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身黏糊糊的汗水,这位记者骑着报社专用的毛驴回到了报社。把本子丢给负责整理的人,让他们赶出粗略的通讯稿,然后按照必要情况增减内容,过了总编辑的眼就可以上报纸了。
不多时,另外守着几处的记者也带着消息回到报社,摇起来大蒲扇喝了冰饮子解渴。犒劳了一下各自的身体,大家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聊起天来。
“我从河边的市场上听到,今天棉花价格开始下跌了!几家卖棉花的商行都降价了个半成。”
“这算什么消息,不很重要吧。”一个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嗨,难怪你身上不是棉布衣服。知道为啥那么多手摇纺纱车,织布机,都没打下来棉布价格么?”另一个人语气有些得意,显摆的问。
“啊……为什么。我这几个月都在备考,不太清楚。”
“因为棉花不够啊。无论缅甸还是云南,种棉花的地方都不多。纺纱织布弄得再快,没有棉花有什么用?结果棉花价格反而高涨起来,后来,种棉花的越来越多,皇庄差不多一半种了棉花,民间也开始种,现在总算让棉布降价了。”
“那,这么多田地种了棉花,还有粮食吃么?”
“缅甸南边不都是地?虽然太湿了些,得要烧荒,但让人去开荒,几年就能供应上去。”
几人聊着聊着,就开始键政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起来。“休息够了,等会上夜班的就准备一下哈。”里面的编辑出来提醒了一声。有些人只是兼职记者,他们只有有消息的时候才会过来,按照消息来拿薪水,而专职的晚上则要轮流兼做编辑。由于每天清晨就要发行新版报纸的报社,这几间房子每天晚上都灯火通明,每过七八天,都有一箱牛油蜡烛被搬进报社。
听到这话,大家应了一下各自散去,几个全职的职员走到后堂开始吃饭。照例,丰盛的饭菜里有一条小鱼,鱼肝油能治夜盲症,而这些人隔一天就得熬夜一天,在没有煤油灯的时代,吃鱼也算一种心理安慰。
刘相每天也在这个院子里吃饭---他觉得食物的气味比铅和炭的味道好闻多了,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清新。在一扇半开的窗户旁,刘相正思考着报社的发展大计。
一会儿,刘相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不用说,又是中官来传达旨意了。刘相主动迎了出去,跟着中官一起入宫。
“陛下有何见教?”
“见教倒不是,只是想来了解一下情况,但又没时间去仔细看看。呶,这么一大册子,还真是难办。”
“这个册子……”
“啊。土地的问题,朕念他们是汉人,没有直接动手,结果他们都不愿意清丈土地,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朱由榔一提起来,就来气。
“听说,报社有在其他地方开版的想法?”
“是。报纸影响力局限在阿瓦一地,经理的再好也终归在方圆几十里之内。所以有选择一处地方再开一版报纸的想法。名字,题头一样,但内容有所区别。”
其实,这也是后世报纸的通例,大一些的报纸都有以语言,受众等分不同版的做法。刘相能提出来倒是有些超前。
“臣以为,可以定在中兴府。”
“噢?你说说看,为何定在中兴。”朱由榔倒是来了兴趣,他见过的每一个部门都想在中兴开分基地,就没人想去其他地方,中兴就这么有吸引力么?
“识字人口众多,阅读能力强,多为汉人,可以省版面。当地有印刷能力。”这番地理答题一样的回答让朱由榔一时找不出任何问题。
“爱卿为何不考虑在云南府开版呢?云南府也有印刷能力,有几万人能够读报,手工业不比阿瓦差太多。”
“啊?”刘相张大嘴巴一脸茫然,他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在云南府开分版的事情。外派的常驻记者最远也就到中兴,云南境内一个常驻记者都没有,怎么建设分社?
“实不相瞒,若在昆明开版,暂时力不从心。还不如当地另外筹措人,另外开一报纸。消息渠道,记者来源,云南,一个都没有。”刘相无奈的说。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要在云南建个新版。”
“啊?陛下,此为何意?”
“之所以阿瓦能这么快开辟记者,消息渠道,靠的什么?”朱由榔循循善诱。
“回陛下,阿瓦城在光复以来,本就小报众多,报贩子走街串巷,各种包打听也有些,还有些北方来的穷士子,他们为了弄点生活费用,也过来做做编辑的事情,这才能把这个报纸搭起来,可在云南府城……哪一样都没有吧…”刘相越说声音越低,深怕惹怒皇帝。
“对啊,你说的很好。”朱由榔喝了一口红茶说,“如果说阿瓦的舆论方面还有一些小报,揭帖到处传出来的流言蜚语,在云南府里,除了少数士绅以外,那些小市民最多看看话本,听听茶博士扯淡,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传媒一样的东西存在。”
“传媒,在云南府这个连雏形都没有的地方,只要三版到四版让人喜欢看,一版和二版的声音,就能够一下子压制那些反对朝廷复明大业的居心不良的劣绅们,堵上他们的臭嘴。”朱由榔在后世对宣传战毫不陌生,戈培尔的那句名言更是让他如雷贯耳。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何况,朱由榔想要重复的不是谎言,本身大多数内容都没问题,难道还怕了这些“建言无能,造谣有术”的“君子”们?
“不过,这也不是很急,明年之前筹备好,明年年后开办就行了。云南的事情,急不得。”朱由榔好像在对刘相,也好像在对自己说。
“是。”刘相应道,他的服从不仅仅因为朱由榔是皇帝,也因为朱由榔不知为何,总是具有极其超越的前瞻性----就好像他真的见过一样。
“微臣有一事不明。”
“讲。”
“既然隔了上千里,为何非要用同一个名字?”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
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57章士子们(4))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兰岚谢谢您的支持!!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