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573章

作品:带着成都回三国|作者:安哥的小弟|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3-12-30 05:57:07|下载:带着成都回三国TXT下载
听书 - 带着成都回三国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573章

汉桓帝在接受了胡广的效忠后,终于在朝中也算是有了一个值得信赖,并且极具分量的亲信,这让汉桓帝在官场上也有了一定话语权,而不至于说什么都没有人理了。

至于杨震推荐的第二个人,那便是马融了。

因为马融持才傲物,又欺软怕硬,被梁冀教训了几次之后,就开始投靠了梁冀,对着梁冀各种拍马屁,而且还专门写文章来对梁冀歌功颂德,让汉桓帝对马融的看法十分不好。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很早便出仕为官,历任了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来因为得罪了大将军梁冀而被剃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并且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延熹九年(也就是公元166年),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而在唐代时配享孔子祭祀,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

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可惜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而且马融尤长于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于儒者的礼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汉灵帝时期的很多大臣,比如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马融因为是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其从祖为东汉名将马援,所以从小得到了极好的教育,因此马融的言语和姿态优美,而且有才华,善于言辞。

在此之前,京兆人挚恂隐居南山,用儒术教授门徒,不应州郡征聘,名闻关西地区。所以马融就跟从他游学,博通经书,因为挚恂很欣赏马融的才华,于是替你把女儿嫁给了马融。

到了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闻马融的名声,于是召他任舍人,但马融并不喜欢此职(嫌弃官职太小了),所以就没有应命,之后马融客居在凉州的武都、汉阳二郡之间,又碰到了当时羌人突起造反,扰乱边境,于是当地的米价飞涨,自函谷关以西,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马融自然也是遭受到了饥困,所以就后悔了起来,对他的朋友说:“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割其喉,这种以名害生的事,愚夫也不干。’这是为什么呢?生命是最可贵的。现在为了怕乡曲之士耻笑,使无价的身体受到摧残,这不符合老庄的道理。”

于是乎,给自己找好了理由的马融,决定应邓骘的征召出仕。

到了永初四年,马融便被拜为校书郎,到东观典校秘藏书籍。当时是邓太后掌权,邓骘兄弟辅政。一般浅见的儒生学士,都认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于是停止了练武的制度,不讲战阵之法,因此猾贼蜂起,乘国家无备。

所以马融对此大为不满,认为文武之道,是圣贤所重视的,金、木、水、火、土,人们把它们并用,任何一个都不可废,怎能不讲武功。

所以在第二年的时候,马融完成了《广成颂》来讽谏朝廷,结果《广成颂》送上皇宫之后,得罪了当权的邓氏,所以马融只得呆在东观,十年之内都不得升迁,所以马融后来因为自己侄子的去世,于是请罪归家,结果邓太后听说后勃然大怒,认为马融不遵从朝廷的命令,想在州郡做官,于是便直接下令禁止马融为官。

然后等到了建光元年,邓太后去世之后,汉安帝亲政,于是便召还马融回到了宫中讲部,之后又让马融出任河间王厩长史,而且当时的汉安帝东巡岱宗(泰山),所以马融趁机献上了《东巡颂》,所以汉安帝对他的文才感到惊奇,于是召拜马融为郎中。

到了延光元年的时候,北乡侯刘懿即位,马融因此称病辞官,在郡里任功曹。

之后到了阳嘉二年,朝廷下诏命群臣推举敦朴之人,城门校尉岑起举荐马融,马融赶赴征召,经考核出任议郎。,之后又被大将军梁商任命为自己的从事中郎,后升任武都太守,结果遇到了当时西羌反叛,征西将军马贤与护羌校尉胡畴率军征讨,但却拖延不进,而马融知道马贤必败,于是上疏请求允许自己率关东兵五千进攻,但朝廷没有听从,之后马融又上疏认为羌人和北方少数民族,可能会来侵扰,应做好准备,不久,陇西郡的羌人造反,乌桓侵掠上郡,都如马融所说的。

马融后来经历了三次迁升,至汉桓帝在位时,马融任南郡太守,之前,持才傲物的马融因为一些事情得罪了大将军梁冀,所以梁冀就暗示有关部门诬告马融在郡里贪污,马融于是被免职剃,流放至朔方郡,结果在流放途中,马融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并参与续写了《汉记》(史称《东观汉记》),后来因病离职。

当初,马融被邓氏惩办,便不敢再触犯权贵,后来又为梁冀起草陷害太尉李固的奏折,被当时的吴祐斥责说:“李公的罪,成于您的手下。李公如果遭到诛杀,您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说的马融无言以对。

不过之后马融又为梁冀作大将军《西第颂》,因此颇为正直之士所耻笑。

因此,马融当时虽为大汉大儒,但是因为其德行原因而受到了文士势力的排斥,不过其名望之高,还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汉桓帝依旧是接受了杨震的推荐,招揽到了马融。

