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三章传教士

作品:重生在顺治末年|作者:幸福的小鱼|分类:综合其他|更新:2024-02-02 15:09:48|下载:重生在顺治末年TXT下载
听书 - 重生在顺治末年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钮钴禄府除了胡安夫妻,还有一个厨娘徐嫂,一个粗使的小丫头梅儿。富察氏身边还有一个贴身的大丫环叫彩霞,一个姓方的嬷嬷。安华身边也有一个小厮平安。和泰和雨湘,平时就是由方嬷嬷和奶娘王氏带着的。

这几年安华还是比较安份的,既没有纳妾,也没有收个通房。这也得益于富察氏御夫有术,另外对于安华同志,富察氏平时也是严格要求,严厉对待。对于一切出轨的可能都要扼杀在萌芽当中。

就比如胡安的女儿胡芳吧,长得很是清秀,甜美,原来也在府里做些洒扫的活计,刚满十四岁时,富察氏就张罗着非要帮忙给说份亲。你说你给人说亲,怎么也得找个好点的吧。可她不,帮忙介绍的几门亲事,不是给这个做妾,就是给那个做通房,要不就是配个小厮,好不容易找了个小管事,也还是家生的奴才。而且她还摆出一副施舍的嘴脸。觉得自己放下身段,帮着说亲,是胡安一家莫大的荣幸。还对胡安夫妻抱怨道“要不是看着她这个夫人的面子,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怎么会收胡芳这样的小丫头呢?”可是人胡安一家根本就不稀罕的好不。

虽说安华官小,府也小。胡安两口子也都是忠厚之人,可是俩人都精明着呢,也很清醒。又经过莲香的事在那比照着,再加上平日府里迎来送往的,也看惯了这些宅院里一些蝇营狗苟的勾当,当然不愿意闺女给人做小啦。他二人心气也是颇高的。更不愿意让女儿配了小厮、管事,当一辈子奴才。

可当家主母的话也不是那么好拒绝的。这可把两口子给愁死啦,最后逼的没法,就把胡芳许给了在护国寺前边摆小吃摊子的田大牛。匆匆的给两人定了亲,胡芳将将的满了十五,就嫁了过去。好在田大牛孤身一人,无爹娘要奉养,人也很厚道,做事仗义。有间房,手里也还有点积蓄。就是比胡芳大了整整十岁。不过对胡芳和胡安两口子很好,也还算贴心。

淑云就这样,一边默默的观察着府里的每一个人,一边搜集外边的一些信息。慢慢的等待着~~~

淑云家在甘雨胡同,兩进的院子。挨着王府大街。“王府大街”明朝时叫“十王街”元时叫“丁字街”。

“王府大街”,“八面槽”并紧邻着有口甜井的“王府井”合成了后世的“王府井大街”。胡同北面有一座崭新的天主教堂,叫东堂,又叫圣若瑟堂。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时,顺治皇帝赐给汤若望、南怀仁两位神父宅地,两人在此建了这座教堂。罗马式的建筑风格,粗壮的壁柱,一高两低的穹隆形圆顶,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

平时除了胡安家的以外,就没有什么人注意淑云了。所以淑云总是往东堂跑,胡安家的桂花嫂平时也有好多活要做,不能总看顾淑云,知道淑云去了那里,也比较放心。所以淑云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东堂度过的。

东堂白天时没有什么人,汤若望和南怀仁要到钦天监或是南堂去工作。南堂是中国最早的天主教堂,位于北京宣武门内,它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1605年(明万历年间)始建的,现在的南堂还是清顺治七年(1650年)时,朝廷为表彰汤若望编撰《时宪历》的功绩。从而赐其黄金千两在旧址侧建造大堂。那里的规模比东堂大很多,据说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和传教人员的住宅等设施。所以在京的传教士平时都是在南堂的。

因此,平日里就只剩下一个德籍耶稣会的年轻传教士汤姆打理东堂。汤姆长得高高大大的,蓝眼睛,棕色的头发,很斯文有礼。一看就是个很典型的日耳曼人。

清时的中国北京信洋教的真的很少,少得可怜。淑云两岁开始就经常来东堂,三年间来到东堂的信徒不会超过10人。像平安夜等一些时候,百姓来这里更多的是为了领取到一些弥撒饼。平时这里是没什么人的,所以汤姆一般都很空闲

淑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虽然不能说话,汤姆依然还是很高兴,终于有人每天能陪着他了。汤姆很有爱心,淑云每次来他都会拿一些面包,糖果之类的给已经很是白胖的淑云。还总是用一种怜惜的眼光看着淑云吃下去。然后汤姆会开心的抱起淑云,轻轻的亲吻一下淑云的脸颊。

淑云刚认识汤姆时,他的中文说的很蹩脚,中间还总是会夹杂着几句德文和拉丁文,连带着用手势比划。每当这个时候淑云就会装作不懂,歪着小脑袋,眨巴着大眼睛,认真的看着汤姆。这让汤姆有点上火。

