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二百五十二章 李代桃僵 1

作品:锦衣卫创始人|作者:小古董儿|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05-06 04:53:58|下载:锦衣卫创始人TXT下载
听书 - 锦衣卫创始人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无意中发现了陈友谅打算与张士诚暗通款曲,朱元璋当为之庆幸,他只要做好准备,防备两相遭受到夹击便好。可这样被动的防御,并非是朱元璋所愿,毕竟老话常说:有千日做贼,却没有千日防贼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破坏他们的阴谋,将他们打疼、打怕。

“看起来,龙湾一战还是不够陈友谅肉痛的!”朱元璋在想,是否能够借助今日打探到的情报,再让陈友谅栽一个大跟头。

不过这件事情要快。而今张仁两个被困在金陵城已过旬月,若再拖延下去,陈友谅有所察觉,他们一切的努力可就都白费了。

朱元璋就此事先与李善长商议过。可讨论过后,却仍旧不见个主意。毕竟,李善长的长出在与精通政事,能够将金陵城乃至各地官吏、百姓整顿得井井有条,却并不善于这种权谋。

当然,他也有作为“人精”的一面,可而今却是适时的将那一面隐藏了起来。毕竟,人不能过于优秀。若他将一切优点都占据了,那么让刘伯温怎么活?

就好似刘伯温,若非朱元璋亲自指派,他对李善长的政务从不插手,就甘心屈居一个小小的谋士。

在李善长这里问不出个什么,就只得依赖刘伯温了。这老家伙老谋深算,总是有令人想不到的妙计。而且,若不在徐达回金陵之前私下里商议出格结果,难道要让朱元璋手足无措的站立在众将面前吗?

“刘先生请坐!”在商议正事之前,照例会寒暄几句。“过了年,标儿也就五岁了。我想着,是否该给他找个先生,让他识字了。咱小时候家里穷,就这几个字也是在庙里习来的,所以我想让标儿早早习得一身的学问。遍观军中,也就要数善长和伯温你的学问最高了。”

“而善长忙着他那一摊子事,难有个空闲,就更不要说教孩子了。所以我想,就让标儿认您为先生,由您传习学问。刘先生觉得怎么样?”

“学生惶恐!”刘伯温推脱道:“大公子的事,应当找一个德高望重的儒林大家传习学问,学生万万不敢逾越。”

“你怕什么?”朱元璋心里不痛快了。难道说自己的孩子做你刘伯温的学声,你还委屈了不成?“刘先生是怕我这孩子难以管教吧?刘先生放心,你是打也打得、骂也骂得。”

看起来,朱元璋是认准了刘伯温不可。他越是推脱,朱元璋就越是固执。

一愣神的功夫,刘伯温来了主意。“大帅,学生的这点本事多出自玄门之中,而大公子将来尊贵,能为其师的,也必为儒林正宗。这样,学生举荐一人,当能够胜任。”

“你说来听听。”朱元璋的确是相中了刘伯温的学问。不过这老家伙说的也在理。自己的儿子,若要学,便要学个堂堂正正,容不得半点的“歪门邪道”。

刘伯温道:“学生举荐的人,也是浙江人士,名叫宋濂,祖居金华潜溪,和学生还有章溢、叶琛两位有“浙东四友”之名。这个名头,不过是士林中传笑而已。不过这位宋濂的学问,学生确实甘拜下风。”

“宋濂?”朱元璋道:“这个名字我好想有些印象。汤和部胡大海攻克处州,而后汤和在地方上任命了数名官员,好似其中便有这宋濂和叶琛两人。如此说来,倒也省事了,我派人给汤和修书一封,让他调宋濂来金陵就是了!”

看起来,朱元璋已经同意了刘伯温的举荐,也算是放过了这个老家伙。

而实际上,刘伯温才学并不差,教一个小孩子也绰绰有余,但他却不想如此。这看似不过是教书的一件工作,可背后所牵扯的,却并非寻常。

按照如此发展下去,朱元璋将来必然是会称帝的。而其称帝之后,长子朱标便是太子。按照历朝的规矩,朱标之师,朱元璋登基后,必然要封为“太子少师”。等日后太子登基,便进而一步封为“太师”。那可便是位列三公了!

如此,当算是富贵无比,广宗耀祖之事。可刘伯温这人,深谙玄门之道,懂得招摇太过,必不久长的道理。只怕到那时候,自己也活不到太子登基,便会……

所以,他不惜惹朱元璋不快,也要退掉这个工作,而举荐了自己的老相识宋濂。

他相信,宋濂那个一心钻研学问的老学究,会比自己更为适合这个职业、这个位置。

如此,私事便算是敲定了,朱元璋该拉着刘伯温说些正事了。“伯温,你说张仁的事怎么办才好?”