而这时的马融也知道了自己尴尬的处境,毕竟他一开始所攀附的梁冀已经被杀,那些本来只是在暗地里嘲讽马融的人。现在可是在毫无顾忌的站出来指责马融了,所以当时的马融迫切的需要一个新的靠山,以保证自己不会受到那些文士的口诛笔伐,毕竟马融也是一个好面子的人。

所以,马融毫不犹豫的接受了汉桓帝的征召,前往洛阳为官,成为了胡广的下属。

虽然马融这人有些趋炎附势,但是能力肯定是有的,知道汉桓帝现在面临的窘境,所以马融决定为汉桓帝再举荐一些人才到洛阳城内为官,毕竟像马融这样的名士负责举荐人才,其他人都是不好说什么的,所以汉桓帝在朝廷上的势力快壮大,也算是马融的功劳。

不过俗话说得好,肥水不流外人田,马融举荐了自己的弟子郑玄担任高官。

提到马融与郑玄,《世说新语》里面可有一个编排出来黑马融的故事,讲的是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时,过了三年也没见到过马融,只是由马融的高才弟子为他讲授经书罢了。

而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可是最后的结果结果不符,结果马融的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当时就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郑玄过来,要他进行演算,结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惊奇佩服他。

结果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慨叹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担心郑玄会独享盛名,所以心里很忌恨他,想要来找郑玄的麻烦,因此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走到桥底下,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马融果然利用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表明一定是死了。”,于是马融便决定不去追赶,郑玄终于因此得免一死。

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说,马融还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情。

郑玄出生之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

但是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所以郑玄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了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郑玄的水平。

到了十二三岁时,郑玄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郑玄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不过郑玄知道这些都只是旁门小道,所以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但是郑玄不尚虚荣,天性务实,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在郑玄十一二岁的时候,他曾随母亲到外祖家做客,当时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多位客人都衣着华美,打扮得焕然一新,一个个言语清爽,夸夸其谈,显得很有地位和派头,唯独郑玄默默地坐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学都赶不上人家。

结果郑玄的母亲见状,感到面上无光,便暗地督促他出头露面,显露点才华,表现点阔绰和神气,郑玄却不以为然,说这些庸俗的场面“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

郑玄16岁的时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声名远播,被大家称为神童,而当时朝廷的统治者相信灾异、符瑞之说,把各种自然灾害视为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和警告;而把自然界罕见的一些现象,如禾生双穗、珍禽异兽出现等,看作上天对人们的奖励和对“政治清明”的赞赏。

所以为了证明统治者的行为符合天意,朝廷便鼓励地方官府将“符瑞”逐级上报,借以神化和歌颂封建统治,麻痹人民,但是当时的吏治腐朽,州、县官吏大都是宦官势力的亲戚朋友,所以基本不会做文章。

在这一年民间有人献瑞,不同的两棵秧长到一起结了一个瓜,称为“嘉瓜”;一枝禾稻结了两个稻穗,谓之“嘉禾”,所以县里要讨好上级,就将“符瑞”的情况写成公文并加上颂辞上报,无奈官吏鄙陋无文,写的东西实在拿不出手,只好请神童郑玄来改写,因此郑玄写好了公文,又写两篇颂辞,倍受县吏的赏识。郡守认为郑玄是少有的奇才,不愧神童之名,后来亲自为他主持了冠礼,郑玄的名声也开始传播开来。

而郑玄对术数之学的研究也很有心得,因此郑玄成名很早,据《玄别传》记载,郑玄17岁时,有一天正在家读书,忽见刮起了大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方术来推算,预测到某日、某时、某地将要生火灾,于是郑玄立即到县府去报告,让政府早做准备,结果到了某日某时,某地果然生了火灾,但由于早有准备,并没酿成大害。这件事不胫而走,郑玄又被当地视为“异人”。

最后伴随着知识和学问的增长,郑玄步入了青年时代,而郑玄虽然立志于潜心钻研经学,并已具有了一定的经学造诣,但是由于家境贫寒,生活困苦,所以已没有条件继续专门攻读了,父母兄弟迫于生计问题,也都不允许他再不事产业而长年读书了。

因此在18岁那年,郑玄不得不出仕,充任乡啬夫之职,当时的汉代地方政府实行郡、县二级制,县以下设乡、亭、里、什、伍等,一般是五户为伍,十户为什,百户为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而乡啬夫是乡一级地方小吏,掌管诉讼和税收等事。

对于自己主管的工作,郑玄勤勤恳恳,十分认真,抚恤孤苦,甚得乡里的好评,不久便晋级而成为乡佐,大约相当于副乡长的职位。

特别消息!!宅男福利漫画(你懂的)尽在公众号 xlmanhua 欢迎关注收看!

都来读阅读网址:m.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