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报第一时间就传回了南京。
杨潮看到战报,没有什么意外,调集了十多万人,就是为了全歼豪格的,单纯的守城,三万人足以,甚至都不需要调兵。
虽然野战自己的军队比之清军还有些差距,但是守城却绰绰有余了,就是野战的能力,差距也在慢慢缩小,李五六的精兵已经可以跟清军相等数量进行野战了,自己的亲兵,也好不输给八旗精锐。
假以时日,自己的军队,完全可以跟八旗比肩,而数量则是八旗的数倍,那时候北伐中原可以一鼓而下。
看完战况,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其实大兵团决战,基本上很少有出彩的地方,这种规模的战争,比的不是谁更智计百出,比的其实是谁更少犯错误,如果双方都不犯大错误,最后拼的其实还是战斗力。
不过也有一两点亮色,比如李元胤的指挥,还有施琅的突袭。
李元胤这个人,杨潮还是有些印象的,他是李成栋的干儿子,才二十岁。
在扬州的时候,这个李元胤最后是被杨潮整编的为数不多的高杰余部。
之所以整编了李元胤部,是因为李元胤符合被整编的要求,也就是没有参与扬州屠城。
当然高杰余部被多铎收编,狠杀了一批中层军官,李元胤因为独领一军,逃过一劫。
他的军队被编入了张天禄帐下,然后屠城的时候,分给他们一片不算富庶的区域。
李元胤是没有兴趣屠城的,其实他这个人跟高杰部的流寇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的,首先他不是自愿参加农民军的,而是李成栋当年攻入了他的家乡,因为他家是富户,所以被屠戮,但是李成栋看到他长得好,就把他收下当了义子养起来。
十年过去了。李元胤长成了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但是依然跟普通流寇不同,他因为出身关系,是读过书的。而且在军中也经常读书,经常帮李成栋出谋划策,而且常常规劝李成栋不要劫掠等等。
当清军分给他劫掠地盘后,李元胤是不愿意参与屠城的,他也试图压制手下。可是那时候一个个都红了眼,根本就不听李元胤的,李元胤只能带着几个亲兵,待在一家大户人家,躲起来装不知道。
天亮后大家都又被杨潮俘虏,过了几日杨潮甄别的时候,李元胤成功的证明了自己没有参与屠城,因为他住的那家大户家,既没有人被杀,也没有东西被抢。那家人赶急之下,愿意给李元胤作证。
于是李元胤就被编入了杨潮军中,而且因为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又会骑马,于是通过基础训练后,就被编入了骑兵部队中,成了一名千总。
这次积功应该是可以升到副将了。
相比李元胤,杨潮对施琅印象则更为深刻,首先施琅这个人历史上就很有争议,有人说他是英雄。因为他带兵平定了台湾,将台湾版图收纳进了满清版图之中,对后世中国人来说,算是有开疆拓土的功绩。
也有人说施琅是大汉奸。因为他带兵攻打的台湾,是郑氏的地盘,上面用的永历年号,打的是大明朝的旗号,说施琅是一手扼杀了大明最后的希望,是助纣为虐。帮清军攻打祖国,是典型的大汉奸。
但是此时的施琅显然还没有走到那争议的时候,而他后世的功绩足以证明,施琅是一个将才,他跟郑成功先后攻下了台湾,而台湾起先是在荷兰人手里,西班牙人想染指,多次被荷兰人挫败,郑成功打败了荷兰人,第一次将荷兰纳入中国人控制中。
然后施琅带领清军,又打败了郑成功的孙子,将台湾从郑氏手里抢了过来。同样台湾在郑氏手里的时候,荷兰人、清军都多次想要攻占这里,都多次被郑氏打败。
两件事表明,如果说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后,东方世界最出色的海军将领,那么施琅就是郑成功之后最出色的海军将领。
这样的人才,对杨潮还是颇有吸引力的。
但真正让杨潮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施琅加入自己水军的方式。
去年跟浙江、福建商定合攻江西,但是浙兵和郑军都先后被清军打败。
郑氏打败之后,退往福建,福建人心惶惶,自认为深谙兵法韬略的黄道周主动请命,带着三千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再次出发,反攻清军。
当时施琅就在黄道周军中,这个黄道周名气很大,不但因为文章做得好,文名很盛,而且因为他熟读兵书,还为《广百将传》作过注断,因此公认他是一个知兵的文官。
可惜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有实际经验的黄道周其实根本不会打仗,当然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他信心十足的出发。
