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土木堡之变篇-地球online

作品:地球Omline——总集篇叙|作者:张叔权|分类:综合其他|更新:2024-04-30 03:15:10|下载:地球Omline——总集篇叙TXT下载
听书 - 地球Omline——总集篇叙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在多年前,山西蔚州,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学官在家中踱步,似乎在思考什么。他已经结婚生子,生活上也还过得去。但是他自幼就渴望出人头地,在苦读多年,虽然成为儒士选为了学官,可是迟迟无法金榜题名。自己已经成家,可是立业遥遥无期。在左思右想中,他在考虑自宫。

原来在永乐末年,朝廷颁下一道旨意,大致意思如下:凡是各省各市教育局的官员,如果长期工作表现不好的,可以调到京城当官。

然而,这里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当的是宦官,说白了就是太监。

对于这位小学官来说,好消息是有个飞黄腾达的机会摆在眼前,坏消息是,这个机会不是个好机会。

选择了这条路,若是出人头地还好,如果没有出人头地,不仅要遭受他人白眼,而且日后和自己的妻儿子女更是要天人永隔。

思虑再三下,一狠心,自宫入宫。而这个人就是彻底影响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他就是王振。

宫里的太监多数都是文盲,顶破天识几个字就很厉害了。而这位带着文化入宫当太监的王兄很快引起了宣宗的注意,朱瞻基觉得王振是个人才,便派他去侍奉太子(朱祁镇)读书。从此,王振就和朱祁镇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王振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好老师,在教导太子读书的时候,对其严格管理,以至于太子不敢称呼其名字,而是叫他“先生”。

宣德十年,一代英主朱瞻基驾崩,年仅三十八岁。同年,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

这里有一个冷知识,仁宗的妻子,宣宗的母亲,英宗的祖母。在十一年前,她是皇后;在十年前,她是张太后:而现在,她是张太皇太后。每当失去一个亲人之时,她就提升了一个等级,世界上最痛苦的升级莫过于此。

在宫廷内尔虞我诈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宫外的情况也不太乐观。

正统二年(1437年)十月云南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今云南瑞丽县)。思任发起兵反明,入侵南甸州。明正统三年,朱祁镇命沐晟和方政率军讨伐任思发,史称“麓川之役”。第二年,在大寨击败了麓川兵。

正统六年正月,朝廷命蒋贵为征蛮将军,总领军队,以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宦官曹吉祥监军,徐晞督军饷,发兵十五万再击任思发。十一月大破任思发军,十二月王骥再次打败王思发军队。次年,英宗复命蒋贵讨伐任思发。正统九年春,明军入缅甸追击任思发,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正统十年,任思发绝食垂死,遂斩首,传首京师。

麓川一战,导致国力损耗。从这里不难看出其实朱祁镇不完全是个坏人,他处理政务能力可以,为人经史书记载,也比较勤勉。而且还有他父亲留给他的五位顾命大臣辅佐。这五人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胡濙。

麓川之役只是正统年间大规模战争之一。

正统三年,亦集乃之战;正统六年,丰州之战;正统九年,以克列苏之战。三次大规模北伐。然而最终,最后一场北伐,也是英宗的第四次北伐让大明朝险些重蹈宋之覆辙。

正统七年,王振终于熬死了历经四朝的张太皇太后。杨士奇,杨溥等一众大臣也都老了。属于这个太监的时代终于要来了,

在塞外,在永乐十六年的时候,马哈木的儿子脱欢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他用六年的时间击败了瓦剌其他部落,统一了瓦剌。之后他拥护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为汗,并且开始攻击阿鲁台部。由于阿鲁台当年被朱棣打的太惨了,阿鲁台元气不足,在和瓦剌的战斗中被击败。宣德九年,阿鲁台被脱欢击败,最终死在了大漠之中。

脱欢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物,他绝对不会仅仅想做一个太师那么简单。可惜,他没有机会大展宏图了。正统四年,脱欢死掉了,而代替他的就是也先。也先是脱欢的儿子,也先比他的父亲更加彪悍也更加聪明。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他向西攻击哈密,控制西域通道;向东攻击兀良哈,在正统十年,瓦剌彻底击溃了兀良哈三卫,并且控制了当时的女真族,威胁到了朝鲜。

此时的蒙古已经被统一,也先继承了他父亲的意志,梦想恢复大元天下。

在这之前,明朝和蒙古有这一种微妙的关系。在宣宗时期,就倡议开放边境,和蒙古人做生意来缓解边境的紧张局势。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乏一些奸商出现,故意抬高物价,无可奈何的蒙古人也只能接受。因为明朝的人可以不吃牛羊肉,但是蒙古人不能没有纺织品,不能没有日常用品,这种模式持续到了英宗时期。

