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49章 汇市与怡置系

作品:崛起香港1949|作者:兰山中|分类:现代都市|更新:2024-01-19 23:58:39|下载:崛起香港1949TXT下载
听书 - 崛起香港1949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自从去年九月份,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

1983年9月,港元出现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

早在1974年11月,因为美元弱势的缘故,港元又改为自由浮动。初时还运作得顺利,然而,由于当时的货币政策架构尚在发展初阶,未足以取代依赖外国货币价值来定位的货币架构,同时又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因此,香港经济步入动荡期。

自1977年始,各种问题,包括贸易逆差、货币贬值、通胀高企等开始浮现。

1981年年底,适逢美元低潮,1美元兑5.5港元。

李华龙的记忆中有这次港元危机,他记得港府为了挽救香港的金融体系,推出了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

从此之后,港元汇率稳定了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后世的李华龙穿越时。

为了应对此次港元危机,李华龙提前做了大量部署。

李华龙将手中大量港元兑换成美元,甚至恒生银行将账上利润全部兑换成美元,另外,在李华龙的鼓动下,李逸松、李华文和李华龙也都拿钱出来投资美元外汇。

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

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持续下跌。

8.5港元兑1美元的时候,李华龙开始抛售美元套现。

短短数月时间,李华龙靠投资美元外汇,获得了一倍有余的利润,当然,他的身价并没有增加一倍,他投入外汇市场的资金占他总资产的比例很小。

10月5日。港交所收市后,李华龙通过李华龙金融公司对外宣布,李华龙准备以每股5.5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话公司股票,之前。香港电话公司股票收盘价为4.55港元/股。

之后几天,李华龙买入了香港电话公司9021万股股票,使得他持有该公司股份达到了59.2%。

一个星期后,香港电话公司复牌,开盘价为5.6港元/股。高开高走,从这天开始,香港电话公司的股价从未跌破5.6港元的价格。

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安定民心,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由当时任职财政司的彭励治颁布联系汇率定位,并于同年10月17日正式开始运作。

港府公布联合汇率制度的消息之后,恒生银行申请停牌,并公布了投资美元外汇获利情况。

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恒生银行股票复牌。公司股价逆市上涨,当天每股股价最高达到50港元,以此价格计算,恒生银行市值高达300亿港元。

之后一段时间,香港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李华龙是财神下凡,投资购买财神控股的恒生银行等上市公司,想不赚钱都难。

明白人一听就知道这种言论是胡扯,但很多香港人都相信,这造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恒生银行的市盈率远高于香港其它上市银行。

李华龙担任董事长的恒生银行没有辜负投资者的追捧,之后二十几年的时间,平均每年盈利增幅超过百分之二十。

……

李华龙对置地公司的情况研究的很透彻,他觉得置地公司大举负债不是问题。只要地产市道尚佳,经济前景“争气”,资本雄厚,坐拥中区地王的置地公司不愁没钱赚,可惜撒切尔夫人在京城摔了一跤,摔掉了港人的信心。

香港出现移民潮。移民连资金一道卷走,汇率大跌,港人纷纷抛港币套取外币。

雪上加霜,欧美日本经济衰退,香港工商界蒙上一层凄云寒雾。

地产市道滑落,兴建的楼宇由俏转滞,地产大鳖置地公司如罩进铁网之中,楼宇奇货可居变成有价无市,欠银团的贷款不仅无法偿还,光利息一年就等于赔掉一座楼宇。

1983年地产全面崩溃,置地坠入空前危机。

1983财政年度,置地出现13亿港元的亏损。

作为怡和旗舰的置地把母公司怡和拖下泥淖,怡和在同期财政年度盈利额暴跌80%。

怡和大股东凯瑟克家族向纽璧坚“兴师问罪”,在怡和置地大班宝座上坐了8年之久的纽璧坚默然下台——1983年9月29日晚,纽璧坚在董事会宣布辞去两间公司主席职务。

1984年1月1日,纽璧坚又辞去董事职务,离开他服务30年之久的怡和洋行。

“我只是一名打工者。”