黄道周打算大张旗鼓,打出他首辅大臣的旗帜,认定他的号召力一定能够让所过之处群起响应,施琅则建议黄道周保持隐蔽,趁清军攻入广东偷袭赣州,然后跟广东明军一起夹击清军。
但是黄道周根本就看不上名不见经传的施琅,根本就不听他的主意,依然旗帜鲜明的进军,施琅大叹,说他“十七岁做贼”,以他的经验,认定黄道周必败无疑,于是他在战场上长叹一声,看了眼北方,大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他要“一腔热血卖与识货的”。
施琅认定杨潮是哪个识货的,于是辗转来到了南京,带着他那一批跟郑芝龙在海上纵横的亡命之徒,要求加入杨潮军中。
施琅让杨潮收他的时候,非常狂悖,杨潮问他为什么弃福建朝廷来投他。
施琅告诉杨潮说“汝乃英雄,吾亦英雄,英雄惜英雄,是故来投”,不得不说这小子够狂妄的,怪不得后来敢跟郑成功叫板,结果被郑成功收了兵权,最后两人交恶,郑成功杀了他施琅他爹,施琅为了报仇。投靠了满清。
短短几句话,杨潮就认识到,施琅这个人是一个狂妄自大,但是同时真的有些真才实学的人物。一腔热血极其想要证明自己,也就是一个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胜过民族大义的家伙,老实说这种人成不了英雄,最多能最一个干将而已。
反复琢磨,认定此人是一个人才。杨潮于是在站前才临时将他收下,编入了江帆水军,让他参与围歼豪格之战。
没想到施琅到地方后,查看了一番地形,立刻就建议让他带领自己那些兄弟,从上下游两个方向出击,将清军的浮桥直接焚毁,将清军直接阻挡在河对岸。
江帆同意了他的建议,施琅果然完成了任务。
杨潮看过战报之后,就立刻将其印上了报纸。立刻发往南直隶各地。
南京城是最快看到这个捷报的,但是让杨潮有些意兴阑珊的是,南京人竟然异乎寻常的淡定,当然高兴还是必然的,尤其是活捉了豪格的消息,还是让人热烈的争论了大半天的,争论豪格和多铎到底谁厉害,但也仅仅是他们嘴边的一个谈资而已。
既没有人大放鞭炮,也没有人大摆筵席,似乎他们认为理应如此。好似他们觉得。明军就该大胜仗,杨潮就该大胜仗。
话又说回来,这也未必不是好事,老百姓对杨潮的信心已经到了一种盲目信任的地步。对自己的子弟兵到了一种异乎寻常信赖的地步,这才是正常的,自信的民族应该有的心态,他们相信他们的国家能够给与他们安全。
见到这种情况,豪格被押回南京的时候,杨潮都没有心思拖着他巡游了。
只是又在报纸上写了简短的一封通告后。就将豪格押到自己跟前,杨潮反倒比老百姓更想见一见这个八旗贵胄。
“你就是杨潮?”
豪格看到杨潮,一开始有些难以置信,太年轻了,年轻的怎么都难以让人相信是一个沙场宿将。
“你就是豪格?”
杨潮看到豪格,也有些不太相信这就是一个杀人盈野的刽子手,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憨厚的老农。
“哈哈哈哈!”
豪格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
杨潮问道。
豪格哼道:“说吧你打算如何羞辱于我。”
杨潮摇头:“本督羞辱你作何?”
豪格冷笑:“你千方百计抓我回来,莫非还能放了我不成?”
杨潮摇头:“放你当然是不可能的。你杀了那么多人,放了你天地不容啊。”
豪格好笑道:“天地不容,天公地道?你还信这个?”
杨潮问道:“怎么?你不信?”
豪格摇头:“看来我是高看你了,像我们的这样的人物,要成大事,真能顾惜小民?”
杨潮叹道:“所以破城无数,杀人盈野就是你成大事的方法了。”
豪格哼道:“你少说风凉话,你杀的人,比本王少不了多少。”
杨潮道:“我杀的都是仇敌,你杀的则是百姓。”
豪格冷笑着抬头看房顶,他实在没想到杨潮是这样一个天真的人。
杨潮也不由感叹,这就是农业文明跟游牧民族的区别啊,道德观念差异太大了,农业民族是一个生产民族,游牧民族则是一个劫掠民族,一个把劫掠、杀人当做最大的罪行,而一个则当成平常之事,甚至杀人越多的是越是英雄,越能抢来财物的,越受人尊敬。
“好了,别说废话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杀我?”
豪格觉得他跟杨潮完全没有共同语言,觉得这个人根本不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根本就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物,他完全看错了,他能打败多铎完全是运气使然,而自己败于这种人之手完全就是一种耻辱,还不如早死了,他有些后悔来见杨潮了。
杨潮笑道:“杀你?怎么可能!杀了你,岂不是太便宜多尔衮了。”
豪格这才一动,多尔衮才是他心中的痛,换句话说也是他心中能成大事的人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