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智之人怎忘闲,醉眼惺忪观人间。
一人背手而立,背后书架上摆满各种书籍,其中不乏唐宋时期的珍本,明时私人藏书盛行,尤其以宋代的孤本最为吃香,不少人,为了一本古籍甚至不惜倾家荡产。
“老师,朝廷来人了。”
那人转身,面容清瘦,两眼有神,此人便是方孝孺,“皇上,终于想起我了。”此时的方孝孺已经四十开外,一身才学,可惜始终得不到入朝施展的机会,曾经有幸见过当时尚在世的太子朱标,其中有先师宋濂的关系,在太子府留了一段时间,就因一些琐事被人诬告,最终赋闲在家教人读书习字。
方孝孺从书斋走出,阵势不小,十几匹快马,衣着华贵,身带兵器,应该都是宫里的侍卫,最显眼的是中间那个人,面色白净,宫里的太监,应该是赶路赶的急了,略显疲惫之色。
“方孝孺,还不上前接旨。”
“草民方孝孺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方孝孺说完最后几个字,太监才把手里的圣旨摊开,方孝孺清楚,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不怕,这份圣旨对自己而言只好不坏。
“方孝孺,大明之贤,忠君守礼,朕得先皇之志,兴盛大明,请先生入朝,愿聆听先生之言。”
朱允炆确实客气,毕竟是皇帝,想要谁富贵倒霉就一句话的事,言辞间表达了爱才之心,尤其是最后那句,愿聆听先生之言,跪在地上方孝孺不由得心中感触。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来了,一展才学抱负的机会。
“方大人,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谢恩接旨。”
“臣方孝孺,叩谢圣上天恩。”
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方孝孺起身,小心接过圣旨,拿在手里再次打开,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太监笑道:“恭喜方大人,以后可以留在皇上身边,多少人一辈子盼不到的恩惠。”
“诸位辛苦,寒舍别无他物,书童,泡茶。”
“免了,方大人,马车已经在外面,皇上那边急着见,还是走吧。”
“走?总该换一件干净的衣服。”方孝孺为人勤俭,教书的钱毕竟有限,身上穿的是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袍,完全无法和当朝大员身份匹配。
“方大人放心,已经准备好了,请。”
朱允炆确实着急,想的同样周到,马车里不仅有朝服,还有几本从宫里拿出来的典籍,方孝孺拿在手中,两眼含泪,没有错,就是这个抄本,辛辛苦苦找了十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
“皇上有心,臣,必当竭尽全力报圣上大恩。”
朱允炆从林风的身上学了不少东西,有些时候不是权势还有金钱可以让人心甘情愿跟着你,恰如方孝孺这样的人,是金钱如粪土,用金钱去拉拢只会被其厌弃,一番打听得知,方孝孺一直在找一本书,朝廷的藏书何等丰盛,当年的宋一直处于战火之中,当时有一点好,宋代尽出名人文士,士子之风尤盛,就算保守金、辽之苦,书籍的数量远在盛唐之上,经历了元朝动乱之后,损毁太多,朱元璋立国之后,同样重视文化,其中不得不提一人,汤和。
这人了不得,当初如果不是汤和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邀请他来参加义军,朱元璋或许还在寺里当和尚,机会这种东西,就是这样,历史每天都在改变,错过了一点,等于错过一切。
汤和还有一个更大的功绩,当初大明军队攻入元都城,免不了一番劫掠,当时元人中貌美的女子被明军将领霸占的不少,汤和带着人找到元帝的藏书,派心腹把守,算是免了一场灾难。
马车上不仅有方孝孺想要的古卷,还有几份各国使者送上来的文书,方孝孺一一打开,不由得眉头一皱,这些年,研究过不少邻邦的文字,其中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最为接近,同样最容易辨认,其中有两份朝鲜王的国书,最下面的文字就算自己同样没有见过。
各国使者纷纷入京城,朱允炆清楚,这件事不能拖得太久,否则就是失礼于人,面对那些完全听不懂的语言,不要说礼节,就连人家说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寄希望于方孝孺。
方孝孺入京拜见朱允炆,细节不再细表,翻译了朝鲜国王李成桂还有日本幕府将军送来的书信,其中大意都是恭贺新皇登基,愿意按照以往的惯例朝贺。
我国古代军力强大,尤其是宋代,经济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一些科技还有技术占据世界前列,到了元代,战力激增,可惜元人好武,科技上进步有限,到了明代,造船、印刷、火药、医学等领域还是世界一流。
周围的邻国只能以朝贺的形式入京,每年送来大量的礼物,算是表达对大明的敬意,当然为了显示大明王朝的气度还有实力,回赠的礼物远远超出这些。
朱元璋在临终前留下祖训,15个“不征之国”包括:朝鲜、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暹罗、占城、苏门答喇、西洋、爪哇、彭亨、白花、三弗齐、渤泥。算是一个承诺,多半是不想自己的后代穷兵黩武,可惜没有想过,就算大明不主动兴兵,这样的一块大肥肉摆在那,不代表人家不惦记,尤其是沿海之地,水贼、倭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
国书上面纷纷提到一点,希望按照当初的约定,大明王朝的军队不能主动动武,放眼过去,汉人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错,就算是强盛的盛唐,同样是和邻邦友好外交,几乎没有主动出兵占据的历史,反观那些好战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元,铁骑横扫世界,所以在遥远的另外一端,在这个时代,多少国家,依然忌惮已经灭国的元人手中的弯刀,甚至不知此时的大明。
“皇上,依臣之见,当先约见日本、朝鲜两国使臣。”
朱允炆点头,“好,有劳方大人起草,明日早朝约见两国使者。”
说白了,就是让方孝孺写一份文书,好让自己清楚,到时候该说些什么内容,比如两国的邦交,免得到时候尴尬,至于翻译之类的活就交给刚刚升官的方孝孺。
锦衣卫大营,三天招收期限已过,林风按照人数分出十营,基本按照当年严进的布置,不可否认,严进确实是个人才,锦衣卫内的分工极为明确,最主要是忠心,锦衣卫对皇室的忠心程度远远超过统卫营,就算是负责皇城防卫的御林军都自愧不如。
十营千户齐聚,都是林风的旧部,除了唐牛不想做官之外,其他人各有分工,最主要一点,训练新人,这股力量是林风手中唯一能够随意调用的力量,同样是林风抗衡其他势力的根本,所以格外用心。
柳二娘负责轻功、陆俊负责步法、李虎负责刀法、张睿负责阵法,至于拳脚上面的功夫都交给唐牛,随着锦衣卫大量扩充,伙房这一块人手顿时吃紧,好在有李秀儿那些女眷跟着帮忙,算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指挥使大人,明日早朝,皇上口谕,林大人务必上朝。”
宫里的侍卫前来送信,林风点头,“有劳,林风一定到。”
锦衣卫的热闹气坏了一个人,桌子翻了,上面的杯子碎成几块,正是龙一,“林风,狂不了几天,你应该知道,跟着那个废物根本不会有好下场,这是你改变不了的命运。”
这才引出一段,林风血战东瀛的动人传说。
求一点收藏,开始虐杀鬼子,是中国人就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