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文博,你估计会是什么情况!”
夏文博摇摇头,这莫名其妙的状况,夏文博真还一点都猜不出来。
张总在旁边有点等不及了,敲着桌子喊:“柳儿,柳儿,你是到城里娶买酒呢,还是准备酿酒呢,还叫不叫人喝酒了。”
楼下柳儿答应了一声,说马上送过来。
夏文博白了张老板一眼:“你急个毛啊,又不等着生孩子!”
“切,喝酒不积极,思想有问题,你看看你们两个,愁眉苦脸的样子,不就是书记谈个话吗,至于吓成这个样子?哎,看着你们当官,真他么的累。”
夏文博和万子昌相视一眼,都苦笑一下,当官有时候真的很累。
“喝酒,喝酒,万书记,不想这些事情了,我们先把张老板灌翻再说。”夏文博呵呵的笑着说。
万子昌也暂时放下了心里的疑惑,说:“就他那酒量,还用我们灌!你太高估他了!”
万子昌说的也是,这张老板好酒,但酒量不大,一喝就多,一多就醉,一醉就显出酒后无德的人品来。
今天也是一样的,喝了没多少,一瓶都没喝完,张老板有点醉意了。
他看见新来的一个女服务员长得水灵秀气,就想跟人家开个荤点的玩笑,想占人家个便宜。
张老板笑嘻嘻的问女服务员:“哎,这位小妹,我看咱们俩长得挺像啊,简直就像是兄妹一样!我想,是不是你妈妈以前在我们家住过呀?”
女服务员也不含糊,立即回答道:“是吗?咱俩长得像吗?我妈没出过远门的,那有可能是俺爹曾经在你们家住过。”
酒桌上的夏文博和万子昌全都愣了一下,酒桌上轰堂大笑,笑得桌子上的盘儿、碗儿都乱打颤!这到底是谁占了谁的便宜呢?
很明显,是张老板讨了个没脸,吃了个哑巴亏,张老板脸色惨绿,他饶是没打着狐狸,还让狐狸给臊了一下,羞得头都抬不起来啦!
这样闹腾了几个小时,天色擦黑的时候,张老板才被他带来的几个手下抬着上了车,这小子上车了,还嘴里不断的喊着什么,好像说人家女孩的老妈就是在她家住过!
夏文博笑的腰都直不起来了,连连的摆手,让他们赶快开车,这丫的在耽误一会,谁知道他会说出什么更难听的话来......
第四百四十二章:诗一样的名字
第二天一早,天刚麻麻亮,金庙村支书刘旺才就带着十多个人,赶着十多辆牛车,到了乡政府,前些天夏文博让李修凡到县苗圃去沟通了一下,赊欠了一些新型嫁接的板栗树苗,昨天苗圃把树苗送到了乡政府,刘支书是带人往山上搬运的。
村民们兴高采烈的搬着树苗,刘支书就到了夏文博的办公室,说了一堆的感谢的话。
“呵呵,老刘啊,你也别光顾着感谢我了,我已经安排伙食上给大家做了一些热粥,馒头,你们赶了一晚上的夜路,先吃点饭,暖暖身子,在装车走吧!”
“哎呀,哎呀,这咋好意思呢,让乡里解决了树苗,还蹭乡里的饭!”
“这有啥不好意思的,我去你们金庙村,不也是吃你们的饭吗,快去吧!”
乡政府的通讯员小李带着刘支书他们到伙食上去了。
夏文博这才得空洗漱一番,泡杯热茶,喝了起来。
等金庙村的人吃完,开始装好车,也就到了上班的时间,万子昌匆匆忙忙的到夏文博的办公室,两人嘀嘀咕咕的商议了几句,万子昌便带着车道县城去了。
刚才院子里还熙熙攘攘的,到处都是人,这会也随着金庙村的人车离开而逐渐安静下来,政府的干部们都各忙各的了,夏文博心里却有点恍惚,对万子昌突然被段宣城找去谈话,夏文博一直也想不出其中的道理,心里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担忧。
他伸一个懒腰,打个哈西,今天被金庙村的人这样一折腾,起得太早了,还是有点困。
今天由于卢书记和万子昌都不在,夏文博本来也不想出去了,就在办公室看看资料,文件什么的,但看了没多久,一份资料引起了夏文博的关注,他渐渐的沉重起来,好一会,才凝重的合上了这份资料,点燃一根香烟,深吸一口,然后朝窗外吐出一个烟圈。
他拨通了办公桌上的电话:“汪乡长,麻烦你来一趟!”
压上电话,夏文博若有所思的抽完一根烟,外面便响起了敲门声。
汪翠兰满脸笑容的走了进来,客气的招呼:“夏乡长,今天没休息好吧?”
“是啊,脸色有点差吧!”
“嘻嘻,没有,没有,还是人见人爱的小白脸!”
夏文博哈哈一笑:“汪大姐啊,呵呵,你真会说笑,我可是想和你谈谈工作,你不要把我说的晕晕乎乎的,忘记和你讲啥了!”
“咋会呢,我可不是奉承人,我实话实说嘛,对了,听说昨晚上张老板下来了,请你们喝酒咋就没叫上我?”
“我让他叫你的,他说没打通你的电话!”
汪翠兰恨恨的哼了一声:“屁话,他根本都没给我打电话!奥,对不起啊夏乡长,我不是骂你,我是骂他!”
夏文博一笑,心里知道张老板和汪翠兰两人有些扯不清的纠葛,也就不想继续围绕这个话题谈下去了,便摆摆手,说:“你看看这个资料!”
说完,拿起桌上刚刚看完的那份资料,递给了汪翠兰。
这是一份东岭乡国土资源所和乡政府联合调查的报告,上面写着关于黄沙村和南岗村一带采石场的若干问题。
报告已经出来大半年了,但夏文博一直都没有看到,这次是从高明德审阅处理的文件中无意间看到了,对黄沙村和南岗村一带的采石场,夏文博只是听说过,有几次本来想看看,但一个是过去他没有分管这块工作,不便于插手,在一个,最近实在太忙,根本没时间过去。
“汪乡长,从资料上显示,黄沙村、南岗村一带采石场共有八家个,其中村办的占三个,村民自发合伙办的占两个,外来商户承包荒山开采的占三个,累计年产石材六万余方,产值几百万元,为乡里增加税收二十余万元。你了解这个情况吗!”
汪翠兰点点头:“大概情况就是这样!你觉得他们上交的少了?还是?”
“少,真的很少,很少,但我觉得还不完全是钱的问题,总资料上看,那里疯狂滥采的情况很严重,尤其是严重破坏山林、破坏生态平衡,正如这份报告中写的那样,如此下去,两个山村在那里的采石业已搞了几年了,而且往后还得搞好多年呀,这样一年一年累计起来,岂不要产出一百余万方石材?到那时,黄沙村、南岗村一带的山头岂不挖平了?”
“这倒也是,但这两个村的大部分收入就是靠这个啊,乡里曾经也研究过想要保护山林,保护环境,但考虑到这两个村的具体情况,最后也只好听之任之。”
“汪乡长,我听说黄沙村、南岗村一带的采石场挺赚钱的,你对那里了解吗?你去过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