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结束,负责老师公布了这段时间的观察记录,以及扣分情况,把一些滥竽充数的,混在团队里打酱油的全部清理干净,就连叶飞组的三位大四学长都没有幸免。
第一次筛选过后,礼堂大厅的气氛异常压抑,每个人都沉默不语,优胜劣汰,淘汰激烈,在每个人心里都产生一股浓烈的负面情绪。
老师接着说道:“经过第一个星期的考量,本次问诊训练,有2个队伍20分全对,秉承谦逊礼让的传统,1组和7组进行加赛环节。”
礼堂里每个人都瞪着眼睛认真听着加赛安排。
“加赛内容,明天两组同学去附属医院门诊,临床实践观察真实的问诊情况,负责老师会进行监督,考量个人成绩,最终评比结果是,那个队伍正确率高那个队伍获胜。”
场下一片喧闹,去医院问诊真正的患者,这可不是模拟训练,这就等于上战场,现场观摩老中医的问诊,旁听问诊辨别患者的病症,在没有团队讨论的情况下,非常考究个人能力,压力也是出其的重。
会后,1组还剩下的7人走在校园里,大家脸上都带着阴郁的情绪,刘贝贝捧着笔记本喃喃道:“我感觉好难啊,如果不通过怎么办?”
贾明亮哭丧着脸说道:“估计我是废了,明天我一定会被淘汰的,叶飞老大,你救救我吧。”
“真没想到,同组的三个学长都被淘汰了,贾明亮还算侥幸呢?”曹诗文喃喃自语。
一直没说话的萧雪枫突然说道:“我一直没想明白,他们三个是因为什么被淘汰的。”
叶飞一边走一边说:“也许是因为太中庸了。”
“什么意思?”所有人都好奇。
叶飞思考着说道:“其实,每个组都有一位负责人,还有学校的观察导师,每个人都会根据大家的总合表现来评分,1组的三位学长在各方面都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所以,肯定会被优先淘汰,这一轮,贾明亮幸免,但明天你注定是拖后腿的。”
所有人齐刷刷看向贾明亮,他也不好意思了,一脸的无可奈何的表情。
但叶飞接着说道:“不过大家不要紧张,听老师说的评比是,明天坐诊观摩教授们的问诊,但老师没说怎么分科,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善长选择科室。”
“有理。”刘贝贝若有所思的说:“我是学针灸推拿的,去骨伤科比较适合我。”
曹诗文接着说:“哪我肯定去妇科啊。”
大家唧唧喳喳的说自己想去的科室,最终目光落在两个人身上,萧雪枫和贾明亮,贾明亮是大一新生,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油瓶的。
萧雪枫呢,跟其他人相比,她还真有些平庸,没有什么分科是比较擅长的,按照她阐述,中药她学的比较好,可中药这玩意,跟问诊毫无关系,也就是说,她也是拖油瓶之列。
1组7人,5个主力2个拖油瓶的,明天是一场硬仗啊,胜负很难估量,如果输了,他们就从医务室退出来,之后就要在学校里往医务室拉人,起步就比人家晚,这还玩个屁啊。
刘贝贝凑近萧雪枫说道:“雪枫,你明天跟我去骨伤科吧,诊断很简单,不是肩周炎就是颈椎病,要不就是腰间盘,很好诊断的。”
“我也去骨伤科。”贾明亮抢着说。
叶飞插话说道:“这样,让贾明亮和萧雪枫明天去骨伤科,其他人按照特长选择科室,明天上午7点集合。”
次日。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
1、7组成员聚在大楼外,校务处的负责老师引领大家进入医院大楼,因为是校内考核安排,附属医院很配合,预留出一个会议室让这些学子们分科用。
同学们三三两两的聊着天,校务组老师看着两个队伍成员,义正辞严的宣读了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注意事项,毕竟这是在医院,可不是校内,他们这些学子只是去旁听的,不能喧哗交谈,手机关机这些都是提前要做的。
几分钟过后,老师们分开站位,一个老师代表一个科室,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专业选择站位,这点跟猜想的差不多,大家各自站队,笔记本,笔,准备就绪就出发。
在首都北京这种一线大城市,医院看病的患者非常多,有的人半夜就开始排队挂号,到了医院开门时间,乌洋一大批患者蜂拥着紧着进入大门,像悍不畏死的勇士冲向挂号窗口,排队长龙几十米,每个队伍都有几百人。
排队挂号之后,拿着挂号单再去门诊,这又分出好几层,例如各个科室的专家门诊号。
叶飞跟随领队老师走出会议室,做电梯来到内科门诊区,走廊尽头的大厅中,有数不尽等待看病的患者,人数众多乌洋一片,说是人声鼎沸一点也不过分。
老师早就习惯这种场合了,看也不看的走向内科专家门诊门前,门口有个液晶屏幕,显示着医生专家信息,以及挂号排名。
“中医内科。”老师看了看门牌,确认后敲了敲门。
“进来。”
老师打开门,对着老中医点头恭维道:“郭教授,学生们来了。”
“都进来吧。”
叶飞等人进入门诊,空间很宽敞,40平米左右,中间有一张办公桌,上面有电脑,听诊器等工具,郭教授是个50岁左右的中年人,在学校里任职,讲的就是中医内科,大部分学生都认识他。
“郭教授好。”
“一会都靠边站,认真听患者讲述,少说话。”
学生们齐刷刷走向办公桌后面,这后面还有空间,有一张病床,还有书橱文件柜,里面有不少文件和证书,墙上挂着好几个妙手回春的锦旗。
同学们很知趣的站在郭教授身后,校务老师在一旁严阵以待。
墙上的挂钟准时准点到达8点,外面的声音突然杂乱起来,随着郭教授慢条斯理的按动电脑,第一位患者开门进来。
“大夫好。”
“好,进来坐。”
一对中年男女搀扶着一位老奶奶走进来,老奶奶看不出多大年纪,满脸的皱纹,肤色发黑,头发花白,目光无神,眼球发白。
中年男女应该是老***儿媳,搀扶着老人来到桌子前坐下,男人把手里的挂号单据,以及病例放下,脸色沧桑带着愁容。
郭教授接过病例,开始对话:“您今年高寿?”
“87啦。”老奶奶说话的时候,露出一口残缺不全的牙齿。
“87,您老看着身体还行,哪里不舒服啊?”郭教授不愧是老专家坐诊,和蔼的开场白,不经意的问话就跟患者打开了良好的交流方式,并且随着讲述,也才逐渐的进入病情正轨。
模拟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学校里,同学们都懂,之间模拟问诊回答都带着专业词,可患者的回答总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透,想分辨病症全靠经验。
当然,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进屋的时候就看见了老人的状态,青光眼,白内障,从枯瘦的发黑的皮肤分辨,她的身份是农民,仔细闻一闻,身上还有些穷酸味,这可不是埋汰谁,中医的闻,也是能闻出很多道道的。
就拿气味来讲,都市人就算不喷香水,也会化妆,最起码在脸上擦个大宝什么的,这味道自然而然的就带着一丝香气,但农村来的患者,生活条件不是特别好的情况,就比如眼前这位老奶奶穿着一身黑色棉袄,袖口多处磨损,身上到处可见油腻污渍,肩膀满是头屑,想想这身上的味道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