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中午。
出门的时候,曹子建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还有六个小时就要回现实世界了,参加完这书画鉴赏会,要先找好好一趟,将那幅上半卷范宽的《雪景图》给先拿过来。”曹子建暗道。
他口中的装裱老师傅,可不在民国世界。
来到万盏茶楼,经店小二的带路,曹子建来到了二楼写着‘伯府第’的包间的门口。
听着包间内传出的各种交谈声,曹子建抬手,朝着红漆木门敲了三下。
“进。”
随着屋内声音落下,曹子建推开木门。
入眼处,是一张古雅的红木圆桌。
圆桌边上已经坐着数十位上了年纪的长衫老者。
在每个老者的身前,都放着画筒或画卷。
“也不知道都是出自哪些名家的作品。”曹子建心中暗暗期待着。
与此同时,陈庆文看着来人,这就从座位上站起,笑着迎了过来。
“子建,就等你了。”
“陈老。”曹子建朝着对方走了几步,并没有让对方迎到门口。
陈庆文看着曹子建手中捧着的是一个小木盒,而非画筒,表情微微有些变化。
不过很快,便是恢复了一脸平和的笑容,领着曹子建来到桌前。
“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跟大家伙提过的曹子建。”陈庆文朝众人介绍道:“别看年纪轻轻,但对书画的鉴赏能力一点也不比咱们这般老家伙差。”
听到陈庆文如此高的评价,众人这才正式打量起曹子建。
“子建,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陈庆文也是将在座的众人一一介绍给了曹子建认识。
每介绍一个,曹子建都朝那人礼貌性的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这些人看在陈庆文的面子上,一个个也是点头示意。
随着介绍完毕,陈庆文便是拉着曹子建在自已左手边坐下。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我作为这场鉴赏会的发起人,就先抛砖引玉了。”陈庆文说着,便是拿过自已面前的画卷,准备将其打开。
而就在这时,一道敲门声的响起,让陈庆文的动作一顿。
“老陈,不是人都到齐了吗?怎么还有敲门的?”有人不解的看向陈庆文。
“我也不知道。”陈庆文回答这人问题的同时,朝着屋外喊道:“进来。”
紧接着,包间门被人推开。
看着门口之人,陈庆文看向一名长衫老者,开口道:“老钱,这不是你府上的管家嘛?”
“管家,你来这作甚?”钱华看着那穿着管家服饰的中年男子,不解道。
“老爷。”管家先是朝着钱华躬身喊了一句,而后继续道:“老爷,有人来府上找您,说手里有一册图录想问您收不收。”
“我知道老爷对于这种东西十分在意,因此不敢怠慢,就将他带到这了。”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包括曹子建,都是露出好奇之色。
图录,是指古文物、艺术品的图像集录,也属于书画类的一种。
如果是平时,钱华肯定让那人回自已府上先等着。
但今儿却是有些不同。
在座的是行内的书画收藏大家,且都是老相识,不用担心抢行的事情发生。
顺便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让大家伙也都看看。
所以钱华直接道:“你让他来这。”
“是,老爷。”管家应了一声,退出了包厢。
为了以防万一,钱华还是朝着众人提醒道:“诸位,等下如果你们也看上了这图录,可不准抢哦。”
众人纷纷应道。
“老钱,规矩我们懂得。”
“没错,你就放一万个心好了,只有等你确定表示不要了之后,我们才会跟对方询价。”
“是阿。”
钱华闻言,朝着众人拱了拱手。
很快,管家带着一名看起来四十左右,身形有些消瘦,着一袭粗麻服饰的中年男子进入了包间。
在男子的手里,拿着一个黑色包布。
只是,男子显然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多人,整个人顿时一愣。
钱华见状,开口解释道:“伙计,莫怪。”
“刚好约了几个老友在此谈事,而你恰好来找我,为了不耽误你的时间,只能直接叫你来这了。”
对于钱华这客气的话,男子点头,表示理解。
“贵姓?”钱华问道。
“梁海。”男子答道。
“原来是粱老弟。”钱华客套了一句后,而后看向了他手中的黑色包布。
粱海会意,这就上前一步,将手中的黑色包布递给了钱华。
钱华接过,将其打开。
只见其内是一本厚厚的书册。
单从书册的外表来看,保存的不尽如人意。
可以看到封面上布满了霉斑。
众人一看到这品相,都是露出兴致缺缺的表情。
唯有曹子建,目光如炬的盯着这本书册。
因为在这本画册的封面上,让他清楚的看到了四个字。
陶冶图说。
凡是对于瓷器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本书册的重要性。
其内可以说汇聚了当时华国烧瓷独步全球的核心技术。
是华国第一本完整记录景德镇御窑厂制瓷全过程且图文结合的画册。
乃乾隆八年四月,朝廷交给督窑官唐英【陶冶图】二十张。
要求他根据官窑瓷器烧制步骤对这些陶冶图进行文字解说。
步骤必须详细,文字必须文雅。
取土之山与取料取水之处皆要写明地址。
再将此图二十幅按陶冶先后次序编名。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件国宝级著作就产生了。
历代《陶冶图》中,尤以唐英配写图说者为上品,俗称乾隆八年本。
唐英,华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一牛人。
翻开华国上千年的陶瓷史,因器出名,因朝代而独具一格的实在太多太多。
但凭借一已之力成就一世斑斓的,自古以来也就唐英一个。
像转心瓶、交泰瓶这种巧夺天工的新奇瓷器,都是经他手创烧的。
凡瓷器中涉及唐英的,都是官窑,且无一例外都是精品。
此时,这本《陶冶图说》已经被钱华拿在手上,一爷爷的翻看着。
其他人也都站起来仔细盯着看。
随着整本册页全部翻阅完毕。
钱华将《陶冶图说》递给了边上的陈庆文:“老陈,你也看看吧。”
“我就不看了。”陈庆文摆手拒绝道。
倒不是这画册不对,实在是品相太差太差了。
其内,有好几卷图册周边都出现了被虫蛀的迹象,实在没有鉴赏的念头。
钱华见状,只得递给其他人。
众人跟陈庆文的意思差不多,都没有要继续看下去的意思。
“哎,真是可惜了,好好的一本图册,因为保存不得当,导致失去了收藏的价值。”钱华长叹一口气。
“确实挺可惜的。”陈庆文接口道:“如果保存完好的话,这图册还是很有收藏意义的。”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