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的全国武术比赛,有五月十五日到二十日在苏省彭城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昆明地区的武师张静种、许水章、吴祯祥获得雄师奖。五月二十七日到六月二日金陵举行的全国公安系统武术、散手比赛,云省武警运动员成绩很不理想
除此之外,还有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在鲁省泉城举行的全国武术“鲁屏杯”比赛,云省武术队有参予,但团体与个人项目的成绩也均未能达到预期。
自从去年起,悄然兴起的健身舞和气功热遍昆明,持续十年的武术热潮开始逐渐降温,云省武术队出现了颓势,后继乏力(原本的时空中,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云省武术队都处低谷,不再延续曾经的辉煌)。
明年将要举行第六届全运会,如果武术队整体上依然还是维持目前的状态,处境堪忧。任继华他们寄希望于新队员能够接过老队员的班,代表武术队,逐渐担当起大梁,目前看来却不尽人意。
难得发现一个极有潜质的苗子,却走歪了,一心只沉迷于新兴的旁枝项目——散打,对套路竞技很不积极。这可与他先前的愿望——要将她打造成云省武术队的王牌,大相径庭。即便她能在该项目的全国赛取得好成绩,拿到女子组的冠军。但作为主体的武术比赛(套路)若比不过其它省份,就改变不了云省武术队在全国同行里落后的局势。
任继华他们真不愿意看到自老教练何福生、沙国政退休,武术队接力捧到他们的手里,开始走下坡路,然后接受同行们的嘲笑,自己心里也愧疚难安。可短期内暂无良策,对张雨婷也无可奈何。
现在只期待她能打好这一仗,聊胜于无。其实更希望的是,在明年六运会武术预赛前,云省武术队整体水平能有个较大的提升。
……
1986年七月十日,第5届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赛在鲁省潍州拉开序幕(82年起,每年一届),来自全国16个省、市以及体育院校前卫体协的132名运动员参加武术散打和太极推手两个项目的角逐。
云省武术队散手班由苏自芳领队,带着7名队员参予,加上请假前来刷经验的苗星晨、白金宇,共九人。人数与各队相比不多也不少。
作为主教练的任继华有其它工作任务,吴云华也需留守队里,都未能前来。散手班属于业余性质,参加比赛的费用不能报销,来时的路费是由教练与队员们自己凑集的,加上赛期内的食宿、医疗等一大笔开销,如果输了比赛可能连回去的路费都不够,可怜得很。少一个人自然省一笔费用。
这也要怪张雨婷,非要搞什么破釜沉舟,不多带钱,如果输了比赛她没脸回去,别人就不要回去了么?难道要留在这里给人洗碗、端盘子打工攒路费么?岂有此理!
“要是输了就把她卖了换钱吧。”队友们碎碎念道
市体馆四周看台上稀稀疏疏地坐着的观众,包括了各队的教练、未上场的选手等,还空着一大片大片的座位。不和足球、田径等其它运动项目比,就是与同年代的全国武术比赛相较,也冷清得多。可见当时的散打实在是一个“不讨人喜”的运动,全国的大众有的人可能是没兴趣,更多的人是受限于宣传、推广、传播的渠道,根本就不知道有这种赛事。
看台下的场地很大,中间用1米高的的栏板分隔成两半,分别作为散打与推手的比赛场,两边可以同时进行各自的比赛而互不影响。
这个时期的全国武术对抗赛场地简陋,没有设台,都是铺垫子划圈打。也就是说在平整的水泥地面铺上软毯,外围用长条抱枕似的物件横放着环成一个约8平米面积的大圆圈,比赛就在圆圈内进行,谁如果跨出了圈外,就得扣分。
参加两个对抗项目的全部运动员少,女运动员就更少了,划分到散打的女选手包括张雨婷在内只有区区的16人。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更早前散打项目全国赛可是连女子组都没有呢,全是男运动员的天下。
八十年代散打、散手采用的是82年制定的《散打比赛规则》,早期只设男子组,分为48公斤级、52公斤级、56公斤级等9个级别。有了女子组加入后,又由于女选手太少,因此统一只设一个级别——56公斤级,不管她们体重多少,都以这个级别参赛。直到1988年,女子组的体重级别才细分起来。
而且这年代的规则有些方面似乎也不是很严格,参赛选手除了以衣服和护具颜色区分红蓝方外,居然可以穿长衣长裤上场。
令张雨婷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首先开始的男子组两个项目各自的比赛。
她的座席正面对着太极推手的比赛场,望着台下的一组选手相互搭着双臂,在划圈圈,划来划去,划着几圈就变了味道,成了不用腿勾拌,只用双手拉拉扯扯的角力场,力争把对方摔倒在地。
“这就是太极拳的四两拔千斤?”张雨婷小脸蛋微微发红,她真的好想笑,可还得闭着嘴不出声,瞪着大眼睛,装作很严肃、很认真的模样观摩比赛。
可把她憋坏了。
身旁的苗星晨、白金宇只是武术队的编外队员,没那么多禁忌,两人一边观看比赛,一边指指点点。
“不错啊,传统武术我以前学得都是套路,没与人对练过,原来太极拳的实战是这样的,长见识了。”白金宇若有所悟地感叹道。
“空手实战时谁会这么客气的推来推去,不都是拳脚上分高下么,还不如摔跤来得实在,反正我是看不出太极推手的竞技有什么用!”苗星晨很不以为然,把目光投向了散打场地。
“你没系统地学过武术套路,哪里会知道太极拳的精髓,我就是跟你说了你也不懂。”白金宇鄙视道。
“懂了有个屁用,最近手痒,不如我们找个时间再比试比试。”苗星晨按着拳头指关节,咔咔作响道。
自从参加了散打班,身为同事的两人,有了共同的爱好,相互的交流更加密切起来,期间不乏身手间的切磋与不时的斗嘴,成为无伤大雅的散打班一景。
张雨婷早已习惯,没理会他们,将目光移向散打赛场。
这一届的散打男子组比赛,她大致知道结果,各个级别的冠军分别是粤省的邓嘉坚(52公斤级)、前卫体协的庄洋(56公斤级)与王健(60公斤级)、鲁省的余川(65公斤级)、江城体院的贾韦涛(70公斤级)、前卫体协的杜震皋(75公斤级)、鲁省的王垭(80公斤级);加上未能取得冠军豫省的杨建方(56公斤级)与江城体院的乔利复(75公斤级)。
这些人才是她关注的对象,他们是华夏早期实力最强的一批散打王。
其中的邓嘉坚、庄洋、王健、杨建方、乔利复为1988年华夏首次成立的国家武术散打队(华夏散打集训队)的五名成员,代表华夏出征国际博击赛。
另外,乔利复为多次全国散打冠军(91年还夺得燕京世界散打邀请赛75公斤级冠军),在75公斤级别几乎敌手,唯有杜震皋一人能与之抗衡(五次全国散打冠军),两人互有胜负。
乔利复与杜震皋因此也被当代誉之为“南乔北杜”的超级散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