到了也先时期,由于蒙古人对于日常用品的需求量变大,朝贡贸易也多了起来。每年会有好几次朝贡,一次来的人就有几千人,牲畜皮毛和马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也先还使了几招阴招,在派往明朝的使者中掺杂了大量强盗小偷,沿路抢劫。这一行为让朝中大臣极为不满,于是一些大臣打算搞点保护贸易的措施。在推行这项政策中,有一个人的积极性最高,这个人就是王振,是的又是他。

王振这个人,一不顾家国,二也没有发神经,怎么会如此积极。

原来,早在之前,每当也先来做生意时都会给王振送礼行贿,后面时间一长,也先把这茬给忘了。这位王大人突然之间便愤怒了,感觉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敬。于是把原先付给也先的金额削去了大半。

也先被激怒了,于是在正统十四年七月,也先率领蒙古骑兵兵分四路,从四个不同方向向大明帝国发起了进攻。其中一路进攻辽东,第二路进攻甘肃,第三路攻击宣府,最后一路由也先自己统领,进攻大同。至此,战争全面爆发。

当这个消息传到京城时,大臣们都很紧张,除了一个人,那个人依旧还是我们的王公公。

先前讲过王振自幼就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名扬天下。而现在机会来了。他怂恿朱祁镇学习永乐大帝亲征。

朱祁镇听从了王振的话,也因为这个决定,让他背负上了“叫门天子”,“大明战神”等称号。

话说,大军动员需要很久的时间来准备,而这位年轻的帝王只用了几天就召集了二十万兵马出征。

当这个消息传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首先上书反对的就是吏部尚书王直,接着是百官还有兵部尚书邝埜和兵部侍郎于谦上书反对。当然,所有反对被王公公驳回。

最终决定邝埜陪同出征,于谦暂时代兵部事宜。这一决定挽救了大明帝国的国运。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七日,大军出征。

在此之前,大同已经发生了一场大战:阳和之战。此战明军全军覆没。

大军在沿居庸关,怀来,向大同挺近,于八月一日到达大同。在阳和之战逃脱的郭敬回来和王振描绘了也先军队的厉害,描绘了战败时的惨状。王振这才意识到,打仗是要死人的,随即下令班师回朝。

王振这个人,有一种来都来了,什么也不干就回去多少有点不得劲的那种性格。于是他决定带着这位皇帝以及二十万大军回去看看自己的老家,蔚县。然而,在大军行进仅五十里后王振突然下令所有部队立刻转向,回到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

王振的理由是:秋收在即,大军经过蔚县,肯定会践踏庄稼。

……天降大雨,大军行进困难,士气低落。在八月十号,大军到达宣府。而也先也看清了这支毫无战斗力的军队,他决定出击进攻,所幸明军也发现了也先的企图。于是立即派出主力部队,五万骑兵余人进行阻击,统帅这支军队的人是朱勇。

结果是五万骑兵在鹞儿岭中埋伏,全军覆没。这个巨大惨败为这位年轻的皇帝带来了三天的撤退时间。八月十日从宣府出发,只用了三日就赶到了土木堡,这里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大军就安全了。

而王振持反对意见,理由是。

“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不入城,就在此处等候。”

八月十四日夜,也先发动突然袭击,明军猝不及防,全军败退。但是由于明军人数众多,也先不敢过于深入,明军趁此结成紧密队形并且挖掘战壕打算长期作战。

在八月十五日,也先派来了使臣,表示愿意和谈。这让王振十分高兴,立刻派出曹鼐参与和谈。对于这种情况,兵部尚书邝埜冷静地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也先的诡计,不该轻信,应该固守待援。

而王振也完成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个蠢事。

“大军立刻越出壕沟,马上转移!”

不出邝埜所料,大军出发仅三公里,也先的军队就出现了。

“铁骑揉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

在长途跋涉,被王振反复折腾的二十万大军终于崩溃。

彻彻底底的崩溃,二十万大军毫无组织,所有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不管你是大将,大学士还是普通士兵,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逃跑。

此战。

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铉,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鼐,张益等五十余重臣全部被杀。财产损失也很严重。

骡马二十余万头,衣甲器械辎重无数。

数十年之积累,数十年之人才,一扫而光。

二十万大军崩溃,五十余位大臣战死。

护卫樊忠在乱军拼杀中,他明白了一切都结束了,而造成这一切结果的就是那个该死的太监。

他在乱军之中找到了王振,此时惊慌失措的王振。樊忠用铁锤锤烂了他的脑袋。

而这位年轻的皇帝却在乱军之中活了下来。

至此,王振结束了他愚蠢又罪恶的一生,伴随的是二十万大军覆灭,是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的财富累积消失殆尽,是五十余位大臣战死,是大明帝国的皇帝蒙尘……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