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天朝建国初期,太祖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重要指示,结果千万城市青年赶赴边疆和农村,在充足的精英人才的帮助下,极大的加快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可是冉明也提出了类似的指示,可是偏偏响应者渺渺。
冉明的苦恼被皇后谢道韫在看眼里,也急在心里。不过谢道韫却不想给冉明后宫干涉政治的印象也没有主动询问。可是冉明的忧虑之色,非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反而更加严重。谢道韫忍不住道:“陛下,臣妾也知道军国大事,后宫不得干涉,可是您也要保重身体啊,这才短短几天时间,您就瘦了一圈!”
“哈哈!”冉明听闻此言,大笑道:“对于别人而言,军政机密不能轻易外泄,但令姜你与别人不同。你与朕乃夫妻,休戚与共,不瞒你说,朕这次正打算经略楚、庭二州,使之两地可成为我大魏西方重镇,可现如今楚、庭二州经过战乱非常破败,人烟稀少,别说发展,就连能成为安西军的后勤补给基地都非常困难,楚庭二州要成为魏国西方重镇,不仅要为大军提供粮草,各种配套设施也必不可少。可是要发展楚庭二州,在朕看来,还是任重而道远!”
谢道韫道:“陛下何不效仿秦始皇和汉高祖之策?”
“秦始皇和汉高祖?”冉明一时间也迷惑了道:“你是说?”
“迁天下富户,以实关中!”谢道韫道:“秦末汉初,关中战乱,人口损失极大,汉高祖又从天下各地迁富户入关中,在短短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就把关中发展成了天下之基。陛下若要发展楚、庭二州,何不从徐扬八郡迁入百姓。天下定则中枢大兴,天下乱则安于边角。邺城乃为天下之根本,则不可轻动。可徐扬八郡则不一样,徐扬八郡本来就是因为五胡乱华,从中原南迁而去,徐扬八郡因承继了北方的人口与财富,这才繁荣起来,如今若要楚、庭二州繁荣最好就是让徐扬八郡百姓迁入。”
冉明听了谢道韫的话沉默不语,其实冉明也知道谢道韫考虑的绝对不止充足楚、庭二州那么简单的表面问题,其实谢道韫也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作为士族门阀巨头陈郡谢氏嫡女,谢道韫深知士族门阀的生存之道,也知道士族门阀的能量和底蕴。
其实东晋的士族门阀对冉明是有着非常大的怨气,首先冉明开创了科举制度,垄断了那些士族门阀对统治权的垄断,冉明发明活字印刷术,又开创了平民三级教育,这也等于斩断了士族门阀对文化知识的垄断,更甚的是冉明极力打压粮价,并且从南洋弄来大量粮食,免除了百姓的饥荒危机,但是这样做断了士族门阀敛财的门路。要知道在古代每逢天灾兵祸,都是士族门阀发展壮大的最佳时机。
由于天灾兵祸,流民增多,士族门阀就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获得私奴和荫户,而且因为天灾兵祸粮食缺乏,士族门阀就可以利用其积蓄的粮食,大发国难之财。黄帝纪元四七九八年一年,因为长江上游益州发生大的暴雨灾害,而且中下游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仅颗粒未收的郡县就多达上百,至于减产的就多达四百余郡县,按照以往,这场巨大的灾害,不饿死或病死上百万人,不暴发几十场大小不等的民变,就是不和常理的。但是偏偏在魏国朝廷高效的运作下,灾情损失和以往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结果却天差地别,这场遍及四百余县的灾害,伤亡虽然也多达数万人,但是却极少发生饿死人的事件。
那些士族门阀眼看着即将到嘴的肥肉,却苦于因为冉明的威慑,不敢下嘴,这让那些士族门阀甭提会有多郁闷了,虽然冉明努力避免了无数无辜百姓的枉死,却得罪了不少士族门阀,。冉明甚至可以想象,那些士族门阀肯定会划圈诅咒他。
而谢道韫在这个时候提出迁移徐扬八郡富户,这次冉明命冉昐和冉昀二人微服出行,冉昀和冉昐二人对于此行的报告都是可以说是公文式的奏折,冉明并没有看出什么问题。恐怕谢道韫听到了什么风声。
冉明沉吟道:“江南初定,人心不稳,若是强制动迁富户,会引起动荡!”
