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运河不断的向南走,陈锐的队伍也在这漫长的迁徙中不断壮大成长。
早些天还是一天几十个分散人的增加,但现在每天都有一支或几只流民队伍汇聚到陈锐这里来。
人数不断的增加,陈锐手下的这只队伍的人数也突破了五千人的大关。
但是,人虽然多了起来,实力也在逐渐的壮大,然而陈锐此刻一点也不开心。
无他,盖因粮食。
什么是民心,在明末民心就是粮食,小冰河期,战乱,造成了大规模的粮食减产,甚至是绝收。
于是乎,这些原本淳朴到极点的老农民们不甘在家中饿死了,喊出了他们那千年不变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据说,在明末有个官员听说有饥民造反便痛骂这些贱民为什么不呆在家里饿死。
说这句话的官员可以肯定是个不顾民众死活的贪官,赃官。
但这句话不论其真假与否,对整个大明来讲却是有着很大好处的,庞大的饥民起义军如蝗虫般席卷了半个北中国,而他们的起义并没有让自己填饱肚子。
相反,还造就了更多和他们一样的人,纵横北方的饥民将大明在北方的根基给彻底的打断。
可以说,明亡,他们要负一小半的责任,但我们并不能指责他们,因为谁也不想饿死。
谁能让他们填饱肚子,他们就听谁的,以前加入陈锐队伍的流民如此,俘虏的土匪也是如此。
他们不在乎为谁效命,他们只在乎可以让他们苟活下去的那一点粮食。
陈锐的队伍之前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壮大,原因无他。
就是从李家庄带出的那些粮食,可现在人数的增多让原本可以一直吃到南方的粮食没了。
原本,陈锐还打算着加快速度,减少路途中消耗的粮食,可现在看来,这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人数的增多,也让行进速度变的慢了下来,陈锐接收的流民当中可不止有青壮,相反,还有着众多的老弱妇孺,他们的出现让陈锐原本还算满意的比速度慢了下来了许多,但陈锐却不得不接收这些人。
村长刚刚来找陈锐了,隐晦的告诉他如果三天内再不找到粮食队伍恐怕就要断粮了。
队伍中的粮食不出三天就要没了,这一点陈锐十分清楚。
虽说早就实行了控制配给的方式来节省粮食,但依旧阻挡不了粮食危机的到来。
中午,开饭了,相比之前几天的敞开肚皮吃,现在的午饭只能用心酸来形容。
不过,并没有人抱怨什么,即使每人只有一个不大的掺合着野菜的饭团,但处在这末世中苟延残喘的人们皆无一丝怨言。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粮食马上就没有了。
“粮食粮食还是粮食。”夜来了,草草的结束对保安队训练后陈锐便召集了众人开始议事。
与其说是议事,不如说是陈锐的一言堂。
一支五千余人的队伍,其中仅青壮便有就有两千人,这样的规模在明末的河北地区应该算一支比较有实力的队伍了。
了解历史近程的陈锐知道,自五月十二日清军击败闯军返回北京后,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近一步的扩大战领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并没有采取新的军事行动,八旗势力仅局限于京畿地区。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凭借手里的队伍陈锐可以保证自己在河北地区纵行无阻。
但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粮食,陈锐敢保证,如果队伍内断粮超过三天,那么这些原本被聚栊在一起的流民们会被再度分散,即便是李家庄的诸人也是如此。
而要弄到粮食,对的陈锐而言决非易事。
手握一支足有两千人的队伍的陈锐想要搞到粮食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难。
毕竟,军队里没粮,在这个时代可是有许多解决方法的。
关键是学什么人的作法,权衡后,陈锐决定学习闯王的作法,向士绅地主手里抢粮,不,不是,是劝饷。
“尔等作为大明百姓,世受国恩,如今我大明保安队前去抗鞑杀虏,尔等还不速速献上军粮。”
“什么,你说我抗虏为何往南而非向北。你懂什么叫战略迂回,什么叫战略转移吗?”
“不懂,不懂就别瞎问,不然小心你的脑袋。”
打定主意后,陈锐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众人。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跟着陈锐久了胆子明显肥了不少的众人纷纷同意了这个跟流贼无异的作法。
于是,一场会议又在众人的点头和应和中结束了。
虽说这样的作法流贼味十足,像极了李闯有限公司的发家经历,很容易受到士绅阶层的抵制。
但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嘛,资本的原始积累本就血腥的。况且,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陈锐对这种学习太祖打土豪,分田地的行为还是很认可的。
当然,也不排除陈锐的仇富心理,以及对这些自诩为君子的人的鄙视与厌恶。
虽说这么作带有很浓重的流寇色彩,不太正规,尤其是没个正规旗号,这让陈锐有些不喜。
从本质上来讲,陈锐的队伍本身就是流寇,从北京一直往南快流出河间府了。
沿途经过的各个城池,一遇到陈锐的队伍便城门紧闭,搞的如临大敌似的,让陈锐陷入有钱没地方花的地步,搞的陈锐也很郁闷。
说真的,陈锐可没对这些城池有什么想法,就算是白给,陈锐也不会要,这种只要鞑子一出兵立马得凉的地方陈锐是决不会要的。
陈锐可是非常惜命的,可没有光头那种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想法,作为党的接班人,陈锐可是太祖战略迂回思想的坚定继承人。
这不,他正打算迂回到南方组织统一战线后再同鞑子们扛的。
第二日,如同小说里说的那种三更造饭,五更出发一样,陈锐早早的就带着队伍出发了。
一千五百人,保安队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行动,剩下的五百多人则被留下来保护老弱妇孺。
长枪如林,衣甲也不太鲜明。至于阵列嘛!还是不太整齐,毕竟大多数都是刚刚加入的。
得益于老农民的特性,即便是逃难为吧全部家当带上,铁料充足(农具)在老李头和几个铁匠等几十个青壮的日夜赶工所以现在陈锐带的保安队作到了人手一长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