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85章 海运试点福州

听书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两浙路转运司衙门里。

杭州刺史梅挚缓缓开口道:

“我等诸位,与倭寇并无瓜葛,至于手底下人有没有,我等亦不知。”

“这些年,为了朝廷每年所定税收,我等可谓绞尽脑汁,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如今好不容易等来海运这个时机,需仰仗各州府境内世家商贾多多参与。”

“我们不曾与倭寇有勾结,他们呢?即使没有,可生杀大权,毕竟掌握在卫帅手中。”

“若是闹到人心惶惶,使各州府错失此次良机,届时,百姓难,世家商贾难,我等为一方官吏,更难。”

这是让两浙境内刺史最为担忧的一个地方。

钱财之物,不能都钻进卫渊的口袋里。

可若各地世家商贾不那么做,谁能保证可以参与海运生意?

即使能够参与,卫渊以铲除倭寇之名,也势必闹到人心惶惶的程度。

届时,又有多少人敢参与?

一些穷困的州府,甚至要联合起来,才能与海外诸国签订一笔大单。

如果卫渊来搅局,各地经略兴盛之事,岂不成了白日做梦?

张夏叹道:“卫帅途径杭州之时,本官曾前去拜见,然而,卫帅以行军为由拒绝。”

“那范纯仁虽为东南经略使,可说到底,不过是傀儡罢了。”

“我两浙经略兴盛一事,左右,是绕不开那位卫帅的。”

“他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等还能有得吃食,若是本着涤荡寰宇的心思.只怕两浙境内,会死很多人.”

这就如吴王所言,看卫渊这个执杆人,愿不愿意走个神了。

听张夏说到这里,两浙各地刺史心中也已了然。

就连他们的顶头上司,如今都要求自保,难见卫渊一面,更遑论是他们?

卫渊手中有兵,又可节制东南三府所有兵力,别说张夏这种封疆大吏,哪怕是苏州的吴王,又能如何?

还不是要上赶着来舔?

张夏又道:“明日本官就启程前往明州海防营求见卫帅。”

“若是卫帅不见,本官就一直跟着他。”

“若不与其谈一谈,海运之事怕是难以有个好结果。”

自从朝廷宣布开启海运的那一刻。

山东、两浙、福建、两淮的世家商贾们,就开始囤积大量的货物。

如果这些货物不能及时出手,各地都会出现大问题。

而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如今正一门心思扑在朝廷的海防大业之上。

文官与武将的思考立场终归到底还是不同。

即使像是张夏这种封疆大吏,目光也是看在了两浙整体的经略发展上。

而卫渊是在为东南后世计,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让各地财税上升,一批官员升阶,就苦了后世百姓。

倘若海运一启,卫渊再想改变沿海一带的海防大业,就难上加难了。

他的功绩,可不在使各地税收提升上,这是范纯仁这位东南经略使的责任。

两浙官吏的情况,与福建路、江南路、广南东路部分地区情况相似。

都想着尽快去拜见那位东南安抚招讨使。

将一些事情迅速敲定。

所谓东南安抚招讨使,到底哪里才算是东南?朝廷也没个定义。

但赵祯的旨意中明确有说,让卫渊平倭。

也就是说,只要沿海一带区域,有涉及到倭寇的地方,都归卫渊来管。

而能通海运的地方,范纯仁也能插上手。

这二人的权力不可谓不大。

因此,才有许多京官说卫渊是‘东南柱石’,一点儿也不为过。

他在,东南因海运一事,就乱不了。

他若不在,各地因海运之事,迟早会出现紊乱的情况。

翌日。

卫渊继续南下,前往台州、温州等地,巡视了各地海防。

期间,台州、温州等诸多地方官,前来拜见卫渊。

扬言,如果卫渊不见,他们就不走了。

卫渊深知,一旦打破见前来官吏的先例,他这一路,将无法平静,索性就由他们去了。

两日后,卫渊快马抵达温州,召见当地皇城司指挥使‘耿田’。

“自您将海州倭寇铲除之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基本就已闻风四散,有部分藏于茫茫大海之上,另有一部分,隐于深山当中。”

