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六十三章

作品:簪缨问鼎|作者:捂脸大笑|分类:综合其他|更新:2024-03-24 23:51:09|下载:簪缨问鼎TXT下载
听书 - 簪缨问鼎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没料到一上来就是发问,还是这么个问题,梁峰不由一愣。面对这么个货真价实的大儒,他总不能回答是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吧?好在原主怎么说也是读过书的,肚里中还算有些干货,加之这些日子史书读的也不少,只是犹豫了片刻,梁峰便答道:“微言大义,不可妄断。”

这也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答案。《礼记·学记》有云:“一年,视离经辨志。”就是说读书的第一个年头,要学习分章断句,辨别志趣意向。这是所有古代读书人的必经之路,要通过师长的教导,自我的研读,才能理解经句中的深刻含义。

可是圣学无句断。这样的情况下,儒家学者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揣摩,去分析章句,明辨圣人之意,从而衍生出无数的疏校释注,形成不同流派。师承不同,解读的方式自然也不同,又有谁能突破众家之言,独自为圣学释义断句,流传天下?因此传世的儒家经典,都必须是不加标点的“白文”才行。而真正的学者,也不会只看一家之言,往往需要博览群书,观看无数前人笺注,方能继承先学,推陈出新。

梁峰自觉这样的回答,应该并无破绽。然而面前老者依旧面色不变,又问道:“为何要送还《丧服图》雕版?”

这跟之前的问题有什么关系?不过梁峰没有犹豫,立刻道:“此为老先生心血,小子不敢擅专。”

“《伤寒新论》,为何又有句断?”第三问接踵而来。

“此非圣人言。不为济世,只为活人。”给《伤寒新论》分出句断时,梁峰就想好了答案,自然答的干脆。

“活人之书可传天下,济世之言呢?”老者直直望向梁峰,浊目似冰,毫无波澜。

这是什么意思?仔细思索了一下前后几个问题,梁峰背后突然冒出了一股冷汗,俯首道:“雕版小技,小子不敢妄论圣人之言。”

这哪是在问问题?分明是个警告啊!直到此刻,梁峰才明白过来,崔游想说的是什么?

在这个没有科举的时代,知识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的,特别是关于治国理论的圣王之道。每一家每一派都有自己道统,“今文”“古文”之争方才落下尘埃。这种时候,雕版印刷的介入,完全可能成为导|火|索一样的存在。

若是有人找他刊印自家学说,他印还是不印?莫说是注疏,就算普通章句辨析,恐怕都不能擅自触及。轻则是加入派别纷争,重则就触及了上层统治者的逆鳞。这种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别说是他一个白身亭侯,就算是朝廷,也不敢妄动。

这恐怕也是为何雕版印刷一术如此简单,却要到宋明之后才能长足发展的真正原因吧。不加句断,是隔开了普通人和知识之间的距离,让人无师承就无法研习经史。那么加了句断?有了官方答案呢?不也是另一种控制思维,统一意识形态的方法吗?圣王之道从不单纯,因为它本就不是单纯教人知识的学问,而是统治国家的纲领和理论!

看到梁峰俯身认错,老者的眼皮微微一撩:“你还要印《伤寒新论》?”

他甚至都没问《金刚经》,看来是早就识破了那点小花招。梁峰咬了咬牙:“书能活人!”

对,印书是可能让他涉险。但是若不印,钱粮就会少了一大截,他对姜太医的承诺,自然也无从实现。更别提这书可能救下的人命!他当然得印下去!

老者轻轻唔了一声,便垂下了眼帘。然而这时,梁峰哪还敢动上半分。在这行将就木的老人面前,他简直就像被扒光了一样。那点小心思,根本无从遁形!

过了良久,老者又开口了:“你于何处进学?”

“范阳卢氏。”梁峰恭恭敬敬答道。范阳卢氏天下闻名,原主也是凭了关系进学的。不过资质和身体都不怎么样,只学了一年,便答道回府了。

“春秋三传精研哪部?”老者继续问道。

“小子羞愧,学识不精。”这可不是吹牛的时候,梁峰有一说一,论起经学,他真是拍马都追不上面前这人。

老者又长长的唔的一声:“你家中尚有幼子?”

“是有一子,年方五岁。”梁峰道。

老者这才点了点头:“若你有意,明年送他来崔府进学吧。”

这简直比刚才那些问话,还让梁峰发晕。怎么突然想收梁荣作弟子了?这种经学世家最是龟毛,一般收徒非但要凭关系,还要看学生天资毅力,缺一不可。毕竟关乎自家招牌乃至学问传承,谁都不会轻忽。而能不能拜得名师,更是关系着一个士子的前途命运,若是有这样的大儒肯点头,不知多少人要趋之若鹜。

梁峰迟疑了一下,方才答道:“小子驽钝,幸得老先生垂青。不过吾子尚且年幼,怕要到六岁之后,方能进学。”

这话既能理解成往后推一年才能进学,也能理解成婉拒邀请。

老者微微一挑唇角:“无妨,一年时间,足能定断。”

这话也有两重意思,或是理解成一年之后就能看出孩子的资质,或是理解成给他一年的考虑时间,再做定论。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梁峰肯,这个孩子崔家就会收下。

老家伙都把话说道这份上了,梁峰还能说什么,只得笑道:“多谢崔老先生厚爱。”

