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把话都说道这种地步了,如果自己再贪慕京师的繁华,就真的是个纯傻子,也不配拜吴甡为师了。
当下章诒和轻轻点头说道:“学生明白先生的意思。今日学生便会投书吏部,请求去云南行省做一地知县。想必以学生的资历,下放做个知县,还是不难的。”
吴甡听完学生的话,略微有些失望,觉得毕竟还是年轻了些,大局观差劲了许多。要知道自己那个时代的自己,甚至很多年轻人,就已经知道天下的问题出在哪里,甚至已经知道自己未来一生奋斗的方向。
如今陛下豢养人才的方式快捷且独到,而且能为陛下所用。
但是终究大局观差了一些,这也是仅仅经历过大时代尾声的臣子的悲哀,他们缺乏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吴甡往前坐了坐,笑着说道:“就你这点见识,还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宰执天下,你这眼光差的太远了。”
“请先生指点。”章诒和有点懵。
“为师承认,你确实有才华,而且凭借你在京师这段岁月的经历,肯定会成为你宦海的助力,但是你若是去西北,顶多算是个班固,若是去了云南做到头,也只是个督抚。”吴甡摇摇头,“这些都难以让你成为阁臣的。”
先生不是那种随口轻易表达态度的人,他这般说肯定有他的道理。章诒和静静的听着吴甡讲话,不敢打断。
吴甡看着像是呆愣了一般的年轻人,顿了顿说道:“若我是你,我会去两广。”
“两广?”章诒和颇为诧异。
“身为臣子,要懂得去识别大势。如今陛下春秋鼎盛,锐意进取,自然不要将目光放在以前的那点地方。你看缅甸,缅甸吐司经常造反,并非独因该地人心诡谲。”吴甡道:“云南有一大半都是被缅甸这些靠不住的土司包着。国势强盛时,土司们不敢异动,一旦势弱,皆怀异心。四面掣肘。如今国势尚未恢复,又有西贼流窜云南,十年内是不要指望缅甸那边能有建树的。”
“反观两广只有西南一隅与安南接壤。眼下安南正是南北混战之时,国力耗竭,而我朝每年从安南购买米粮渐多,终有一日会逼得安南人断粮。所以嘛……晚打不如早打,羁縻不如速胜。”吴甡伸手在空中划了个大致的图形:“打下安南,夺下这个不下于湖广的粮仓,从东向西,制服中间的土司、暹罗,解云南边患,然后与云南合攻缅甸,西南自然平定。”
——安南就是西南乱局的突破口!
章诒和心中画了地图,听了座师的解释,登时明朗起来。
高,实在是高。
而且相比当今朝堂上的臣子,老师的大局观绝对是一流的。这也是为什么,吴甡并非陛下嫡系臣子,却能做到阁臣这个位置的原因。
“这便是大局着眼,旁观者清。”吴甡说完:“你可明白了?”
有了平定外域之功,起码一个总督是逃不掉的。如今章诒和只有二十出头,十年之后以而立之年出任总督,任上只要不出意外,四十岁时肯定能回到朝中任部寺一级的堂倌。五十入阁,可谓一帆风顺功德圆满。
“你现在去两广,恐怕只能知一州县。”吴甡道:“若要做出政绩来,便要选对地方。虽则广东、广西皆与安南接壤,尤其是广西还有狼兵可用,但为师还是建议你去广东。”
“学生谨遵恩师吩咐。”
吴甡也不卖弄玄机:“粤督沈犹龙此人刚烈,你即便擅起边衅他也能帮你扛下来。你若是选了钦州,濒临南海,海中有乌雷山,乃入安南之要道,正是可以经营之处。”他抬眼看了章诒和一眼:“唉,现在的读书人,有心入阁,竟不读方志么!”
“学生羞愧。”章诒和只觉得双颊发烫,又道:“学生这就去投文吏部。”
吴甡点了点头。
这种事自然是越早越好,否则钦州这样的重要地方是否能够轮到他去就难说得很了。好在现在吏部尚书空缺,内阁还可以对吏部适当进行“指导”。如今天官呼声最大的是黄道周,甚至连李邦华都开始动心,全都因为陛下压着。
如果黄道周出任天官,日后用人恐怕就不方便了。
……
“人家都说黄道周是一代完人,在世圣人,可圣人不都应该是死人吗?”徐梁对李邦华说道:“阁老想要用黄道周,多半还是想替先皇挽回遗憾吧。”
说起黄道周,此人倒也不错,只是此人的性格颇让崇祯这样的君主不喜。
之前朝廷有意追究袁崇焕案的责任,原大学士钱龙锡被牵连,直接定位死罪。
因为袁崇焕案件影响太大,连京师都在满清直接攻击之下,朝堂上下无人敢开口,唯独黄道周出于义愤,连夜写奏疏,进宫向皇帝伸冤。
而且此人竟然直接在奏疏上,指出崇祯作为君主的过时。
不得不说这是个耿直的老铁,你作为君主,屡屡犯浑也就算了,你现在又想让大臣替你背锅,你这是在耗费国家的元气。
崇祯外宽内忌的人自然当场大怒,他当场表示,你这是庇护钱龙锡,朕不听,朕不听。
让他滚回去。
黄道周不服气,回去之后立刻写奏疏再奏,表明自己的忠心,再次顶撞崇祯。
虽然最后保住了钱龙锡的性命,却也彻底得罪了黄道周,为了泄气,直接被降级调用。
后来崇祯皇帝宠信杨嗣昌,又是黄道周站出来指着崇祯脑残,竟然信这种背地里跟满清媾和的废物的话,气的崇祯不轻,最后甚至跟杨嗣昌来了场金殿辩论赛。
黄道周不仅仅口才好的一匹,经常骂的杨嗣昌瞠目结舌。
甚至关键时刻,还骂了崇祯几句。
陛下忠奸不分,让邪恶和正义参杂,如何治理好国家?