“永嘉郡情况亦是如此,不过,卑职散出去的人里,倒是查到了不少倭寇隐藏的据点,初步估计,这批倭寇约有两三百人。”

温州这时称‘永嘉郡’。

知否里,明兰后来有了诰命,就是‘永嘉郡夫人’。

听到耿田的汇报,卫渊吩咐谢武,

“由你暂时接管永嘉郡海防事务,将此地余下毒瘤,一一拔除。”

“暂且留首脑性命,逼他们供出与其有染者。”

“你要多少兵力?”

站在一旁的谢武沉声应道:“回卫帅,一千人足够。”

卫渊道:“给你两千人,配合永嘉郡城防与海防兵力,差不多能有四千,足够了。”

不是说一千不行,能打富裕仗,没必要往穷了使。

随后,卫渊与杨怀仁继续巡视永嘉郡海防。

今日天色阴沉,海风吹拂,略显凉爽。

卫渊与杨怀仁行走在海边,周围都是满甲营的将士在布防。

杨怀仁道:“留在本地的倭寇残留势力好解决,只是藏在茫茫大海之上的倭寇也不知,户部与军器监制造的船只何时能到两浙”

卫渊道:“约莫也就这一两日,即使船只到了,本帅也不会让将士去海上寻敌。”

杨怀仁皱眉道:“那要船只有何用?”

卫渊道:“让户部与工部造船,是为了今后可以更为顺利的成建水军。”

“荡虏军的将士,十有五六都不通水性,即使通,去到大海之上,未免有所心悸。”

“届时,荡虏军的优势荡然无存本帅不希望东南之行,会让新军将士损兵折将。”

杨怀仁恍然大悟,“正因如此,卫帅才要积极改造各地海防?”

卫渊道:“是也不是,倭寇是杀不尽的,我们能杀一批,不见得能一直杀下去,迟早是要回京城的。”

“待我们走后,如若倭寇卷土重来该如何是好?不设海防,每每有倭寇滋生,朝廷便要派遣大军围剿。”

“一来二去,迟早是要将朝廷拖垮。”

杨怀仁问道:“卫帅想要如何做?”

卫渊道:“永嘉郡乃是重镇,可是你看这一带海防,所设暗堡大都已经摇摇欲坠,瞭望台、烽火台形同虚设。”

“倭寇自此处上岸,犹入无人之境其余地域情况大抵相同。”

“所谓巩固海防,无非御近海、固海岸、严城守三策而已。”

“建立水军,已然迫在眉睫。”

又过两日。

卫渊抵达福州。

福州,又称榕城。

这个时代的福州,已然进入了到了一种经济、文化都较为繁荣的时代。

更是科举重地,儒教重镇。

福建路多氏族,多半进士,都出自福州氏族。

卫渊抵达福州的消息不胫而走。

福州有著名的七大氏族,以林、吴、蔡、刘四大家族为首。

当日,各大氏族宗老、福州刺史、福建路转运司都指挥使‘蔡襄’与福建路文武官吏,齐齐来到福州海防营外拜见卫渊。

不得不说,福州的海防,是卫渊迄今为止,看到最为完善的海防了。

这得利于福州各大氏族齐心抗倭的好处。

这些氏族深谙儒家教诲,不像各地商贾那般见风使舵,对他们来说,只信奉一条,绝不与倭寇苟且。

福州境内的著名商贾,都来自于各大氏族。

因此,福州反倒是受倭寇侵染最轻的重镇。

由于福州海防颇为完备,所以卫渊破例,亲自接见了福州境内各大氏族宗老还有福建路转运使蔡襄,并且询问他们战倭寇的一些心德。

几人陆续回应道:

“听闻卫帅在海州说,杀倭寇可赏银钱,老朽与几位氏族宗老,早已做此事,军民上下一心,倭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福州海防诸事,多亏仰仗各大氏族,福州境内不少百姓,都是靠海而生,因此,福州在处理倭寇的问题上,便就极为认真。”

“福州海防官兵,大多出自各大氏族,都是不惧倭寇的好汉,敢于流血拼杀,死后其亲人可获得一大笔抚恤。”

“只要抱有誓与倭寇不共戴天之决心,区区倭寇,自然也就不能影响福州分毫。”

“.”