似乎该问的话都问了,老者眼帘微垂,又露出了那副疲乏不堪的样子。梁峰乖觉,温文尔雅的行礼之后,便退出了书房。崔亮还守在外面,看到他出来,笑着迎了过去;“看来家祖很是赏识子熙啊,谁来拜见,都未曾待的这么久。”

对这话,梁峰还真不知该怎么答。又是指点又是收徒,还真是非同一般的“赏识”。虽然跟这种年老成精的家伙打交道,很是耗费力气,但是不得不说,也给了梁峰不小的提醒。看来印书这事上,还是要小心一些更好。毕竟他现在缺乏实力,冒然搞大|跃|进,怕是会摔断腿的。唉,在这乱世,手上的势力才是根本啊。

另一侧,从背后的房间绕出一人,他的长相跟崔亮有七八分相似,但是年岁更长一些。恭恭敬敬跪在了书案之前,他开口问道:“大父为何要收那梁家幼子?”

之前一直在后面听着,他心中难免有些疑惑,如果祖父真的看好这个梁子熙,直接收下他不就行了,何必费力收下他家幼子?

“他心不在经学。但是其子,需有人教养。”老者缓缓道。

男子的面色立刻变得肃然起来:“大父觉得,那梁子熙有过人之材?”

这些年,唯有他与祖父讨论过些许时局。也唯有他知晓,祖父早就看出,这天下即将大乱。历经三朝,年逾百岁,老者虽身在书庐,但是神思敏锐,更胜当年。如今,他竟然看好了这么一个病弱娇柔的年轻人,怎能不让人吃惊!

老者微微颔首:“胸有异志,心怀天下。此子远胜元海。”

男子面色更加凝重,刘渊乃是祖父的得意门生,却也同样是块心病。他把刘元海教的太好了。此子天资过人,本是璞玉,又经细细琢磨,若遇明君必为良才。可惜司马氏倒行逆施,又无德行服人,对待异族就如铁鞭训烈马,早晚会生出忧患。

在治世中多个异种的天纵之才无妨,若是乱世呢?

而现如今,又多出了个梁子熙。“心怀天下”四字,可比其他评断要重上许多。祖父这是觉得此子堪为中流砥柱,非但想要帮他,还想让崔家,一同登上这条新船。这可是关乎一脉兴衰的大事啊!

沉默良久之后,男子才道:“还有一年。”

是的,还有一年。不论是对梁丰而言,也是对崔氏而言。老者缓缓颔首,闭上了双目。

只在崔家停了两日,梁峰就打道回府。这一趟,来的匆匆,去也匆匆,并无多少人知晓。不过总有一些好事之辈,喜欢打探他人阴私。

花阁之中,锦帐重重,日暖如春。几位贵妇围坐品茗,观赏着亭外萧瑟冬景。

“再过几日,怕是要落雪了。不知今冬雪景,会否动人?”其中一个贵妇轻笑一声,拨了拨手边瑶琴。

“阿瑶只爱雅景,我却是个俗物。”另一个妇儿笑道,“都说梁家郎君风姿高绝,容色昳丽。怎么阿淑偏偏藏着掖着,不舍得让我们见上一见?”

梁淑闻言微微一滞,放下了手中茶盏,笑道:“我也许久未曾见那侄儿了,阿岚何出此言?”

李岚故作惊讶的以帕掩唇:“怎么?梁郎君来到郡城,都未去探望你这个姑母吗?”

梁丰来郡城了?什么时候?!梁淑只觉得心中跟打翻了一盆火炭似得,立刻灼燎起来。不过面色容色不变,她淡淡道:“许是有事,匆匆便回了。他身体太弱,轻易不出门的。”

“原来如此!”李岚笑笑,也不多谈,扭头催身边那人,“阿瑶快再奏一曲!”

悠扬乐声再起,然而梁淑无论如何都听不下去了。夫君的这个妹妹,向来与她不睦,难怪今日邀她来饮宴品茗,原来只是为了看场好戏!梁丰那个病秧子何时到的郡城?!他竟然真敢不闻不问,就此绕过自己这个姑母?!

然而再怎么羞怒交加,她也不敢表露在外。至于这半年来,梁丰早已名声鹊起,变了个模样。什么佛祖入梦,传经止疫,还卖起了经书!一桩桩一件件,全都闻所未闻。如今那个病秧子已经成了太原王氏的座上宾,名气传的神乎其神。而她家朗儿被逐出溯水亭一事,也成了其中一则趣谈。

谈的人自然兴致勃勃,可是沦为笑柄的人呢?因为这事,非但李朗,就连李府都背上了污名。夫君日日对她冷嘲热讽,梁淑差点没气炸了肺。若不是自己有先见之明,把朗儿送到了邺城,还不知如今是何模样!

不过即便这样,梁淑对于那个可恨的侄儿,依旧束手无策。几月之前,青羊寨被剿一事,弄得她数日都未睡上安稳觉。一是生怕有什么把柄落在梁丰手中,二则是心惊梁府的战力。这样一个有名望有实力的侄儿,简直让人坐立难安。一个原本柔弱木讷的小子,怎么会突然就像变成了个人?

而从十月开始,洛阳焦灼的战事,更是让她心中忐忑。她可是在成都王身上压了重宝,若是成都王败了,朗儿可就前途无亮了。无论如何,大军都要拿下洛阳才行!

长长蔻丹陷入掌中,梁淑不动声色的扭过头,向着遥远东方望去。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