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们说到邢峦在悬瓠城连战连捷,把白早生的叛军压制在城中不敢出来。于是皇帝元恪为节省时间,再次诏令中山王元英不用回军与邢峦合兵,直接南下救援义阳城就行。
没想到诏书下达到元英军营时,元英却以“兵力太少,希望皇帝进行增兵”为借口,拒绝立即执行皇帝南下义阳的命令。
史书在这里的记载非常简单,但这里面的逻辑却令人生疑。一个月前,当元英得到义阳被围的消息时,他可是马不停蹄的立即南下了,怎么反而在此时跟皇帝抱怨“兵力不足”了呢?另外,元英刚刚经历钟离大败,正在戴罪立功中,他居然敢抗旨不遵,也是匪夷所思,胆大妄为。
所以,我估计史书中记载元英抱怨的“兵力不足”并不是指其“援救义阳兵力不足”,而是指“元英认为邢峦独自攻打悬瓠兵力不足”,所以元英建议皇帝,稳妥起见,还是让他的三万精锐铁骑第一时间赶回悬瓠参战为上。
我们上几章就说过元英和邢峦并不十分对付,站在邢峦角度,他建议皇帝诏令元英继续南下义阳就有想自己“独吞悬瓠战役之功”的嫌疑;而站在元英角度,当悬瓠城在自己手中时,他率领三万精骑解义阳之围并不是难事儿,但如今悬瓠之战结果不明,而且还有个邢峦在身后掣肘,反而会增添许多变数,一旦自己在义阳陷入苦战,需要悬瓠邢峦方面支援之时,谁知道邢峦会不会以“悬瓠战事吃紧”为由,拒绝给自己调粮增兵呢?
所以,元英冒着抗旨不遵的风险,也一定要首先返回悬瓠城安定后方,再出兵解义阳之围。而皇帝元恪在权衡利弊之后,估计也默许了元英的这一做法,并未逼迫元英进入一个尴尬的形势中去。
史载元英最终和邢峦“胜利会师”,联兵攻打悬瓠城。龟缩在悬瓠城的叛将白早生和南梁帝国来援的将领齐苟儿怎能是北魏宣武帝朝最能打的两员战将的对手,公元508年冬12月10日,齐苟儿打开城门出城投降,北魏军一拥而入,斩杀白早生和他的党羽数十人。悬瓠城的叛乱被迅速平定了。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悬瓠城的战事告一段落,那么义阳那边又怎么样了呢?我们说元英谨小慎微的回军和邢峦合兵攻打悬瓠城的决策,可是害惨了义阳城的守城军兵,史载此时的北魏帝国郢州地区举镇皆叛,只有义阳这一座孤零零的主城还在坚守。
而驻扎在义阳城中的北魏郢州刺史娄悦,面对蜂拥而至的南梁帝国围城军,吓的是六神无主,面无人色。好在义阳郡郡长辛祥是条汉子,遇事不乱,从容布置守城事宜,和南梁攻城军拼死恶战。总算保住了义阳这个军事要塞,给元英的援军争取了时间。
史载元英和邢峦拿下悬瓠城后,元英见后方已经稳定,立即旌旗南指,马不停蹄的奔向义阳战场。
此时,义阳城下是南梁帝国将领胡武城和陶平虏负责攻城,而其宁朔将军张道凝则携带大量辎重驻守在义阳南面的楚王城,为攻城部队提供给养。
元英不愧为北朝名将,他没有选择直接解义阳之围,而是首先对张道凝的楚王城发起了进攻。史载张道凝见元英大兵压境,直接怂了,放弃楚王城向南逃跑,可是两条腿的步兵怎能跑得过四条腿的骑兵,没有悬念,张道凝被魏军铁骑追上,身首异处。
楚王城南梁军的溃败消息传到义阳城下,南梁军士气全无,北魏帝国义阳郡郡长辛祥趁势连夜出击,击斩胡武城、生擒陶平虏。南梁军四散奔逃,北魏郢州的这次叛乱终被平定。
义阳保卫战中,辛祥率众苦战,保得义阳不失,立下头功一件,可是史载辛祥的顶头上司娄悦却在事后抢了他功劳,不仅如此,娄悦还在政府相关要员面前大说辛祥的坏话,对于辛祥等一众有功士兵,没有任何赏赐。
人性往往就是这样,像娄悦这种对外敌胆怯之人,对内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却总是强项。而娄悦这种小人可以在官场上横行无阻,可见北魏帝国此时的政治不是一般的腐败混乱。
放下委屈的辛祥和可恶的娄悦不谈。义阳此时的战事并未完全结束,因为我们在以前曾经介绍过,义阳防御体系中的三个重要支点--义阳三关,目前还掌握在南梁马仙琕手中。
中山王元英当然知道义阳三关对于义阳乃至帝国南疆整条防线的重要性,于是和手下将领讨论如何攻取三关。史载元英说道:“义阳三关相互依托,其形势如同人的左右手,只要集中力量攻破一关,就能顺势攻取剩余两关。如此看来,攻打难度大的平靖关和黄岘关,不如首先攻打防守相对薄弱的武阳关。”(武阳关即武胜关,武阳关乃秦统一中国后命名,南宋时期改称武胜关)
公元509年春1月,元英开始实施南下攻打义阳三关的既定计划。为布疑兵,元英特意派集团军政委李华率领5个统军的兵力攻击平靖关,以牵制南梁军兵力,而元英自己则亲率集团军主力进兵包围了武阳关。
按北魏兵制,一个统军下辖1000-2000兵力,像悬瓠城叛变的白早生就是一个统军的军主。虽然统军的兵力远没有现在一个军的兵力多,不过在人口稀少的冷兵器时代,1000-2000步骑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了。
像满清时代的八旗兵,300人为一个牛录,5个牛录为一个甲喇,5个甲喇为一个固山,也就是一个旗,标准统兵算来也就是7500人。
所以魏晋时代一个统军的兵力和满清时代一个甲喇的兵力差不多,而史书上说的军主(也就是军长)和满清的甲喇额真或者明朝的千户大人是差不多的军职。
所以,如果按满清兵制看,元英此次攻打义阳三关,如果按总兵力3万人算,就是派李华率领一旗佯攻平靖关,而自己率领另外三旗攻打武阳关了。
但在此时,武阳关里驻守着马仙琕派来的南梁军主马广,另外,南梁冠军将军彭瓮生和骠骑将军徐元季也火速增援武阳关。看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南梁的将军们也深知武阳关防守薄弱,估计元英必定先取此关,所以才有此兵力上针锋相对的安排。
那么义阳三关的战事又将如何发展呢?我们下一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