听他们说到这么多,卫渊也忍不住感慨称赞道:

“若是东南沿海各州府如福州这般,则倭寇难兴。”

事后,他们又说出此行目的,

“福州无倭寇,即使有,也是一些小虾米,如今朝廷已开海运,卫帅是否要将福州率先正式开启海运?”

“卫帅,我福州百姓已准备妥当,只需卫帅派遣一支军队,即可使我福州海运无忧矣。”

“卫帅,我等齐心协力,在您与荡虏军未来之前,监造了六十艘战船,其中最大的楼船有百尺之高,贵军乘此战船,必让海上贼子闻风丧胆。”

“除了我们建造的战船之外,福州尚存完好战船百余艘,随时可供卫帅检阅。”

“.”

听到这里,卫渊好奇地看向蔡襄。

后者解释道:“福州乃福建路重镇,此前,下官就督促福建军民同心,共造战船,用来抵抗倭寇。”

卫渊再次称赞道:“福州可为沿海各州府表率也。”

蔡襄笑着拱手道:“得卫帅赞扬,乃我福州百姓之幸也。”

卫渊道:“如若福州情况真如诸位所言,那第一批与海外诸国的交易,当从福州始。”

蔡襄面色大喜,“如此,我等拜谢卫帅。”

经此一事,可以预料到,不远的将来,福州的经略之事,将会超越苏杭!

关于首批海运的试点,也不能怪卫渊必须要谨慎为之。

身为东南封疆大吏,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的,将会是整个东南的百姓。

“范纯仁范大人可曾来到过福州?”

卫渊询问。

蔡襄应声道:“七日前来过,范大人也说,福州可率先开启海运。”

言语间,他有留意卫渊的脸色,见对方淡定如常,才继续说道:

“下官认为,福州能否开启海运,主要还是看卫帅您的意思。”

“福州境内氏族商贾,都会感恩卫帅。”

如何感恩,当然不能摆在明面上来讲。

卫渊笑了笑,道:“好说。”

“只不过,若是开启海运,只由福州氏族派遣商船队伍出海,略有不妥。”

“对于其它地域的过关税,能免则免,能少则少。”

所谓过关税,是指其余地方的商贾,来到福州做生意,借由福州地域码头出海,都要先缴一批税收。

倘若利润较少,经由福州官府审查,这批税收会全退,或是退一部分给其余地方的一些商贾。

反之,利润很高,则不予退之。

蔡襄想了想,直言道:“请卫帅放心,卫帅重点关照的一些商队,下官可以保证,如待福州商队一般无二。”

听到这里,卫渊看这蔡襄愈发顺眼,

“既如此,这事就暂且定下。”

“待我处理完一些事情,与范大人见面说一说,就让福州率先开启海运。”

“想必陛下那边,也在等着这样的好消息。”

最后一句话,是在告诉蔡襄。

一旦福州真的妥当,他会亲自禀明皇帝,称赞蔡襄治理福建路的功绩。

届时,蔡襄便也就不用在这福建路为官了,摇身一变,成为京中大吏也是迟早的事情。

蔡襄欣喜若狂道:“谢卫帅栽培,请卫帅放心,下官必以卫帅马首是瞻,完备福建路抗倭、海防事宜。”

言外之意是,您在东南的这段时间,我只听您的。

至于范纯仁.就让他做个东南的‘祥瑞’(吉祥物)吧。

w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