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歌与曾参两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都是在谈论《论语》。就是上茅厕,两人都是一起去的,一边上如厕一边说话。
曾参这次是专门来的,所以!他横下一条心来了,不把整个《论语》校正完成他是不会走的。因为是有备而来,所以他不得不抓紧时间早日完成计划。要知道!他是家族中的管事,家族中的货栈还要他打理。
子思也知道曾子有事,懂事的他自然是不会过来打扰的。再则!他虽然知道自己是由曾子照管,可平时的时候曾子是很少与他亲近的。所以!与曾子还不是那么地亲近。
这几天!子思一直住在方勤这里。要是觉得无聊了,就去学堂那边听课。课余时间以及晚上,他都跟小燕在一起。
方勤得知曾子来的目的,是要在这里住几天,自然是高兴得不行。这样!她就可以与子思在一起。每天的她,除了做好吃的外,就是给子思买这买那。就光衣服,就买了一大包袱。外套两套,衬衣两套。另外!还有秋装和夏装。鞋也买了几双,有晴天穿的,有雨衣穿的,有家里穿的,有出门穿的。
总之!无论她怎么做,都觉得不够。真的!比亲娘还要亲。
这几天,微儿除了站岗外,那就是烧开水,给两人提供茶水、热水。饭食方面,不要她操心的。不仅不要做饭,还吃别人的。因为子思来的时候,曾参以子思的名义给大家送了礼物。所以!收了礼物的人家,都是要做饭菜给曾参吃的。
因为知道曾参是来有事的,所以就没有来叫曾参去家里吃了,把做好的饭食用食盒提了过来。
乐歌的儿子多,一家吃一天,就够曾参吃几天了。所以!微儿无需做饭,只管站岗。
解读完“公冶长篇”,两人继续往下一篇解读。
下一篇为“雍也篇”,也一样是对话体。
为何叫“雍也篇”?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以开篇“雍也”两个字为名。
“这篇讲的是什么内容啊?”乐歌看了一眼《论语》,然后把竹简放下,问曾参道。
“乐伯伯!”曾参把《论语》拿了起来,扫了一眼。一扫之下,他什么都想起来了。
“说吧!”
“是!”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什么意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解读道:“孔子说:“冉雍这个人,是块做官的材料。”
“冉雍是谁?”乐歌问道。
“先生的学生。”
“你先生就喜欢这套啊!吹嘘自己的学生,到处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做官!嘿嘿!”乐歌笑道。
冉雍,字仲弓。公元前522-?人,鲁国陶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
南面: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这里喻指官位。
“乐伯伯!”
“好了!好了!继续往下读!”乐歌摆了摆手背,说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回答道“仲弓(冉雍)问先生: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先生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洁,不烦琐。仲弓说: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简明扼要、干净利落的行事方式,来为百姓处理政务,这样做是不是就可以了?而以轻慢草率的态度,只求简单,怕麻烦,简单随便的处理政务,这样做是不是太简单、太不负责任了?。先生说:冉雍,你这话说得对。我说的是前一种!”
“桑伯子是什么人?”乐歌问。
曾参摇了摇头,说道:“我不知道!这些资料是我听他们说的!”
“哦?”
“先生主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因为先生没有说清楚,造成了仲弓理解上的错误。仲弓只好对先生说了一下自己的理解。先生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承认自己没有把话说清楚。”
“嗯!好!继续往下读!”乐歌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哦?”乐歌打断道:“这一篇专门写冉雍(仲弓)的么?”
“不!不是!乐伯伯!”
“嗯!继续往下念!”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应道:“鲁哀公问先生: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先生回答说: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颜回的,他最好学。他还有这些优点:他从来不迁怒于别人,也从来不犯同样的过错。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我的学生中,再也找不到象他那样的人了,没有谁算是好学的。”
“这?”乐歌应道。
想起颜回,乐歌心里很难过。颜回是一个老实人,也很勤快。给他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唉!此话表露出先生对颜回不幸早逝的婉惜。”
“往下读!”乐歌摆了一下手背,说道。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释道:“先生的学生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子华的母亲向先生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先生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先生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先生说:子华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呵呵!”乐歌笑道:“从这一段开始,才是你这篇‘雍也篇’的主要内容、意思吧?”
“乐伯伯!”
“子华是谁?”
“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先生的学生,比先生小42岁。”
“哦!”乐歌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