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贾南风明白了。难怪今日所有东宫属官均没有前来,原来这是公爹布下的一个局,用来检验太子的学识。
可是都说“知子莫若父”,他这个做父亲的,当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怎样的货色吗?若是不知道,废弃太子之位易如反掌,何必如此劳师动众?若是知道,为何又连一个属官也不留下?若是自己的儿子无法回答上来这些考题,他还有何脸面面对群臣百官?
贾南风思索之余打开题目看了看,发现其中有四道考题,有易有难,以她的家传学识,也不过看懂个大概。
她内心有些发慌,忍不住四处看了起来。可是此时的东宫除了太监与宫女,也只有她们这些妃子。而太子笑呵呵地在一旁看着,浑不知道自己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怎么办?该怎么办呢?
正在此时,她眼前一亮,突然想起了表弟裴頠。由于裴浚的去世,裴頠承袭了巨鹿郡公的爵位。与此同时,由于其已经到了束发之年,正式被朝廷授予了太子中庶子的职位,也算是东宫的属官之一。
只是裴頠毕竟面临丧兄之痛,朝廷准了他三个月的假期,并不用时时前来东宫报到。对于这位表弟的才学,她也是非常佩服的,当下里便叫过身边之人,对其耳语一番。
那宫人听毕,躬身退了出去。不多时,便有两名太监离开东宫,骑马奔向裴府。裴府位于步广里中,而步广里则在洛阳城东北,与东宫相距非常之近。
裴府之中,裴頠听完太监的禀告,皱着眉头打开手书,不由读道:
“自昔帝王,必有制作,所以隆基天命,器辩神奸。至如或铸昆吾,或迁郏鄏。虞邱之说,尚疑周汉;楚子之问,未详轻重。通明旧史,幸为指陈。亦有弗父勒铭,仲山传器,得于何代?显自何功?鱼游之旨安施?雉颂之文奚戒?兼言鼎鼐之异,及显家国之宜。”
第一道考题虽然读着复杂,实际上不过是考察一些基本常识。
题中说的是自古帝王都有一番作为,这些作为都是为了彰显天命,延续祖宗基业。便如周穆王伐昆戎,昆戎献昆吾剑,让成周无比强大;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周王室江山倾覆,周平王迁都郏鄏(即洛阳),成功保存了社稷。
所以作为帝王继承人,这些年你学习史书,要牢记先贤的事迹。
至于虞邱与楚庄王,虞邱是楚庄王时期令尹,被目为贤臣。楚庄王为了富国强兵,夜以继日地与之探讨,往往废寝忘食。然而王后樊姬却告诉楚庄王,虞邱并不是贤臣。她拿自己做例子告诉楚庄王,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楚庄王的起居,这些年推荐了许多德才兼备的女子入宫,而虞邱这些年却连一个贤臣都没有推荐上来。
当虞邱听到这番话后,日夜恐惧,最终推荐了孙叔敖,帮助楚庄王称霸中原一举问鼎周室。而楚庄王问鼎的时候,却被王孙满批评鼎乃重器,作为诸侯没有资格询问。
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告诉太子,分辨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
然后考题仍然通过典故进行了一系列询问,让太子给出答案:弗父何与仲山甫都是什么时代的人?他们如此有名都是因为什么功劳?如果你想要鱼一样悠游于水中,该怎么去做?如果有人给你拍马屁,专门歌功颂德,你该怎么克制自己?什么是“鼎”,什么是“鼐”,二者有何区别?再说说还有哪些措施能够让国家发展壮大。
裴頠摇了摇头,弗父何乃是孔子直系祖宗。作为宋湣公长子,最终让位于弟弟宋厉公,自己做了宋国上卿。而仲山甫作为周太王后裔,到了周宣王时代已经分化为一介平民。然而他最终成为宣王卿士朝廷百官之首,建立姬姓樊氏,成为樊姓之祖。
这道题大而化之,只要熟读五经,解答此题不过易如反掌。当下并不在意,而是看向了第二道题:
“汉宣中兴,丙、魏为相,后之人言为相之贤者必稽焉,宜其有兴树之业显于世也。及观其纪传,亦无他功德,相独有《明堂月令》一章,吉之事大概而已。不识丙、魏之所以得贤于后世者,可得见乎?”
