们听说草原的骑兵需要一个月才能赶到战场,所有他们要在这里抵挡一个月便自然能够解围。有城关前的工事,不少民兵都觉得这事应该不算困难。
眼看着城外的工事越来越完善,对面的西戎人也越聚越多。民兵们便竞赛一般争分夺秒完善着工事。
但西戎的大部队终于在工事完工前赶到了对面。在西戎人发起试探性攻击的时候,乌豺不管工事没有完工,第一时间下令所有人回城避战。而这个时候,最西边的第一道防线刚刚建好,部分物资刚送上去,还没有派驻人手驻防。
西戎人占据了那道防线,大肆挥霍着防线上的物资,直到有华夏的突击队沿着深深的壕沟摸到前面,彻底炸毁了第一道防线,这些嚣张的西戎人才退了回去。但第一防线就此也已经毁了。
民兵们对这个结果十分痛心。一度跟乌豺请求出城,要冒死建立起第二、第三条防线。但被乌豺无情拒绝了。
不甘心的民兵们私底下腹诽不已。都说乌豺这个司令无能。此时西戎人的大部队还在赶来的路上,城外西戎人的军寨也还没有建好,加上他们被炸药吓了一回,只要华夏现在有个百人队守住第一条壕沟中间那个部位,或者直接把那个通道炸掉,便可换来足够的时间修筑第二第三道防线。
乌豺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实在是……怪不得到现在还是个最低等的男爵啊。
城外西戎人的营寨渐渐成形的时候,林迹也来到了函谷关。
大王亲征,这让民兵和士兵们顿时变得士气高昂。
林迹带来了两千朝林守军,同时带来了无数的弹药,医药,牲口等物资。可谓补足了函谷关的各种短板。
在民兵们看来,最重要的是,大王肯定能够看出乌豺的不足,会如他们想象的一般,抓紧派人出城修建第二第三道工事的。
乌豺等人在东门外迎接的林迹。
林迹已经年过五十,但身上不见老态。穿着一身和身边警卫差不多的迷彩服,带着一副墨镜,被身后挎着枪的警卫们拥着,如同非洲的军阀头子一般。
白马已经老迈了,因此队伍里没有了它的身影。但林迹身后跟着一头极为强壮的短毛大斑象,小白坐在上面依旧泰坦一般威武。
大斑象身上的鹰架上,鬼鹰夫妻立在上面,目光冷峻得看着周围的一切,依旧神俊不凡。天空中偶尔有鬼鹰飞过,见到它们也立刻会降落到附近,低头不敢展翅。那些都是它们的后代。
小白和鬼鹰都是长寿的物种,现在依旧没有老态。
见礼之后,林迹搂着乌豺的肩膀问:“我这墨镜帅不?”
“帅!”乌豺果断夸赞。
跟来看热闹的少数民兵一看是这场面,心说完了,大王搞不好会被乌豺给糊弄住。
乌豺那些民兵的眼神,小声抱怨道:“这帮人暗地里说我无能,都巴不得你换了我呢。”
林迹笑道:“那是他们训练少了。多训练几个小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