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松鼠桂鱼这道菜肴来说,调味汁便是它的灵魂所在,既然酸甜适口,又要薄而稠浓,这对于掌勺人厨艺的考验,可谓是天大的挑战。
甜了,会引起人的腻味,酸了,会引起人的反感,只有恰到好处的混合搭配,才能使食客满意,使自己满意。
食味人间,众生百味,做人做事的道理皆蕴含在其中,味要减三分,路要让一步,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路径窄处,留一点空间余地让他人行走,这样就不会有冲突。
作为生蔬的番茄,无论是在遥远的东方世界,还是在它的西方原产地,都是大受欢迎的一种菜蔬,酸甜可口的味道深得人们喜爱。
相比于西式餐厅多用于餐盘装点而言,番茄在中式餐厅显然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当龙套变成主角,便焕发了新兴的魅力。
只见滕玉将鲜红可口的番茄酱放入碗中,加鲜汤、糖、醋、酒、盐、湿淀粉,不断搅拌使其变为调味汁,放置于一旁备用。
文化,作为根植于物质的存在,失去了物质的载体,文化便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文人墨客所追崇的文化,究其本源正是来自于物质,生活是一个大舞台,脱离实际的文化,是不会发展成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器皿,从古至今便是人们享用美食的器械,而脱胎于器皿的器皿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存在。
心若有光,永生向阳。
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哪怕目前处于人生困境,也要积极勇于面对。
各式的菜肴皆有不同的烹饪厨具,炒锅便成为了制作松鼠桂鱼的最佳选择,旺火烧锅下猪油至八成热,噼里啪啦的油沸声此起彼伏,仿佛是一首华丽的乐章。
鱼肉翻卷从鱼尾处翘起呈松鼠尾巴的形状,滕玉一手拎鱼颈部,一手持筷夹取另一头,放入油锅中稍炸成形。
此时的桂鱼不再是原先那般模样,反而变得略显金黄,而造就这一切的,正是来自油脂的神奇魔法。
然后全身放入炸至呈淡黄色捞起,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再放入复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放在盘中,装上鱼头拼成松鼠形。
此刻的桂鱼成功的华丽变身,外表焦脆金黄,散发出一股混合着酒香和鱼香的味道,高蛋白的鱼肉在高温的作用下,降解成适合人体消化的组织。
而此刻被留在锅中的猪油中,也混合着来自桂鱼的香味,当滕玉将切好的葱段下锅煸香捞出,再加蒜末爆炒,锅中油脂便散发出一股令人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味道。
被安放在蒸锅中的三种食材,也在时间的魔法下味道变得更为浓郁,将富含水分的食材混合物从蒸锅里端出,和准备好的豌豆共同倒入油锅,便再次谱写出一道悦耳的乐章。
水与油,向来就是一对欢喜冤家,无论是在何种状态,二者皆对斥对立,但是唯有一种方式可以使它们共聚一堂,那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厨房。
高温的油脂在接触相对低温富含水分的菜蔬后,便迅速使菜蔬表面的细胞致死,锁住了菜蔬内部的水分,最终在口感上鲜嫩多汁。
此时的菜肴虽未经过任何的调味,但却飘散出食材固有的香味,等到滕玉将调好的调味汁倒入锅中,汤汁将食材紧紧包裹,在旺火的不断作用下,最终化为一股令人神往的味道。
随着火候与时间的演变,锅中汤汁逐渐变少变浓,浓郁的酱汤变得勾人魂魄,引人入胜。
在酱汤中淋入麻油,起锅浇在鱼身上,这道美味的松鼠桂鱼便成功地出现在滕玉的眼前,经过滕玉花刀切割而成的桂鱼,经过油炸之后变得蓬松多味,甚是诱人。
想到卧床等候的佳人,滕玉乐冲冲的端着餐盘向楚木槿的房间走去,丝毫没有任何的停留,仿佛那里才是滕玉的天堂。
俗话说陷入炽热爱恋中的女孩,是没有任何思维和逻辑的,显然这句话说的并不完全正确,陷入单相思的男孩,也是没有脑子的生物。
原来,想要在心仪女神面前表现自己的滕玉,在推开房门的时候便忘记了敲门,径直闯入楚木槿房间的滕玉端着餐盘,双眼目不转睛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一切。
那是一块如同璞玉般晶莹透彻的后背,白皙的肌肤下隐藏着无数引人探索的奥秘,恰到好处的白静里散发着青春的气息,火热的身体中暗藏着**的魅力。
背靠着滕玉的楚木槿在更换衣物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异响的她赶忙拉起被子用以遮挡,回头凝望的目光中满是愠怒羞恼,显然是对自己走光的事情甚是介怀。
可是当看到滕玉后,本该恼怒的楚木槿却丝毫发不出任何的脾气,就这样两人一坐一站对视许久,丝毫没有任何的违和之处。
此时的滕玉尚在回想刚才的一幕,不自觉中流露出痴迷的神色,俗话说秀色可餐,强忍着腹中饥饿的滕玉瞬间忘记了饥饿,呆呆地看着楚木槿。
对于呆滞的滕玉,楚木槿也不知说什么是好,多亏的滕玉有来自楚木槿好感加成,否则在走光的瞬间,楚木槿的叫声便会引来所有人的围观。
“呆子,你先出去,等我换好衣服你再进来?”
看着傻傻的滕玉,楚木槿不禁嫣然一笑,这笑容在滕玉的眼里,那便是冬日的暖阳,融化了他所有的冻结。
此刻的滕玉仿佛是马戏团里滑稽的小丑,手足无措的模样惹人捧腹大笑,当滕玉端着餐盘拉开房门,便看到所有人都站在门口凝视着自己。
“滕玉,你小子不行啊!前后没有十分钟,这么快就完事了?”
只见玄天一脸窃喜的盯着滕玉,言语里的调侃之意显而易见,绝对是报当时的byt之仇,滕玉也不禁感到无语,不动脑子地说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后悔的话语。
“老头,你想试试吗?实践才能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