谢道韫道:“是否动乱,要看怎么做。其实如今明眼人谁都知道,建康虽然与洛阳、长安一样,并列成为魏国三大陪都之一,但是建康沿落已成事实。只是人情贪惰厌劳,既然生长于斯,除非有大利益或者大迫害大部分人便不想动弹。陛下如今要做的,也只是设法推动一下他们而已。”
冉明思考了一下,渐渐有了主意。随后冉明召开内阁会议。按照魏国内阁制度,县以下官员内阁可以自行按照制定委任,而郡太守和州刺史这一级别的官员,则需要内阁提名,皇帝审核。
对于新置楚庭二州的官职争夺,显然没有中南半岛三州热门,虽然以前中南半岛也被中原认为是化外之地,蛮荒地带。然而经过冉明和司马聃对中南半岛的开发和探索,这里的情况渐渐被人们熟悉,虽然中南半岛热了一点,风大雨水多,可是这里的气候是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任何人都非常重视农业,咱们的老祖宗对于良田,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据之门外的,所以对于中南三州州郡官员,很多官员都认为新建之地,容易出成绩,所以争着前往这三州之地。
可是对于极西的楚州和庭州而言,则不怎么热衷了。可以说兴趣欠缺。等到内阁诸臣到齐,冉明道:“庭州与楚州乃大魏新置之地,为了平稳过渡,朕拟在庭楚二州的基础上,设立安西大督护,负责管治庭楚二州之民政。不知内阁对安西大督护可有什么推荐人选?”
负责二州的大督护,魏国从前可没有这个官职,而且也没有前例可依,不过楚州和庭州虽然只是两州之地,但是这两州却是魏国最大的两个州,面积加起来足足五百多万公里,几乎是东汉十三州面积之和,管理这么一大块地方,不仅需要忠诚、资历、威望,更需要能力。如今魏国朝廷里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数,可是附和这上述四个条件的人,还真不好挑不出来。首先要说资历,魏国领土扩张非常快,能符合一州刺史要求的,大部分都在任上,如果要挑选安西大督护,首先要考虑原二十一州刺史、其次是各部堂尚书或侍郎。
冉明看着众人皆沉默不语,冲首相王简含笑问道:“王首相成竹在胸,莫非已有考量?”
王简一时语塞,喃喃道:“陛下,不知韩康伯此人可否听说过?”
韩康伯,就是韩伯的表字。此人东晋历史上有名的玄学家、训诂学家,幼年家贫,后举秀才,征召著作郎,都不任。司马昱为司徒时,引为谈客,转从司徒左西属转任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侍中(全称为中书侍中,就是无丞相之名的丞相。)
冉明寻思着,韩伯论名气虽然不如谢安和王坦之、郗超之流,但是也算是东晋仕林翘楚,名满天下,关键是此人非常拥有真才实学。观其履历,从佐官到散骑常侍转为太守,再到侍中,也算是从地方到中央,各级经历都有。不过冉明并没有立即决断,而是冲内阁众副相道:“朕与韩康伯不熟,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御史大夫王宁出列躬身道:“陛下,韩康伯有守牧一方之大才,而论思辩亦举世无双,然督安西夷民,无疑鸡同鸭讲,臣举荐铁道部侍郎崔逞,逞有干才,善抚民,足以担挡大任。”
其实王宁反对韩伯,不是因为韩伯能力不够,而是因为韩伯是东晋归附官员,属于魏国南系,这些南系官员大都依附财相谢安门下,他就举荐了北方清河郡东武人崔逞。崔逞出身名门,而且其父崔遇亦是永兴之祸十万军民死难者一员,属于魏国功勋之后。
冉明岂会不知这内阁诸相之间相互竞争排斥,冉明莞尔一笑,就在这个时候财相谢安道:“陛下,不知景略如何?”
景略就是王猛的表字,王猛是谁在魏国没有人不知道,他是冉明的老师之一,当朝帝师,冉明的谋主,铁杆心腹。论忠诚,王猛对冉明绝无二心,值得冉明托付身后事。要说能力,王猛的能力是公认的。他是一个文武全才,为胶东国相时,把胶东国治理天下最富的郡,带兵打仗,更是打得慕容俊都没有脾气。
这其实都不算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谢安非常了解冉明的真正想法。冉明其实最想把王猛晋升为内阁首相,只是非常可惜。王猛还是因为资历不够,威望太低,难以服众。况且冉明打算把内阁首相晋升制度,定为常例。既,不在边州为官,不得入阁。谢安举荐王猛,就是让王猛补齐在边州为官的履历。
听到谢安的话,内阁大臣们都暗暗吸了一口凉气,王猛是冉明的心腹老资格的元老,作为魏国最大的两州,冉明交给王猛绝对放心,不会担心两州会有反复。而且王猛的能力是公认。最重要的一点,王猛是帝师,跟冉明有着师弟情份,皇帝的老师,想要批判的人,就少不得要掂量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了,你总不能说皇帝的老师私德有问题吧?
