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嘉网络的社交网络平台在国内启动便拥有上亿用户,等到了海外公司上线之后,在全世界的用户超过了十亿,国内外加起来,达到了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每天,大约有十几亿的新内容张贴在逸嘉的社交平台上面,这个组织覆盖了整个地球约十分之一的范围。可以说,逸嘉微博和微信构成的社交帝国,成为了地球上面的“第三大帝国”。
生物进化论学专家认为,灵长类动物大脑皮层的大小和其拥有社会关系的数量有关。人类拥有最大的大脑皮层和最广泛的社交圈,每个人大致约有150人的社交圈。而科学家的数据150,也恰好反映出逸嘉微博、微信上每人平均拥有的朋友数量。由于有了飞机、电话和社会媒体,极大触动了人类的生活,人们接触的社会人际关系远比我们的祖先要多得多,他们可能在其一生之中最多遇到150人。而现在,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可能正以惊人的速度加快。
《时代》周刊就以“第三大帝国的国王”为题目,将杜嘉逸作为新一期的封面人物,而在首篇文章就是对杜嘉逸的人物专访。根据周刊总部的消息,杜嘉逸基本会成为这年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
现年24岁的杜嘉逸,比时代周刊第一届的年度人物查尔斯-林白小了1岁。查尔斯-林白,美利坚飞行员,是首个进行单人不着陆飞跃大西洋的人。杜嘉逸和1952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伊丽莎白女王一样,在同样的年纪成为年度人物。但与女王不同的是,扎克伯格并没有继承一个帝国,而是创建了自己的“帝国”。
《时代》周刊的影响力是全世界的,封面上面的杜嘉逸正式走入了全世界读者的视野。而作为大本营的国内,当期的周刊销量超过同期的百分之五十,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提升。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还真是说不清楚。互联网的时代,人际关系的疏远,就需要一款联通的交际工具。逸嘉微博和微信的诞生,既是杜嘉逸推动的结果,也是时代的需要。
也只有符合了时代的要求,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微博一诞生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扫荡世界,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词汇。伴随而来的,是一场微博世界人气的争夺战,大批量的名人被各大网站招揽,各路名人也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同样,新的传播工具也造就了无数的草根英雄,从默默无闻到新的话语传播者,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寥寥数语。
当然了,再好的产品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固步自封只会让整个公司停滞不前,最终被市场和用户所抛弃。
微博有140个字的长度限制,对于西文,以英文为例,一个英文单词加上空格平均也要五六个字符,而中文以双字词为主流,这样每条微博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就只有一条中文微博的1/3左右。如果用信息密度更低的语言写微博,所传达的信息量就更少了。
逸嘉海外公司在接管海外微博运营之后,就针对外文微博的内容限制做出了提升,尽可能完善地表达用户的心意。
这个应对措施,也是微博积极适应海外用户的策略。除此之外,还在高校教育平台也随之建立,如北美和欧洲高校联盟的建立,改变了学生社交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社交活动被放到了网络上,加快了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
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是适应能力最强、也是最具有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也是未来消费的主力群体,得到他们的倾向,就意味着能够得到未来。
逸嘉的社交体系的覆盖面,其他人也都看在眼中。除了纷至沓来的广告合作,也有大量的合作。
可不止唐纳德看到了社交平台对舆论的影响力,还有更多的政客看到了其中的好处。
08年正好是美利坚的大选年,除了总统的换届选举,也是大量的参议员众议员重选的时候。
参议员众议员在美利坚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可不仅仅一张政治的挡箭牌,也是参与政治决策的必要途径。很多富豪都会加入到各级议员的竞选之中,可是富豪他们没有足够的发声渠道。并不是所有富翁都是传媒行业的,很多传统的公司面临着很多困难。
逸嘉微博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就能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候选人。
民众都是盲目的,当媒体集中报道某个候选人的时候,用户就会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改观。而社交网络,是一个比传统媒体更加直观的宣布方式,自然成为了众人追捧对象。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客进驻微博,逸嘉微博特意开通了政治板块,让这些政客有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平台。政见不同的双方,还特别喜欢互怼,无疑是让政治板块烽火四起。
整整一年都是选举,这种激烈的状态还会持续很久。总统竞选团队批准了特别的社交网络的宣传资金,也是增加了社交网络在竞选中的作用。
想要在美利坚生存下去,政治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东西。杜嘉逸并不避讳政治,主要是美利坚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的。
大财团可以通过政治现金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能够让国会通过有利于自己利益法案。杜嘉逸也完全可以参照这些大财团的做法,利用资金和社交平台,扶持一定的政治力量。
不求什么大规模的改变,只需要在关键时刻,维护好逸嘉集团的利益就可以了。当然,扶持政治力量都是私下接触,也只局限在一个小范围之中。
杜嘉逸的身份决定了他不能够明目张胆,否则容易引发本土政治力量的反弹,一切都需要暗中进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