身任香港最显赫、最具权势的洋行大班的纽璧坚用无比伤感的口气说。

纽璧坚对在港的英国路透社记者说:“整个形势都变了,英国准备抛弃香港,华商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愈来愈强大。这就像当年美国扶植日本,突然一天发现,原来抱在怀里的婴儿是一只老虎。人们总是揪住九龙仓不放,而不睁眼看看对手是婴儿还是老虎。如果一个人的胳膊被老虎咬住,不管这只手是在颤抖,还是在挣扎,都会被咬断或咬伤。聪明的人,是不必再计较已经失掉的手,而是考虑如何保全另一只手。”

“我热爱香港,我永远热爱香港。”

纽璧坚站在怡和广场大厦顶楼,面对维多利亚港,深有感情地喃喃说道。

香港一些媒体对纽璧坚的话进行揣测,认为他对凯瑟克家族心怀不满。

九龙仓和置地被称为怡和的双翼,在纽璧坚主政时失去一翼。

现在另一翼,能否保全呢?

李华龙就是一只老虎,而置地公司就像失去奔跑能力的小鹿,就算母鹿想要护着小鹿,也无法组织饥饿的老虎吃下小鹿。

纽璧坚无疑是大股东与管理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纽璧坚在离港之前,反复强调他“热爱香港”。

有人估计,纽璧坚说的是实话,怡和系大举进军海外,是凯瑟克家族一贯的主张,作为薪金主政者的纽璧坚,只是秉其旨意执行罢了。怡和集团在港实力锐减,是海外投资不顺的结果。

纽璧坚下台,舆论的焦点渐聚在接任者西门?凯瑟克身上。

西门1942年出生于英国温切斯特市,他与曾任怡和大班的叔父约翰一样,少年时进入全英著名的伊顿公学念书,毕业后进入世界名校剑桥三一学院。西门不愿念书,他只读了一年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葬礼。他躺在棺材中,由同学抬出校门——从此永别全球学子都向往的剑桥大学。西门的玩世不恭,惹得他父亲威廉暴跳如雷,认为他“孺子不可教也”。

西门于1962年加入怡和公司,在海外的分公司任职。1982年年初,西门调回香港,同年出任常务董事。他说服其他董事,频频向纽璧坚发难。西门如愿以偿坐上大班尊位,成为凯瑟克家族出任怡和大班的第五人。

已过不惑之年的西门?凯瑟克,不再是年轻时的纨绔子弟。但他是否有能力统治一港最大洋行?不少人提出这个问题。

西门?凯瑟克尚未正式上台,港版英文《亚洲华尔街日报》就以“对怡和新大班来说,战役才开始”为标题,报道怡和高层变动及未来。

西门?凯瑟克接下怡和置地的管理大权,又接下前任留下的累累债务。

怡和置地两家公司的一些股东并不认为西门?凯瑟克拥有回天之术,选择抛售怡和和置地股票的股东不少,而愿意接盘的人不多,这造成了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跌。

西门?凯瑟克本想马上出台“自救及偿还贷款”一揽子计划,即出售海外部分资产,以及在港的非核心业务。

李华龙根本没有西门?凯瑟克施展才华的时间,没过几天,他就主动出击了。

在香港,素来有这么一说:“未有香港,先有怡和。”

怡和洋行1832年在广州成立,创始人是大鸦片商渣甸与马地臣。

香港开埠后的1841年,怡和将总部迁往香港,是19世纪香港四大洋行之一。

1855年,渣甸的侄女婿威廉?凯瑟克来华为怡和工作,渐爬上怡和大班之位。百余年来,凯瑟克家族共有5人任怡和大班,该家族控有怡和10%~15%股权,为第一大股东,怡和也由此被认为是凯瑟克家族的基业。

新华夏成立后,怡和在华资产损失在1000万英镑以上,这在当时是一笔浩大的数目。

怡和高层一直对GCD政权持戒心,奉行“获利在香港,发展在海外”的方针,海外分据点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尤其20世纪70年代,怡和对香港信心渺茫,大力拓展海外业务,收购英国怡仁置业、夏威夷及菲律宾糖厂、中东TTI石油和南非雷民斯公司。战线太长,回报率低,资金枯竭又不得不出售。

以李华龙为领头羊的华资财团趁势急剧扩张,怡和这只老狮子愈显沉沉暮气,渐不敌这批虎气生生的华南虎了。

怡和系包括最大的两家公司是怡和和置地,拥有中区黄金地段大厦物业、数十件间超级市场及精品零售连锁店等。全系论控股地位,怡和最显;若论资产,置地坐大。故而怡和系又称怡置系。(未完待续。)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