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信托商店的收获
吃过午饭,李卫国推着车子出门。
出了院门,骑上车子,直接往北新桥骑去。
之前跟信托商店的佟大海有过约定,每隔半个月过去一趟。
这正好半个月过去了,也该去看看佟大海那边的成果了。
十来分钟,李卫国就到了北新桥信托商店这。
停车,锁好,直接往收购部里面走了进去。
走进收购部,就看见佟大海正在和客人商讨价格呢。
李卫国一走进门,佟大海就看见了,给了个稍等的眼神,继续应付眼前的顾客。
李卫国也不着急这一时半会的,就在旁边看着。
听两人的交谈,眼前这个客人好像是来委托卖画的,但是价格方面没得到佟大海的认可,所以两人正扯皮商讨价格呢。
“我说这位同志,你这是现代画作,没什么收藏价值,谁会上百块钱买这些没用的画回去。顶多就定价三十块,不能再高了。”佟大海坚定地说道。
委托卖画的客人不甘心,还想争取争取:“真的就不能再高了吗?虽然这是现代画作,但是画家挺有名的啊,以前买的时候还几十块大洋呢。”
佟大海白了他一眼:“这什么年月啊,再有名它也不能当饭吃啊,都快赶上别人半年工资了。谁会半年的工资去买一副画?”
接着又指了指墙上说道:“诺看见墙上那些画没,大部分都是近现代画作,都是这个价。卖了不知道多久了,都没卖出去。您要是卖呢,就按这个价委托,要么您上别处信托商店看看,超出市场价格的我也不敢乱定。”
顺着佟大海的手指看过去,墙上挂着六七副近现代画作,有山水的、鸟的,上面的标价都在十几到三十之间。
这客人看了一眼,没说话,低头思索了片刻。
最终不甘地点了点头,想来是在其他委托商店问过了,应该是给出的指导价格差不多。
见客人同意,佟大海把油画放到一旁,然后拿出单子,按照约定的价格,给他开了一张委托销售的票据。
等东西卖出去了,客人可以凭票据来拿钱,信托商店只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送走这个客人,佟大海才笑道:“不好意思,李爷,让您久等了。”
李卫国摆了摆手:“不碍事,正事要紧嘛。”说着,往柜台上那副油画看了一眼。
咦.《愚公移山》?
好奇地靠过去,仔细看了看。
没错!正是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油画第一稿。
《愚公移山》共有三幅,均是在1940年左右抗战时期创作的。包括油画第一稿,它的尺寸稍小,曾在2006年拍卖出3300多万元,2018年又转手卖出了2亿的价格。
没想到,居然在这里发现了宝藏啊。
“李爷,喜欢近现代的画作?”佟大海问道。
李卫国笑着点了点头,那可是太喜欢了,值钱的能不喜欢吗。
指了指这幅画作,问道:“这幅画委托三十?”
“是的,李爷”
“行,我要了。”
这么大一个漏,此时不捡,更待何时?
李卫国当即掏钱结账,开单,将这幅油画给拿下。
徐悲鸿先生53年去世后,他的夫人按遗嘱将他的1200余件作品尽数捐献,私人手里很少有他的真迹,这回算是捡着了。
拿下这幅油画,李卫国又看向墙上那六七副近现代画作。
这一看,可把李卫国高兴坏了。
黄宾虹的山水画、李若禅的鸟画、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傅抱石的仕女图,还有三幅是不认识的画家。
上面的委托标价也就二三十块钱一副,便宜的只要七八块。
认出来的这四位在后世书画界可是名头响当当啊,他们的作品在书画收藏界也是炙手可热,拍卖的作品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万。虽然真正的精品一般不会外流,但能收藏一两副他们的前中期作品也是不错的,必须得拿下啊。
而没认出来的这三幅画,李卫国也不准备错过。有名的画家太多,李卫国也只听说过名气最大的那十几位,虽然没认出后面三幅的画家,但看画作的水平,买下来应该不会吃亏,收藏个几十年再拿出来,说不定有识货的。
没说的,李卫国指着墙上这七副画,就大手一挥:“这些我都要了,帮我取下来。”
“好嘞,您稍等。”佟大海利索地应道。
李卫国这么大手笔佟大海也见怪不怪,早在前段时间买家具的时候就见识过了,钱不带眨眼的。
佟大海转身拿过杆子,将挂着的这七副画挨个挑了下来,一一卷好,放到李卫国面前,然后麻利地拿算盘,霹雳啪啦一通算。
“李爷,七副画,一共152块。”
“行。”
李卫国没犹豫,手伸到裤兜里,意念从空间取了二十张大黑十,数了十六张递给佟大海,剩下的又装回裤兜里。
佟大海接过钱款,拿过票据本,写好单据,撕下,然后找零八块,一起递了回来。
李卫国接过钱票,也不看,直接揣回兜里,然后说道:“上次跟您说的事,有进展吗?”
“东西都给您留了不少,正等您过来呢。您稍等。”佟大海笑道。
如果是三转一响、照相机、电视机之类的抢手货,他可能留不住,但是老物件嘛,就再容易不过了,毕竟现在也没什么人玩收藏。
说罢,弯腰从柜台底下拉出了一个大木箱子,双手使劲将之抬起,然后小心放到柜台上。
佟大海自信一笑,才将箱子打开:“李爷您看看,这些东西是否合您心意。”
说着,将箱子里的物件一样样取出,放到柜台上,挨个摆放整齐。
一共十五件老物件,都是比较小巧精致的。
其中,八件鼻烟壶,三件瓷器,三件扳指,一件铜器,上面都对于写好了价格标签。
接着,佟大海开始给李卫国挨个介绍箱子里的物件。
首先是八件精美小巧的鼻烟壶。
鼻烟是从17世纪开始在欧洲流行,在明末清初,从东北传入中国,后来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之后吸食鼻烟更是成为各阶层的风尚,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不喜爱。
鼻烟传入中国后,鼻烟壶的生产制作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鼻烟壶。
其中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制最佳。
单独感谢【香烟@红塔山】,每天都能看见大佬的投票,非常感谢支持,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