然后崇祯一怒之下,让黄道周再次连续降级六次,成了江西按察使司的审计署署长。
一直等到杨嗣昌扑街完蛋,崇祯才想起,当初有个老喷子,天天骂自己,说自己脑子不好使,想着将黄道周召回来,为自己所用。
可当时已经是崇祯十七年了,朝廷之中也没有几个有用之时,黄道周直接说自己身体病中,回家写书去了。
一直到崇祯歪脖子树上自杀,李自成做了皇帝,满清入关,黄道周这才重新出山,组织义军反抗暴贼。
李邦华听陛下这么说,有些不好意思道:“说黄道周是完人,臣肯定不信,但是黄道周能够直面帝王,表达自己心意,说真话实话,这跟唐朝的魏征又有多大的区别。陛下国朝新定,正是需要稳固江山的时候,不正是需要这种人稳固朝堂吗?”
徐梁点头道:“阁老说的是那么个道理,但是黄道周在民间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而且此人固执不知道变通,到时候是让朕难堪,还是他难堪呢?朕的性格虽然宽宏,却也比不过李世民。”
李邦华闻言,略微有些失望。作为读书人,哪有不希望众正盈朝呢?
但是陛下坚持,他这个做内阁首辅的,也做不了大明江山的主,有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未必比得过宪宗朝的纸糊三阁老。
当下问道:“那还请陛下示下,谁人做的了天官,内阁也好提前运帷。”李邦华说出这话来的时候,感觉自己没有节操极了。
甚至自己还比不过年迈的程阁老。
徐梁脸上露出些许笑意,“朕觉得解学龙不错。”
解学龙和黄道周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起的。
崇祯十三年,解学龙要从江西巡抚卸任,擢南京兵部侍郎,照例要推荐本省属吏。当时黄道周因为杨嗣昌的事在君前抗辩,被贬谪江西幕下。解学龙便他为第一推荐了上去,并褒其“身轻似叶,名重如山”。
杨嗣昌勃然大怒,指为“党庇”。
崇祯皇帝当时对杨嗣昌言听计从,怒气更甚,命捕解学龙、黄道周,杖八十,削籍入狱,坐罪遣戍。
十五年秋天,黄道周已经得了赦免,而解学龙犹在罪中。
“朕看了解学龙当年的奏疏,此人忠正诚实还是可靠的。”徐梁道:“在江西任上也能守土灭贼,抚养百姓,可见是胸有正气的真君子。难能可贵者,解学龙在天启间就意识到吏治驰废,有心振奋,如今老臣难得,朕想让他试一试。”
李邦华其实心里很清楚,如今大明的形势非常复杂,让他当这个内阁首辅,其实未必有吴甡、孙传庭他们做的好,但是陛下需要自己的威望。
可说实话,如今的军队、官员、礼教、贸易,各种事物,在他看来,简直一团乱麻,因为陛下的新政太多,一切都不按照规矩来,完全是在创造新的规矩。
他一个老臣,要一边儿学习,一边儿帮着陛下治理国家,真的是非常的困难。
人家别的内阁首辅都希望陛下天天养养鸟,折腾折腾女人,甚至炼丹修道,他不行,他就希望陛下每日好好工作,处理政务。
因为很多事情,他们这些内阁大臣们,也拿不准该怎么办。
不知道将来史书会给自己这些阁臣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朽木三阁老?
“谨遵圣命。臣回去就会督办此事。”李邦华说完,又见陛下在怀里逗弄皇子,便劝谏道:“陛下,舐犊之情人人有之,可陛下乃是一国之君,整日寸步不离,是否有些溺爱,这样会让某些人产生其他的心思,希望陛下三思。”
“你们这些臣子,真的是有些跟不上形势。”徐梁道:“人家太医院的院长都说了,别看孩子这般年岁,整日闭目酣睡,其实他不知不觉间也能感受到周围的人谈论之事。这叫早教,甚至还有胎教之说呢。”
被徐梁这么一说,李邦华顿感失败。
要知道在教育后代这条路上,自己差劲的很,根本没有发言权,自己还是赶紧回去做事,莫要惹陛下不开心了。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