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和董袭也慢慢走上前来,向关羽行礼,鲁肃面带悲伤说:“云长,还请节哀,关小将军为了守护我们吴国的城池而英勇献身,对此肃深感愧疚。”
徐庶暗自观察着关羽的反应,他不确定关羽将会如何对待这件事情,如果关羽有任何激烈的举动,他将立即出面阻止。
关羽面无表情地看着远方,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和悔恨。
他缓缓地抿了抿嘴唇,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子敬不必介怀,冤有头债有主,关某并非无理之人,断不会迁怒子敬。杀害平儿的,是那曹仁与司马懿,他们才是罪魁祸首。若非要责怪其他人,那也是关某自已无能,自负武勇,使得大军深陷险境,害了平儿。”
关羽的目光中掠过一丝自责与哀伤,他突然想起了多年前丘衡对他说过的话。
那时,丘衡曾警告他,作为一名大将,如果过于刚愎自用,迟早会因为轻敌而出大事。
如今,他终于明白了丘衡的远见卓识,但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徐庶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关羽的反应,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经历了这次沉重的打击,关羽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
然而,他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难过之意。
他明白,这份沉稳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是以关平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回城之后,手下来报,此战伤亡统计已经有了结果。
汉军共折损六千余兵力,而吴军折损一千兵力。
另一方面,马良传来消息,曹操主力大军正退往宛城,而马超及法正一部担心荆襄人手不够,进军谷城待命。
关羽,徐庶,鲁肃,董袭齐坐一堂,经此一战,双方互有恩情,也摒弃了之前所有的偏见,齐心协力地合作度过这一关。
关羽沉声说道:“关某追击魏军的时候,有一支援军从寿春方向而来,大抵是张辽的部下,数量不少。”
徐庶正襟危坐,淡淡道:“不知合肥有多少兵力,能分兵出来援助?”
鲁肃想了想,回道:“按照吴国的信息来看,这些年合肥大抵屯兵四万,若是死守的话,抽调出一两万都是有可能的。”
徐庶脸色一沉,说道:“这么看来,魏军在江夏的兵力尚有近三万,而我军兵力只余两万余,兵力上还是略逊于魏军,若是贸然出战,胜负难料。”
“而且,那个司马懿,可不简单,与其作战,还需慎重行事才行。”
鲁肃担忧说道:“曹操大军已经攻向宛城,若不尽快处理曹仁这一路,援助宛城,只怕伯言孤军难守啊。”
徐庶安抚道:“子敬,越是这种时刻,便越是不可轻举妄动,司马懿知道我们着急取胜,就定会想办法设下埋伏,敌众我寡,不可力敌。”
徐庶虽然嘴上安抚,但实际还是没有想要救援宛城的意思,当初他答应鲁肃及陆逊二人的条件便是出手救吴国一次,如今击退曹仁,只要保证他不再攻来,便算完成了承诺。
至于宛城,让陆逊大军与曹操拼个你死我活,才是徐庶最愿意看到的局面,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肃又如何不知,只是司马懿使的便是阳谋,我们若进,他便有先手以及兵力优势,我们若退,宛城便会慢慢被曹操大军吞下,这个棋局,难破啊。”
见徐庶态度,鲁肃便清楚没有足够的利益,徐庶是不可能考虑救援宛城的,因此他又继续说道:“唉,实不相瞒,我吴国攻下宛城,其实也是为了汉国攻下。”
“嗯?”关羽与徐庶皆是疑惑地看向鲁肃,徐庶问道:“子敬此话何意?”
“当初汉魏僵持,吴国若是直接出兵击退曹仁并不能解汉国之危,顶多便是逼退曹仁回到宛城,可曹仁大军只要尚在,汉国支援上庸的陆路依旧被封锁,仅凭水路又不够施展,绝无逼退曹操大军的能力。”
“故而肃与伯言便制定了奇袭宛城之计,这才成功逼退曹操大军,解了汉国之危。可肃与伯言皆知,这宛城,仅凭吴国是不可能守住的,因而也没打算守,而是想以这一城,与汉国交换一些利益罢了。”
“伯言会暂时依据城池而守,可若是迟迟不见汉国支援的话,到了一定伤亡,他就会直接带兵突围,放弃宛城,届时宛城重新归入魏国之手,江夏之危自解,这便是吴国的全部计划。”
徐庶轻轻摩挲下巴,与鲁肃对视,试图从他的表情中得到更多线索。
鲁肃坦荡相视,没有一点心虚的表现。
“既是如此,子敬想以这宛城换取什么?”徐庶淡淡问道,令人摸不清虚实。
“若是土地,想必元直不肯,那便与昔日条件一般,钱粮给我吴国双倍补偿如何?”
徐庶皱了皱眉,轻轻摇头:“救援宛城,意味着要与魏军正面交战,以敌我兵力来看,难!子敬这个条件,却是有些过分了,依庶看来,最多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半补偿。”
鲁肃闻言,不由得低头犹豫,心中暗自琢磨:“时局不利,原本曹仁若是与曹操大军一样回攻宛城,只要按照约定好的条件,逼迫汉军出兵援助宛城即可,如今江夏被威胁,若是提出的条件苛刻,汉军还真有可能袖手旁观。伯言攻下宛城,还能得到宛城的钱粮,与汉军交换的条件,低一点倒也无妨。”
想到这里,鲁肃心中已有主意,抬头看向徐庶,无奈苦笑道:“好,便依元直所言。”
虽然得到了鲁肃的妥协,但徐庶脸上的神情依旧凝重,因为谈定好处是一回事,能不能真的援助宛城则是另一回事,以目前情况来看,汉军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徐庶沉声问道:“却不知伯言有多少兵力进攻宛城,事关重要,还请子敬如实相告。”
鲁肃没有犹豫,坦诚说道:“伯言带走了三万精兵。”
“三万……”徐庶点了点头,喃喃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