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如今从国子监办理出来 日日操心着长孙的饮食,打有一副将长孙养胖的架势。李世民都说李承乾怎么越大越粘娘亲了,像一个没断奶的小孩子一样。
李承乾也只在一旁笑笑不说话。
一家五口在炉子旁围火煮茶好不温馨。“阿耶,你过几日带着孙神医去给承道堂哥看一看吧。”李承乾拨弄着炉子旁的木炭。
“嗯?怎么突然有这种想法?”
“儿子欠他的罢了。”李承乾一直对遇到狼群的事情耿耿于怀,史书上是写李承乾有腿疾。
现如今有腿疾的成了李承道,这让李承乾如何能不多想?
“承乾,当时是突厥外加世家的人从中作梗。便是没有你,还会有其他的人受伤的。”李世民拿起一旁的茶盏细细的品味着,语气中也是一丝不耐烦的意味。
“阿耶,我忘不了承道将我护在身下,不然如今有腿疾的便是你儿子了。”
李承乾越说越是消极,一时间五个人当中都没有了话题。
“管你什么事情,是他福薄。”在李世民心里他们死的越快越好,他们死了潜在的危险都没有了。他留住了他们的姓名是他们福薄没有能力
“承乾让你干就干,承道那小子从腿疾之后就没出过门,看着怪心疼人的。”长孙装模做事打了李世民一下。
李世民连忙应到:“好好好,明日我就带孙神医入宫。”
现如今长孙有孕,李世民又在长孙的身边。孙神医还说道这次孕育胎儿不易当万分的小心,长孙无忧好不容易开口“求”李世民一回,他怎么能不答应。
长孙无忧半躺在贵妃塌上,大儿子在一旁看书,小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看看一旁的夫君,算了,如今他是太子,日后更会是皇上。
自己比后院的女人无非是多一点年少夫妻之谊。
帝王的宠爱向来是虚无缥缈之说的。
隔日,李世民专门带着孙思邈前往海池给李渊看身子,太子府请到了神医,没有给当爹的查看身体被天下的学子在视为不孝。
一顶不孝的帽子扣下里,玄武门之变还没有处理完又得陷入其他风波当中。
李渊以前操劳着国事喝酒也是有量,如今将国事全部交给李世民日日酗酒。这天还说什么非酒仙阁的酒不喝,明日又说恒山王送来的药酒劲不够大。
“王进,那小兔崽子今日送酒了吗?”
“陛下,您就少喝一些吧。今日太子呈上来的折子您还没看呢。”
李渊醉眼朦胧的望着桌子上一摞摞摆放整齐的奏折,厌烦的摆了摆手:“拿走拿走。太子不是代理国政吗让他看去。”
“陛下,这些事太子处理过的奏折。”
“处理过直接送到中书省去,送朕做什么拿走拿走。”李渊催促着王进将这些奏折拿走。
李渊头脑被酒精把控着,其意志还有一丝的清醒。李渊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用这种手段进行抗议无非是为了发泄自己心中那一丝不满。
李世民他怎么能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呢。
那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哥哥,是不是到时候他想要这把龙椅自己阻碍了他的路也得没命啊。
“陛下,太子来了。”
“太子?不见,让他回去。就说朕已经歇息下了、”
“陛下,太子带来了孙思邈孙神医。”王进在一旁轻声像哄小孩一样说道。
“孙思邈?”李渊脑子慢了半拍,良久才想起王进说的孙思邈是谁。
李渊手指着王进,迷迷糊糊的道:“是不是就那个写千金方的。”
“正是。正是孙神医”
李渊道:“这么说,正好让他给承道看看腿。”
李渊踉踉跄跄的站起身,站起身还不忘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摆,手指着门外道:“对待神医要不能如此草率。”
说完李渊推开王进踉踉跄跄的走向了门外。
“阿耶,这便是孙神医。”
“草民见过陛下。”
“嗝——”李渊打了一个酒嗝,抓住孙思邈的衣袖,醉醺醺的说道:“神医,我有个孙儿腿伤着了。您能不能给看看。”
“陛下,太子来之前给草民说过了。”
李渊拽着孙思邈便往海池的偏殿行走。
李世民刚走到偏殿的大门口,边听到里面李承道的骂声:“李世民,你等着…”
一些不堪入耳的话尽数传入李世民的耳朵里。
禁宫的守卫看着太子的脸色忙不迭的低下头,唯恐这把火烧到自己的头上。李世民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阿耶,看来承道也没有什么大碍。中气十足的,孤便不进去了,免得他们看见孤心烦。”
说完李世民背着手像后面走去。
若不是李世民紧握的双拳还真看不出来面上风轻云淡的太子心里会气愤到这种地步。
杀又不能杀,留着自己还会心烦。
当真是糟心。
李世民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走来了一个太监:“太子,齐王府的人小的专门安排在了别的地方。您要不去看看?”
“呵。怎么送上去让他们杀?”李世民负手看着远处的院落道。
“不敢不敢。”那名太监擦拭着头上的冷汗。
李世民略够唇角冷声说道:“还不带路。”
“遵命。”峰回路转让那人惊喜不已,那人还以为太子能过了美人关。
看来太子也不行啊。
人将李世民带到关押齐王府的地方,李世民刚刚进门远远的便见着一袭白衣我见犹怜的齐王妃。
“不止弟妹在这里干什么。”
齐王妃抱着木盆,谨慎的问道:“太子前来有何贵干?”
李世民眼里毫不掩饰的流露出强占的目光:“不如弟妹从了我可好。”
齐王妃吓得连忙后退,想要逃离这地方:“孤听说李元吉还有五个儿子?”
齐王妃听到这话再也迈不动步子,李元吉的儿子其中有一个是她的亲子。
“太子日后可能护承鸾安危。”
“自然是看王妃的选择了。”
李世民说完齐王妃像是认命一样动也不动的站在原地。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便将心中所想全部实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