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然要了!本爵上次答应说要购买荷兰人的战船,就绝无反悔的道理。但是我希望阁下以一个绅士的人格保证,绝对不会在价格上做出有辱身份的事情。本爵并不隐瞒,其实我们江口的船厂已经能够制造战船了。价格极为公道,不知道荷兰人打算出什么价格?”
一开始谈判,拿骚就直奔主题,询问上次达成的订购战船的协议还有没有效力。
当时只是一个口头协议,谈判没有结束,没有签订条约,那么所有条款就依然可以拿出来重新谈。
杨潮的表态让拿骚吃了一个定心丸,他目前也只能想到战船一件商品了,越是对大明市面熟悉,他就越感觉到这个国家不需要西方产物。
“至于价钱的问题,这个暂时在下不能回答伯爵阁下。需要经过正规的核算和评估。不过在下以人格和拿骚家族的信誉保证,我们的价格绝对合理公道,至少比阁下在贵国采购的战船低一成。”
杨潮卖龙江船厂的四千担船是五万两银子,一成就是五千两,可是那是为了支持大明造船能力,姚匠头三万两就敢卖的。
杨潮点点头道:“我很确信这一点。本爵也不隐瞒,我从本国采购的四千料战船是五万两银子,但是其中至少有一万五千两银子是用来支持造船业发展的。我希望荷兰的船只能够在三万五千两的价格上提供折扣。如果这一点可以满足的话,本爵愿意跟荷兰人订购一百艘战船。而且本爵希望能得到更大的战船,为此本爵愿意预留五百万两银子的预算出来,专门作为采购荷兰船只的资金!”
拿骚心中快速的盘算着白银和荷兰盾的汇价,一两银子在三荷兰盾左右,五百万两银子相当于一百六十万荷兰盾。这一项采购金额,就足够荷兰人两年的贸易量了。当然是以今年的贸易量来计算的,如果成功跟中国人达成通商协议,贸易额只能增加。
“这一点目前在下无法作出答复。但是既然伯爵阁下在贵国的造船厂中是用五万两四千料的价格采购船舶,却要让我方按照三万五千两进行折扣。这种贸易歧视的态度我方很难接受。这不是公平的买卖,我认为伯爵没有展现出任何诚意来。”
拿骚毫不客气的说道。
杨潮笑道:“五万两也可以,但是我需要两成的折扣,我知道荷兰人是全世界造船能力最强大的国家。”
拿骚心中默默计算。在欧洲除了荷兰之外,就是主要竞争对手英国,荷兰人的船舶也比他们低了三分之一到一半,荷兰人的造船业拥有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化不是别人想模仿就能模仿的。高度标准化的作业,荷兰人一天就能造出一条船来,这一点除了荷兰全世界没人能做到。
拿骚这时候点点头:“如果是按照贵国的船价,那我可以接受两成的折扣。”
第一项协议达成后,拿骚心里松了口气,这意味着五百万两的订单拿到手了。
接下来谈判就顺利多了,拿骚得到了多项许可,比如可以自由停靠长江各码头的许可,但是不允许船上士兵携带武器随意出入大明城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同时拿骚得到了一万匹战马的订单。每匹战马按照三百两定价,总价值三百万两银子。
甚至当拿骚又一次提出希望在江南近海岛屿建立永久性货栈的要求,也被许可了,但是杨潮却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
那就是荷兰协助大明,建立一所大学,涵盖数学、几何、天文航海等荷兰最致命大学所有自然学科的大学,只取出其中的神学一科,如果荷兰人能够提供这个帮助,杨潮允许他们在杭州湾的舟山群岛上建立货栈,并且许可他们可以派驻不超过五百不携带武器的工作人员。
对这个要求。拿骚没有立刻答应,但是他心中的倾向是,建议东印度公司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因为他已经拿到了八百万两的订单。如果这个距离江南更近的永久性据点建成,那么开拓大明贸易,每年得到一千万两的贸易额是很有希望的,这意味着东印度公司的利润至少可以翻一倍。
谈判就此结束,拿骚立刻回信,他将继续留在大明。作为一个代表身份,并且在得到东印度公司总督授权后,与杨潮签订正式的条约。
所有谈判结束之后,拿骚才有心思整理这段时间他的所见所闻,并且再一次给他的情妇写信了。
江西。
在江南大军调动的第一时间,洪承畴就收到了。
此时洪承畴身在南长城,心中进行着缜密算计,但是算来算去却总是左右为难。
江南军南北两路西进,一部沿江攻打九江,有十艘大海船,上百艘双桅炮船,显然清军的水军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就是有尚可喜这样的水战猛将也不行。另一路则直奔南昌而来。
两路大军,各有三万精锐,在上次战斗后,已经补充起来,而洪承畴手里吗,真正能打的还是三顺王手下的汉军,但是人数也就两万人,应付对方一路尚且吃力,如何应付两路,所以洪承畴十分为难,他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一地,专守另一地。
但是放弃哪里呢?