刘伯温道:“学生敢问大帅,是想如何?”

“我想要打!想要打疼他们,打怕他们,让他们不敢在背后搞这些小动作。”

“那就打!大帅麾下的将士,绝对不会弱了陈友谅。”

“只是,咱怕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起来。那咱这金陵城,可是腹背受敌了!”

朱元璋这是当局者迷,而刘伯温就是那个能助他拨开迷雾,帮他清醒的人。“而今,大帅的势力范围整好隔绝了张士诚与陈友谅的势力,更是扣押了张仁,只要我们不放消息出去,张士诚必然还会傻傻的等候消息,做着与陈友谅联合的美梦。所以说,张士诚那方面尚不足为惧。”

“陈友谅呢?那可是咱的大敌啊!”

“陈友谅那里是有些麻烦。我们需要先稳住他。”

“怎么稳住?陈友谅若是等不到张仁和胡兰的消息,怕就稳不住了。”

刘伯温却道:“那我们就让他得到张仁的消息!”

朱元璋拍了下自己的脑袋。“我咋就没想到呢?对,就假借张仁之手,给陈友谅传信一封,约他和兵共夺金陵。到时候,我们再在金陵城外给他布下一个圈套,保管让陈友谅有来无回。”

他想的很好,可刘伯温却又不得不在其兴头上泼下一盆凉水。“只怕没那么容易。陈友谅上次中计兵败龙湾,这一次必然万分谨慎,绝不会但凭一封信便上当。依学生看来,我们要派人潜入到陈友谅军中去,假借张士诚的名义与他们商议出兵的事。如此,这出戏才最像是真的。”

“好、说的太好了!”朱元璋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只待明日徐达回来后,召集齐众将,才好一并吩咐。“伯温,你说让谁办这事最好?”

“大帅独断,学生不敢胡言。不过,此行凶险,所选派之人,务必心思机警,更兼武功卓绝,方才能够不露破绽。而且,此人需要假借张仁的名义跟随胡兰同回和州,所以年纪上也要与张仁相仿才好。”刘伯温已经表现的足够聪明了。若他事事都能够拿捏,岂非盖过了朱元璋的风头?

“好!明日徐达回来,咱们一道商议人选!”

刘伯温点点头,告辞离开。出门去,刘伯温唇角轻笑。“说是等明日徐达回来后商议,可大帅心底却早就有了人选!”他就是如此聪明。

第二日一早,城门尚未开启之际,徐达便带着亲兵快马进了城。一大早的,留守在金陵城中的将领们便应招聚集在帅府。

其中也包括李善长、刘伯温。这两个老家伙并肩坐在一起,颇有几分“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味道。

“伯温兄,今日大帅召集众将,是要商议何事啊?”李善长问。

刘伯温道:“善长兄岂会不知?”

李善长笑了。“当然是为了那张仁的事。只不过,昨日大帅招你进帅府商议,可我们却不知道大帅究竟揣着什么心思,才劳烦伯温兄指点兄弟一番。”

刘伯温道:“善长兄岂会不知大帅?”

李善长也懂得了几分。按照朱元璋的性子,如此一个天赐的良机,断然是不会放弃的。“想来,大帅是想要借此对陈友谅用兵了。否则,便不会将徐帅招回来。”

想到这,徐达到了。一路风尘仆仆,带着铠甲便进了厅上。而这时,朱元璋也露了面,好似掐准了徐达回来的时间一样。

“今天召集你们来,是为了商议对陈友谅用兵一事。”话落,底下的将领们各个振奋。这些人目前虽在金陵修养,却并非是军中闲职,而各个都是一方悍将,只不过是例行轮休而已。如今听说朱元璋要对陈友谅有大动作,各个都想讨个先锋,好再下一城。

“瞧你们一个个的,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听咱说,这次咱们可不是蛮干。前些日子,善长那里抓了一个奸细!”朱元璋示意李善长站起来,为大伙交代一下事情的经过。

包括徐达在内,众将侧耳聆听,生怕落下其中重要的关节。而李善长却也没有过多的废话,可谓是字字皆有用处。

听罢了李善长的话,朱元璋问道:“说说吧,谁人去完成这个任务合适?你们不是一个个都抢着要占一份头功吗?这回时候到了,你们谁敢去到陈友谅的眼皮子底下办事?”

底下没人言语。傻子都听得出,这件事情多么的重要,又有多大的难度。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