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心和南宫景慢慢仔细的一个窟一个窟的欣赏敦煌壁画和雕像,成对的双飞天,她们有的互相追赶,一个在前面飞,扬手散花,手挥莲蕾,回首呼应,另一个在后面追,彩带随风飘向了身后。
杨清心看到高兴处就引用李白的诗道:“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飞行。”
南宫景笑道:“杨兄爱美人,我带你去看看真正的美人,《美人菩萨》初唐·莫高窟第57窟《说法图》
美人菩萨是众多唐代菩萨形象中的最佳精品之一。两人来到57窟,只见,画中的菩萨体态婀娜,身披罗绮,纤手柔若无骨,淡朱晕染的肌肤柔和妩媚,无与伦比,有“东方维纳斯”的美称。而57窟又被称为美人窟。
杨清心看后称赞道:“古代和现代审美还是差不多的,这美人菩萨就很美,适合现代审美标准。”
两人又看了《双飞天》原创初唐·莫高窟第320窟这幅作品以莫高窟最为知名的九层楼为背景。在碧空茫茫、烟波浩淼、天水相连的蓝天之中,飞天们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疾速地横跨长空。那在疾风中展卷的舞带,蜿蜒起伏,势如游龙,令人想起“排空驭气奔如电”的诗句,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敦煌第400窟中,绘有一对童子在莲花上舞蹈,他们穿着小皮靴,一人手抱小琵琶,边奏边舞。腾空的右腿和飞舞的绸子带给人的是欢娱和喜乐。
后来来到112窟的石壁这,还没有画完的石窟壁画,也不知前人谁掏下的石窟,只是还没画完。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系中唐作品。反弹琵琶是敦煌绘画中艺术表现手法最具特点的画面。也代表了敦煌艺术的最高绘画水准。其绘画色彩和舞蹈动作明显带有西域少数民族的特点。是盛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友好见证。
突然杨清心和南宫景看到光秃秃的洞窟中反弹琵琶的伎乐天美人,在敦煌壁画中出现一位美人,**束裙,披巾戴冠,色彩明丽,形如菩萨,其神态悠然,体形丰满,具有唐代仕女画的特点,人物造型优美,是一幅精美的佛教艺术品。
南宫景说:“杨兄这位美人不是,哪位西域美人薛云莲么?”
杨清心看着这画,仿佛真人一般笑道:“南宫兄,我们出现幻境了,刚刚来的时候,这洞窟还是光秃秃的呢!如何眨眼功夫就出现,一个美人,反弹琵琶了!”
南宫景笑道:“哈哈哈,可是这美人真的和薛云莲一模一样,就像你说的相机,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也没这么像吧?”
杨清心笑道:“这反弹琵琶图要在中唐,还有一百年才出现在这112窟中,我们看见的只不过是幻境罢了!伎乐天:古代吉祥图案。持乐器的飞天。飞天,出自佛经,梵音“犍闼婆”,“犍闼缚”或“乾闼婆”。又名“香音神“或“香阴神”,即“不啖酒肉,惟嗅香气”之意。是上天“天龙八部”神之一,住在须弥山南金刚窟,天欲作乐时,其身自现异相,飞行于天空,手持乐器,蹁跹飘舞,故又称“天乐神”、“伎乐天”、“乐神”、“音乐天”、“凌空之神”。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飞天纹样随着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北魏前期脸型圆胖,有女性还有男性,飘带较短;东西魏、北齐时期,面相趋于“秀骨清象”,这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飘带渐长,凌空之感增加;至盛唐时期,飞天都是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更长,有的比人长二、三倍,凌空飘荡的质感非常自然流畅。在敦煌壁画,云冈、龙门、巩县石窟,都绘刻有优美的各种飞天形象。
佛教中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在印度教中,乾闼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且会从身上发出香气的男性神灵。
舞蹈中,她头束高髻,上身赤裸身披璎珞,颈挂佩饰,下穿长裤。琵琶置于脑后,丰腴的双臂在斜上方反握而弹,左跨重心向后提起,右脚翘起,充满无限活力。其两眼微微下垂,神态自若,美若天仙。让我们试想一下:当她的右脚落下,重心前倾,一连串的舞蹈即将爆发。”
南宫景笑道:“幻境如此美丽,我宁愿幻境中老死罢了!”
杨清心拉着南宫景要走,说:“南宫兄,快走,小心走火入魔?琵琶自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后,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隋唐更是风靡一时。后来,又逐渐成为舞蹈的工具。不过,至今在唐朝文献中并未发现边弹琵琶边跳舞的文字资料。你我看见的都是幻境,不要被附身于壁画中的妖邪勾魂去了!”
突然那壁画中的反弹琵琶的美女,动了下,轻启朱唇,手动琵琶,声音缥缈,自远而近道:“仓朗朗,虚虚实实人生如梦,幻影之舞,如梦如幻,方寸之间,唯有净土……”一串琵琶声流淌在石窟中,飘飘洒洒,自由洒脱。那壁画中的美女,如同聊斋里的画中仙一般,飘然欲出,只见她右脚已经出来壁画。
杨清心吓蒙了道:“求求女仙,我们无意得罪女神,还求饶我们一命,我们这就退去!言语不敬,实非有意……”
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