经过连续三天的内阁闭门会议,经内阁举荐,冉明审批,魏国新任安西大督护为原铁道部尚书王猛王景略,铁道部尚书之位由工部左侍郎崔逞接任。而庭州刺史则为户部侍郎韩伯,庭州高昌郡太守则为谢重,焉耆郡太守为张玄,于阗太守王国宝,哈密郡太守为袁悦之。至于楚州刺史则为王坦之。
冉明把这次庭州和楚州刺史和各郡太守人员任命的消息以邸报明发全国,当那些忐忑不安的新晋进士们看到公布的庭州从刺史到各郡太守的名录,这些新晋进士心思开始活络了起来。
王猛是什么样的人,在魏国没有人不知道。如果说冉明把王猛发配边疆,那绝对没有人会相信,除非王猛谋反。偏偏冉明命王猛为安西大督护。
督护光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可能不太明白,如果把安西军称为魏国的西方战区,刘科这个大将军就是西方战区司令,而王猛这个督护,就是魏国西方战区的政委和西北局书记。至于谢重这可是谢安二哥谢据的亲孙子,虽然与谢安名为祖孙,事实上情同父子,他也是像谢玄、谢琰一样跟着谢安在东山别院学习出师的谢氏直系子弟。至于韩伯韩康伯,也是东晋南方士族中的翘楚人物,他的亲舅舅就是东晋大臣殷浩。他在东晋时。这也是名满江南的大才。
至于张玄这可是江南张氏的杰出俊杰,王坦之也是王氏的骄傲,这庭州十九郡太守中,就没有一个是无名之辈。这么多风流人物都涌向庭州,要说全部发配庭州,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看来朝廷是打算重点经营庭楚二州了。
这些新晋进士不想去庭州或楚州,当然不是怕苦,要说苦寒之地,其实幽燕或中南半岛,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关键是这些地方虽然苦寒,多少还有些华夏文明留下的政治秩序,只要到了那里都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用心,就可以水到渠成,做出成绩,得到赏赐和晋升。可是这二州却根本没有华夏文明的底蕴了,别说更远的庭州,就连凉州的胡风都非常浓,一言不合就会动刀子砍人。
魏国这些新晋进士们此时却不怕了,他们知道魏国朝廷根本就没有放任二州不管的架势,而是准备重点经营,这样以来,他们就打消了后顾之忧。
魏国皇宫,得到晋升安西大督护的王猛入宫谢恩。这个程序其实就像后世赴任前组织谈话,走一遍程序而已。
王猛看到冉明的时候,只见冉明正在皇宫里摆弄着一支九八式步枪。王猛轻笑道:“陛下,似乎很闲啊?臣为了加快修通铁路,忙得焦头烂额,每天都睡不到两个时辰,安西的事情难道都解决了吗?”
“没有啊,哪有那么快?”冉明淡淡的一笑道:“不过有些事情,做到某个阶段,总得等等的,最近一个月,我基本就是在等待,我们的势力还不是最强大的。不过也已经到了只要我们不做错事,别人就奈何不了我们的地步了。所以,我们不需要急了。”
“刘科虽然胆大好用奇兵,也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安西周边似乎没有了可以让他大吃苦头的敌人了!”王猛也笑道:“看样子,刘科最近日子过得不错!”
“这只是表面现象!”冉明道:“距离太远,消息传递不便,不过最近来的消息,也不全是好消息,还有一些窝心的事情。特别是波斯萨珊帝国,居然敢占朕的便宜,先生将来到达安西之后,一定要给他们一点教训!”
王猛听到冉明要他给萨珊帝国一点教训时,呆了一呆。虽然近年来王猛不再指挥魏国的军事行动,而是成了魏国铁道部尚书,但是对于冉明的战略部署,还是非常了解的。冉明其实目前并没有吞并萨珊帝国的战略计划。
虽然说领土没有人会显多,可是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有足够多的人口。没有人口,一切都是空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和繁育人口,这是魏国国内发展的重心。
看到王猛露出迟疑的神色,冉明道:“朕会给总参谋部下令,各军军中目前年龄超过四十岁,级别低于中尉的将士,一律转为府兵。同时上校超过五十五岁一律退出现役,转为府兵。朕将在一年内在庭州十九郡八十九县设立八十九府,这八十九府府兵以及家眷共八万九千户百姓屯驻庭州。楚州十六郡一百零一县置府兵十万一千户。”
听到这话,王猛顿时感觉压力顿时大松了口气。在汉人占总人口不足两成的庭州恢复汉制,在楚州汉人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一,这样的背景下,要想用华夏文化融合诸部,难度非常大,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可是冉明却一口气向安西迁移近二十万户府兵,近百万人口,这需要非常大的魄力。要知道如今魏国汉人百姓仍不满两千万人口,迁移一百万人口去安西,几乎魏国能动员的极限了。当然如果冉明让移民安西,别说百万人口,恐怕十万百姓出去都异常费劲。可是冉明打的旗号就是戍守边疆,巩固边疆,在这个伟大政治号召,几乎没有什么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