接触几次之后,汤姆发现淑云真的很乖巧听话。于是淑云就被允许可以在教堂内自由活动了。淑云瞅准了机会,跑到汤姆的房间,在汤姆又一次卖弄他那蹩脚的中文时。淑云也再一次眨巴着探寻的眼睛,意思是“我真不懂你说啥”。汤姆就再一次连比代划的解释着,淑云还是眨眨眼,摇摇头,表示不懂。不管汤姆怎么解释,淑云就是天真的看着他摇头。这让汤姆急得脑门都见了汗。

就在这时,淑云突然走到漆成了暗红色的黄花梨书桌边上,指了指桌上放着的一本德文版的圣经,又做了个书写的动作。汤姆看了眼睛立马一亮,“你是让我教你德文吗?然后就可以写给我看,对吗?”随后又失望的摇摇头“你才多大啊?能学会吗?"

这时淑云伸出三根手指,又点了下头。很是违心的多报了一岁。

“哦,上帝啊,你才三岁,真的可以学会吗?好吧好吧,看在上帝的份上,希望你能学会,那就先从简单的开始吧。”汤姆看着不停点头,还拉着他的手一直摇晃的淑云,依然蹩脚的说道。

“那就先从字母开始吧."汤姆随手从桌上拿起一只鹅毛笔,在摊开的纸上写了起来。

德文真的很难,起码比英文难,它有很多的卷舌音和小舌音,同一种动词在不同的人称后面会有不同的变化,名词的前坠也有很多变化。所以淑云学得异常认真。在没人的时候总是会跑到空间的家里用功。但是在汤姆面前,淑云不敢表现的太突出。好在淑云装哑巴,不用说话,汤姆很多时候都是赶着往前教,虽然不会问淑云太多的问题,但是他教得异常认真,对淑云要求也很严格。日耳曼人严谨的作风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这样,汤姆还是经常会唠叨到“哦,我的上帝啊,你可真聪明。”

慢慢的,汤姆又教给淑云一些简单的数学和几何。汤姆虽然年轻,但是他很博学,虽然比不上汤若望和南怀仁,但是他对于数学、几何、化学、医学、天文、地理、音乐、钟表制造技术、气象学、水力学都很有研究。它所欠缺的只是社会经验,但是他的这种淳朴,却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

淑云前世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喝茶,由爱“武夷山大红袍”。前世从九零年开始,中央一号首长都会给家里的老爷子送来一两由九龙窠母茶树产的“大红袍”。老爷子喝的时候,淑云遇到了总是会蹭上两杯。一股浓郁的桂花香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回味悠长。从此便爱上了。不过每次都会遭到老爷子的数个白眼。也难怪,这茶有钱也没地方买,都特供到中央啦。九八年才开始每年拍卖20克,从近十六万一路飙升,到零五已经要差不多二十一万了。

淑云在得到空间以后,就通过关系,从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获取了武夷山九龙窠母茶树上的两棵枝条,并把它们移植到了空间中。同时淑云还得到了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福鼎大白茶、台湾高山茶,冻顶乌龙茶。每种两棵种苗,共26棵。俱是最正宗的名品,也一并移植到了空间当中。淑云把它们种在了房子旁靠近淡水池塘的一边。

对于前世的淑云来说,全部收集齐这些名茶的种苗并不困难,困难的是炒制的方法,不同品种的茶需要不同的炒制方法,连采摘方式都是有讲究的。即使收集齐了,炒制也很麻烦。淑云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通过慢慢的学习和摸索,才完全学会独自制作这十三种茶。

现有的十三种茶里已经包含了绿、黄、红、白、乌龙五个品种,另外淑云还收藏了一些上好的陈年普洱,均接近四十年了。这样黑茶也有了。中国的六大类茶,十大名茶,淑云全部都集齐了。

其实这些茶除了两棵“武夷山大红袍”略胜一筹外,其他十二种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因为不同的制作方法而呈现不同的风味和文化,淑云之所以要全部收集,一是因为名种难得,既然条件允许,干嘛不要呢。再就是淑云是真的很喜欢茶,茶树、茶叶、茶花、茶文化···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细细的品味,里边仿佛包含了不同的人生哲学。

还有就是,淑云本身就很喜欢收集各种东西。这种收集和购买癖可能是女人与生俱来的占有欲,也可能和淑云前世年轻时的经历有关吧,长时间离乱艰苦的岁月使得她异常的没有安全感。据说一般缺乏安全感的人都会多少有点这种癖好的。

茶树在空间当中茁壮成长,品质并没有因环境和地域的改变而下降,反而有所提高。尤其是“大红袍”,长得特别好,现在已经快接近三米高了,甚至比母树还要好,味道也是更胜一筹。

现在淑云终于尝到甜头啦,没事就躲在空间,喝着大红袍,学着德语。再吃点空间产的水果,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不敢吃太多,现在已经很是白胖,万一引来府里人的关注就糟了。非常时期,还是要忍的。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