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章 前往兖州

作品:关陇|作者:龙湖泛舟|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05-02 03:43:44|下载:关陇TXT下载
听书 - 关陇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车轱辘轻轻在官道上驶过,传来阵阵“碌碌”之声。过完了年,张韬便跟大哥动身前往济阴冤句参加外甥的满月宴,顺势接回姊姊到家过几天。

从洛阳前往冤句有两种走法,一是水路、二是陆路。

走水路的话,是可以直接在城南洛水码头上船的。经洛水入河水,过荥阳后进入汴水,然后再进入济水,顺济而下直达冤句。

正常情况下,走水路更加便利,不但省去了颠簸之苦,还能够欣赏两岸风景。更何况本身一路顺流,再加上冬季乃是西北风,全程比陆路要节省很多时间。

无奈今年入冬以来洛水结冰,一个月期间也没几天解冻,能否通行全看老天脸色。为了防止耽误行程,只好走陆路。

走陆路的话,则有三条官道。一条乃是从富平津过河后,沿着河水北岸的官道一路向北,经河内郡之温县、平皋、武德,汲郡之修武、获嘉、汲县,在汲县之延津、文石津或者棘津再次渡河,折向东南,经濮阳国之燕县、陈留国之长垣、祭城(这里作为地名读zhà,若作为姓读zhài),直达冤句。

当然,也可以从洛水北岸的官道一路向北,在成皋渡过洛水,经成皋关进入荥阳郡,然后一路向东,经陈留国之酸枣、封丘、济阳到达济阴郡之冤句。

第三条路则是到达荥阳后,在厘城顺着汴水官道经陇城,到达中牟的博浪沙和官渡,然后经陈留国之浚仪(开封)、小黄、济阳到达目的地。

第一条路线太远,第二条经过渡口太多,第三条路太偏,再加上东吴灭亡后,迁来了大批流落在江左的原籍人士,最近有点不太平。三条路都有各自的缺点。思考再三,张祎决定从第条一路前往冤句。

因为第一条路虽然远,渡口却最少,道路最平坦,沿途也最繁华,人烟密集,安全上更有保障。所以走起来,反而可能会比其它两条路线更早到达。尤其是富平津有过河浮桥,乃是泰始年间杜预主持建造,从此地经过河水最为便捷。

此行总共有五个人,除了张韬与大哥张祎,还有张孟的长子张大牛。另外两人一名张雷、一名张武,均是他府中的下人。大牛驾着马车,张雷、张武二人则骑着马一前一后护卫。一行五人除了张韬以外,都是年富力强的成年人,一般的小毛贼也不敢招惹。

一行人从洛阳东阳门出城,经偃师、过富平津进入河内郡,如今温县就在眼前。但是看着温县城外的情景,张韬不由一阵失落。

一路上,张韬裹着狐裘,不断掀开窗户,冒着寒风观察,才知道所谓的“繁华”只是相对而言。在洛阳城尚且不觉得有什么,毕竟作为大晋京城,乃是全国百姓心目中最向往之地。出了京城才发现这个时代与后世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

温县乃是皇族司马氏的宗族所在地,也是司马氏的郡望之所在。他原本以为应该会非常繁华,现实却告诉他,此地不过与后世一般比较繁华的城镇类似。

他不由低声囔咕道:“这个时代,不知何时才能产生北上广那般有着两三千人口的大都市。”

看着幼弟脸上一阵惋惜的表情,张祎端坐在马车上,淡淡道:“温县虽然繁华,又如何能够与京师相比。你若是到了偏远之地,才会知道洛阳的好……”

他正板着脸告诉幼弟一些常识,说着说着,猛地停了下来,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张韬。发了一会儿呆,尔后摇了摇头,苦笑道:“阿韬,你发什么傻呢!天下怎么可能会存在两三千人口的大都市。我大晋平灭江左,收之民户与图籍,哪怕加上那些未入户籍之奴仆流民,也不过两千万而已。以一城聚集一国之民众,可不是梦话么?”

张韬回过神来,脸上浮起一丝人畜无害的笑容:“小弟昨晚确实做了一个梦。梦到后世有座城市叫做北上广,聚集了几千万人口。而当时的国家,人口多达十四万万。”[注①]

“十四万万?前汉人口最高时也不过六千万,若真到十四万万,却不知需要多少粮食才能养活他们?”张祎看着幼弟明亮的眸子,心下一松。梦话就是梦话,虽然荒诞了一些,倒可以让人浮想联翩。

他却不知,貌似单纯的幼弟,已是小小地撒了一个谎言。

兄弟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张韬想到姐夫卞粹所在的济阴郡,不由道:“大兄,能跟我说说兖州的情况吗?”

“兖州啊?如今江左方平、关陇残破,兖州算是司州之外最富裕的一个州了。当初魏武便是以此州为根本方才成就一番霸业。此州名士众多,只是近世以来清谈之风盛行,颇多放诞之处,有失君子方正之道。”

张祎叹了一口气。兖州作为玄学兴盛之地,当地名士行为何止放诞。由于大晋江山来路不正,兖州的很多士大夫一直采取不合作态度。就如陈留外黄之范粲,魏帝曹芳时为太宰从事中郎。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曹芳被景帝废为齐王时,他穿着代表凶礼出城送别,从此以后不发一言,到现在已经足足二十八年了。

张祎摇了摇头,他儒学出身,心底对于玄学之风及不赞同。但同时对范粲这种遵道而行的老一辈名士又有着发自内心的敬重。

可惜,以目前的舆论势头,以后兖州势必成为玄学重地,而名教可以预见会不断式微。这些话倒不方便跟幼弟提起了。更主要的是,他发自内心地不想幼弟去了解玄学。

“兖州分为八郡国、陈留国以魏末帝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当今陛下圣明,对陈留王并无残害。且允许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只不过陈留王虽然食邑陈留郡,却居于邺城宫室。”

“小弟知道,那日我与父亲一起前往醉花楼,见到赵王世子司马荂。听父亲说,那赵王司马伦当前便为平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陛下确实圣明,至今还不忘‘关照’前朝废帝。”

龙湖注:①古代的亿指的是十万,现在的亿指的是万万。古代十进制的量表为:僧、载、正、涧、穰、秭、京、兆、亿、万、仟、佰、十、两、钱、分、厘、毫、丝、忽、微、纤、沙、尘、埃、渺、漠、糊、巡、臾、息、指、那、德、空、净;

从这个量表中其实可以看出很多传递出来的中国文化现象,比如说被武侠小说常用的时间单位“一刹那”、“一指弹”,用来形容时间极快。那么极快是有多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上面的量词表换算一下。

这个量词表实际上也影响了很多中国文化,产生了一系列文化用词,比如说,贾谊《过秦论》中的,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欧阳修《伶官传序》中说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比如说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等等;

再比如很多次词语,分毫、渺小、漠(模)糊、忽微、纤细、尘埃、一“丝”淡淡的哀愁等等,都是由古代量词表引申而来。由于等级比较繁多,记忆不易,后人便对之进行了简化。很多更大更小的单位消失。更小的单位因为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家就用一些词语去形容就可以了,而更大的量词单位则用数词代替。

比如说,原本代表十万的“亿”变成了万万。原本的百万、千万的“兆”和“京”分别用数词 万的方式取代。“京”城,实际上便是古代所能想象的大词,有一千万人居住的城市,便可以称为“京城”。而现在的“一亿”,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秭”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量词很多都失去了本来意义,成为引申之再引申,换算杂乱。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