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
彼一时。
贾东旭没出事。
一切安好,易中海还是那个尽心尽责的师傅。
这出了事。
没死。
却变成了瘫子。
原本具有的替易中海养老送终的价值,随着贾东旭变瘫也付诸东流。易中海还会因为他是贾东旭师傅这层关系,必要的时候,不得不违心的接济帮扶贾家。
没有实质性的好处。
却还要真金白银的付出。
这样的事情。
莫说易中海,就是换成她贾张氏,也不会做。
“易中海,你别想撇开我们!”
贾张氏心中暗自发狠,秦淮茹不知道的事情,她却清楚,当初何大清为什么走,不就是因为易中海和聋老太太两人联手使坏嘛。
要不是她贾张氏关键时候能豁的出去,满大院的撒泼,四合院内估摸着都没有贾家的容身之地,贾东旭的工作也不会保住。
“我不会让你如意的!”
贾张氏把目光投向了那个紧闭着屋门的房间。
做完手术的贾东旭,此时就在那个404号牌的房间内。
根据医生给出的说法,手术非常的成功,贾东旭也保住了一条命。
这是事实。
也是前提。
在保住一条命的情况下,究竟是变成没有知觉的木头人,还是一个吃喝拉撒睡都要有人照顾的瘫子,需要看贾东旭能不能在今晚醒过来。
醒来。
贾东旭瘫在床上,吃饭、拉屎、穿衣服等等之类的事情,都要有人照顾。
醒不来。
贾东旭一辈子睡在床上,喝水、撒尿、翻身等等之类的营生,依旧需要有人来帮忙。
双方的区别。
一个是活死人。
一个是半死不活吊着一口气的废人。
“秦淮茹!”贾张氏心中暗道:“你也休想甩下贾家!”
棒梗八岁,小铛六岁,这两孩子都能照顾自己,只要给口饭吃就行,刚刚满月的槐,是彻底离不开人,瘫痪在床的贾东旭,也得有人照看。
贾家能动的大人,满打满算也就两人。贾张氏算一个,秦淮茹算一个。要么留秦淮茹在家照顾贾东旭和槐,要么秦淮茹出去找活干。
就秦淮茹那张狐媚子的好看脸颊。
出去干活。
贾东旭的脑袋上,怎么也得添加点东西。
贾张氏纠结的根源,可不是秦淮茹给贾东旭脑袋上戴绿帽子,她担心秦淮茹会丢下孩子和贾家人,不声不响的跟着男人跑了。
可不是贾张氏在危言耸听。
这事情极有可能发生。
她们这帮老娘们,坐在一起闲扯淡的时候,不是聊谁家的媳妇过不下去,跟着谁谁谁跑了,就是谁谁谁家的媳妇,被男人打了一顿后,趁着男人醉酒的机会,卷着家里的东西溜了。
秦淮茹真要是跑了。
贾家的家庭重担,便全都压在了贾张氏的身上。
好吃懒做了这么些年。
让贾张氏去干活养家,等于要了贾张氏的狗命。
秦淮茹的重要性,一下子凸显。
现在是贾家离不开秦淮茹,不是秦淮茹离不开贾家。双方的原本角色关系,一下子反转了。面对秦淮茹,贾张氏再没有了昔日那种高高在上,你秦淮茹嫁入贾家,是享了我们贾家福的自我恩人感觉。心态和认知,产生了一种为妙的变化,
晓得贾家不是了之前的贾家,不想被贾家重担压垮身体的贾张氏,想让秦淮茹跟她一块分担贾家的重任。
享福的时候,没我的份。轮到受罪了,你想起了我。
为了不让秦淮茹产生这种逆反心理,也为了不吓跑秦淮茹,贾张氏才会泛起与秦淮茹好好说话的心思来。
牵头要牵牛鼻子。
贾家现在的境况,容不得贾张氏再继续以恶婆婆的高姿态拿捏秦淮茹,她想把前面的恶字换成好字。
当个好婆婆。
以好婆婆的形象牢牢的拴住秦淮茹,让秦淮茹给贾家付出一切。
必须要改变贾张氏在秦淮茹心中的形象,只有这样,秦淮茹才能念着贾张氏的好,不舍弃贾家,去追寻自己的幸福。
就秦淮茹的姿色,虽说生了三个孩子,真要是放出风声,说她要改嫁,贾张氏别的人不敢保证,最起码院内有一户至今没娶媳妇的光棍,会举双手的高呼着他要娶秦淮茹。
此人不是别人。
正是贾家对门的傻柱。
由于某些未经大脑思考的流言蜚语。
都说傻柱不娶媳妇,是因为秦淮茹在进四合院相亲贾东旭的当天,其相貌便已经彻底征服了四合院战神傻柱的心。
傻柱本想横刀夺爱,上演虎口夺食,把秦淮茹从贾家抢婚出来的大戏。
没想到秦淮茹和贾东旭相互看对了眼,易中海又是他们两人的媒人,傻柱只能将这份爱慕之意深藏心底,默默的关注着秦淮茹,祝福着秦淮茹,爱屋及屋的连带着对棒梗、小铛、槐三人,都喜欢的不行。
明明是未经证实的虚假谣言。
街坊们却偏偏都信了,贾张氏也是其中一员,贾东旭没出事前,各方面盯梢秦淮茹,就是基于这方面的顾忌,担心秦淮茹会跟傻柱擦出爱的火,给贾东旭头上戴绿帽子,给贾家抹黑。
贾东旭出了事,贾张氏再要是对秦淮茹不好,秦淮茹只剩下跑路一条道可走。
改嫁了。
凭什么搭理你贾家。
没有秦淮茹的贾家,还能是贾家吗?
秦淮茹很重要,关系着贾家今后的幸福生活。
当了这么多年寡妇,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贾张氏的手段远不是秦淮茹所能抗衡的,稍微一考虑,心中便有了办法。
“回去吧,这里我守着。”
秦淮茹脸上闪过了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
她其实想离开,只不过一想到屋内躺着昏迷不醒的贾东旭,有可能一辈子醒不过来,外面守着婆婆贾张氏,自己身为贾东旭的媳妇,这般要紧关头,回四合院,即便事出有因,也会被人们传闲话。
她饿。
贾张氏不饿吗?
她困。
贾张氏不困吗?
“妈,你回去休息吧,我在这里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