裴頠看后有些意动。相比于第一道题,这道题多少带有一些难度。说的是汉宣帝中兴大汉,丙吉与魏相做了丞相。都说做丞相的人都是大贤人,尤其是那些有好名声的丞相,无一不是为后世做下了范本。但是看了二人的传记,好像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大事。魏相在位期间,好歹还找人编写了《明堂月令》,丙吉纯粹是天天点个卯。我不知道这两个人是怎么在后世有那么大的名声的,你知道吗?
也不知道撰写考题的人是何心思,竟然出了这样的考题。即便是他,一时之间也被难住了。要知道丙吉与魏相均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在麒麟阁诸人中的功劳仅次于霍光、张安世、韩增与赵充国。
他忖思良久,苦无对策,于是又将目光看向了第三道题:
“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顷,塞垣夕版,战士晨炊,犹复城邑河源,北门未启;樵苏海畔,东郊不开,方议驱长毂而登陇。建高旗而指塞,天声一振,相吊俱焚。夫春雪畏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眷言筹画,兹理何从?”
自从去年平定江左,百姓都以为天下已定。然而西有胡羌骚动,北有鲜卑滋扰。所以陛下去年才让上庸侯唐彬挟伐吴之威都督幽州。
这道题中,说的便是打仗必然会死人,杀人有违天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最近边境有些不太平,朝廷正在讨论征伐之事。如果能通过外交努力,实现罢战息兵,那是最好的。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
“还真是一道比一道难啊!”裴頠叹了一口气。
看到第三题,他已经隐隐感受到压力。也难怪表姨姐会派人过来让他代笔。若真是让太子作答,只怕第一题便答不下去。
而第四道考题则是难度最大的:
“人君奉天命以统亿兆而为之主,必先之以咸有乐生,俾遂有其安欲,然后庶几尽父母斯民之任,为无愧焉。”
夫民之所安者、所欲者,必首之以衣与食。使无衣无食,未免有冻馁死亡、流离困苦之害。夫非耕则何以取食?弗蚕则何以资衣?斯二者亦王者之所念而忧者也。”
今也,耕者无几而土地众,蚕者甚稀而衣者多,又加以水旱虫蝗之为灾,游惰冗杂之为害。边有烟尘,内有盗贼,民受其殃而日甚一日也。然时有今昔,权有通变,不知何道可以致雨旸时若?灾害不生,百姓足食足衣,力乎农而务乎职,顺乎道而归乎化?”
子当直陈所见所知,备述于篇,朕亲览焉,勿惮勿隐。”
听口气当是陛下亲撰,有别于其余三道,而是赤果果地对于治国才能的考察。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考验了。若是太子能够回答得当,只怕以后再无人可以轻易撼动太子地位。一旦太子得势,自己作为未来皇后的姻亲,再加上家世的衬托,未来出将入相将是易如反掌。
想到这里,他有些激动。铺开丝帛,思量再三,将第一道考题的答案写了上去。写着写着,顿时又有了第二道题的答案。
那丙吉与魏相最大的功劳是什么?不恰恰是危难之际对汉宣帝不离不弃吗?汉宣帝作为戾太子的后人,最终能够开创中兴,最大的功劳恰恰来自于丙吉与魏相二人。
裴頠想到这里,顿时明白了陛下这次考验太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测试太子才学,更是为了告诉太子该如何在危机中求生,做一个成功的帝王继承人。
他再次叹了一口气,由衷的佩服起出题的人来:“不知道是荀勖还是张华,果然都是城府深沉之辈!”
他提笔信马由缰,很快便将四道考题的答案书写完毕。这些题目虽然有些难度,到底还是难不住他。将答案密封后交给来人,再次拿起案上之书看了起来。
然而在两位太监走出裴府之际却恰巧被裴憬看到。裴憬满腹疑惑,朝着裴頠的书房看了看,又看了看太监的背影,陷入思索之中。
因为这两个太监实在是太面生了。
自从父亲的爵位被叔父裴頠夺走,他在裴府之中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谁知这叔父却假惺惺地做起了好人,上书陛下陈述祖父的功劳,最终为自己要来了成阳亭侯的封爵。
可是区区一个亭侯,又哪里比得上郡公?
“哼!你当真以为我会感激你么?”裴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迅速将全身孝服脱个精光,悄悄地跟了上去,浑不管此时还处于为父亲守孝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