地利上应该放弃南昌,因为没有九江,江西就没有什么意义。
没有九江的话,湖北跟江西就被阻断,成为一个深陷明军包围中的孤岛。
可是南昌是省府,如果丢失的话,政治意义太大,朝中对洪承畴的非议,猜忌已经很深,全仗着多尔衮力挺,如果他丢失南昌,多尔衮不愿意继续替他撑腰的话,就只能拿他开刀了。
作为一个汉人,又身居高位,实在是太难了。
“各位王爷,本官问你们一句话,你们手里的新兵到底如何了,一定要老实答复。”
洪承畴必须确定自己手里的力量,不得不让三顺王如实回答他。
孔有德叹道:“新兵招募尚不足一月,野战自然不能指望,就是守城怕也难堪大任。”
尚可喜和耿仲明点点头,他们也同意这个观点。
洪承畴收到多尔衮的密旨后,他没有自己招募一只军队,而是将新兵扩编进三顺王的队伍中,这样今后八旗找他算账也不会拿私自扩军说事,一转手洪承畴就将包袱抛给了三顺王。
不过三顺王也乐意接受,他们能够荣华富贵,靠的不就是手里有兵吗。
现在多尔衮有密旨让扩军,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就是傻子了,错过这次机会,在想在八旗虎视眈眈的提防下扩大实力,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但是时间确实很短,而且语言不通,招募的兵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多是一些亡命之徒,甚至山湖匪类,良家子根本就不愿意应募。
“也就是说,九江和南昌你们没有把握同时守住了?”
洪承畴苦笑道。
三顺王回答道:“确实如此。若能合兵一处,有十万人守城,尚可跟杨家军一战,若是分兵只能被人各个击破。”
杨家军的名号从海州开始叫,依然传遍了大江南北,整个南直隶都这么叫了,三顺王也从江西兵嘴里接受了这个称呼,否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给杨潮的军队定位了。
洪承畴不是一个犹豫不决的人,被杨潮逼到这份上,已经是很难得了。
此时收到三顺王确实的说法,洪承畴当机立断:“那就合兵。你等带大军立刻与巴山合兵一处,届时十三万大军守城,当能守住!”
三顺王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巴山的精锐八旗,跟他们的汉军加起来就有三万精锐,加上十万新兵,应该能够应付杨家军的攻击了。
南京城。
拿骚已经将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出来了。
这段时间,他可没有虚度光阴,除了考察中国人的生活,政府的组织能力外,他更关注的还是商业情况,从市面上的货物,到交易所的大宗交易,还有银行和债券等等事物。
拿骚很敏锐的把握到忠义伯杨潮正在进行一场改革,革新大明朝的商业情况,而这些是拿骚唯一认为荷兰人胜过中国的地方。
因此他以他的考察情况对照荷兰的情况,写了一份详细的总结报告,并且犹豫了一下,抄录一份送给了杨潮以供参考,他希望自己的善意能够传达给杨潮,从而让东印度公司获取商业上的利益。
拿骚不知道他用法文抄录的报告,让杨潮如获至宝一般,一连读到深夜,读了四五遍,然后才罢休。
无论如何你都得承认,荷兰人是这个时代商业最为发达的国家,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贵金属刺激了这个国家的商业,中央银行、股票交易所和第一个上市公司纷纷出现,在商业上荷兰第一个迈进了现代。
而杨潮虽然也一些简单的常识,但是到底不是正经专业的,金融行业的详细规则他似懂非懂。
此前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在摸索,这份来自荷兰人的相当专业的报告,一下子就让杨潮明白了很多东西。
尤其明白一个道理:自己还差的很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