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125基地,燕破岳就找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和萧云杰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相同的答案……这座125基地的原身,应该是一座始建于六十年代的军工厂。宣传画中没有硝烟弥漫,没有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也没有什么飞机坦克大炮,但是读着上面那行从毛主席语录中摘取出来的宣传语,一股箭在弦上、刀兵在手的铿锵之气却扑面而来。让人自然而然读懂了那个特殊年代,中国人渴望独立自强,再不必向诸国列强屈膝投降,那最质朴而又最纯粹的坚持。在这幅水粉画中,蓝天白云显得天高地阔,一轮朝阳正在东方冉冉升起,工人头戴护目镜,手中是用来炼钢的工具;农民手抓镰刀;而军人则是紧握钢枪。这三个代表了工、农、兵三个群体的人,亲密并肩、而立昂然望向那轮朝阳,他们每一个人脸部的线条都坚硬如刀雕斧刻,每一个人的眼神都敏锐如电,他们的双手更有力,仿佛天塌下来都能一起撑住。这座军工厂随着六三式自动步枪的停产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里面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以及他们的家属都被撤出,曾经繁极一时的军工厂也随之荒废。直至夜鹰突击队指挥官为了寻找一个远离城镇,又要有足够空间的训练基地,面对地图来回审视,最终将目光投注到它的身上。这座已经荒废了近二十年,只能在丛林与杂草中默默等待的军工厂,才被发掘出来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看着那几个老兵有些萧索的背影,从小就爹死娘嫁人,孤身在各个亲戚家里不断游走,尝尽了人情冷暖,看多了白眼球,却硬是混出一个高中毕业的萧云杰,似乎有点触景生情:“现在我们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会不会有一天,我们自己也成了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像他们那样,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军营?”宣传画中没有硝烟弥漫,没有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也没有什么飞机坦克大炮,但是读着上面那行从毛主席语录中摘取出来的宣传语,一股箭在弦上、刀兵在手的铿锵之气却扑面而来。让人自然而然读懂了那个特殊年代,中国人渴望独立自强,再不必向诸国列强屈膝投降,那最质朴而又最纯粹的坚持。六三式自动步枪六九年投入生产,原本是指望它能取代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成为中国军队枪械的中流砥柱。这款步枪身上也的确有很多闪光点,但是它在设计时,设计者的思想依然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阶段,过分强调武器的中、远程射击精度,使步枪枪身过长,不适合短距离突击战和遭遇战,面对其他国家不断改良制造出来的突击步枪和自动步枪,注定是先天不足,再加上当时全国军工厂都提出“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大搞技术革命”这样的思想,对已经设计定型的步枪进行大肆改造,试图提高生产效率,使步枪质量大幅度下降,更大大缩短了这款步枪的生命周期,到了七八年就被迫停止生产了。这座军工厂随着六三式自动步枪的停产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里面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以及他们的家属都被撤出,曾经繁极一时的军工厂也随之荒废。直至夜鹰突击队指挥官为了寻找一个远离城镇,又要有足够空间的训练基地,面对地图来回审视,最终将目光投注到它的身上。这座已经荒废了近二十年,只能在丛林与杂草中默默等待的军工厂,才被发掘出来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建造这座兵工厂的施工团队,硬是用最原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与丛林之间,硬生生挖掘出一片如此广阔的空间。用石块垒成的围墙,将超过八十万平方米的厂区和家属院包围起来,划地为界形成了一个在战争状态下,可以直接作为城墙使用的屏障。在它们围笼起来的内部,用黄色土砖砌成的平房,一幢幢就像火车车厢般连在一起,它们的门窗已经被更换过,但是在那质朴得近乎简陋的墙壁上,依稀还能找到几十年前的历史印痕。虽然这幅画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但是依然默默地向每一个看到它的人传递着作者在那个火热年代倾注在上面的心血与信仰。在这幅宣传画的下方,还有一串用红色颜料工工整整地写在上面的标语: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换源:
第一百零五章 125基地 六
听书
- 中国特种兵之特别有种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