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那位穿灰色西服的先生提问吧。 ”工藤武夫指着一个最为活跃的记者说道。
“谢谢我是《读卖新闻》的记者,请问桑原先生,是什么原因使得你放下身份去向一位中国的业余棋手进行挑战?。 ”这位记者发问道。
“第一,在王子明的声明中规定,凡是拥有业余六段以上实力的棋手都可以向他进行挑战,而我,显然是在这个标准之上。
第二,王子明在声明中没有指明是否包括不包括职业棋手,换句话讲,就是他的挑战对象是整个日本棋界,并不分职业和业余。
第三,现在虽然不能说王子明是职业棋手,但他的实力是职业级的,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第四,无论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所使用的都是十九路的棋盘,都是黑白两色棋子,围棋规则并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决定一盘棋最终胜负的是双方棋手的实力而不是棋手的身分。
所以,我不认为和王子明对局是有失身份。
至于为什么要进行挑战,相信不用我的解释大家也都知道。 ”对于这个问题,桑原秀吉早有准备,此时此刻不过是把原先背得滚瓜溜熟的话复述一遍而已。
“谢谢 。 ”《读卖新闻》的记者满意地坐了下去。 从这刚才这些话里已经得到不少有用的信息了,至少可以肯定地一点就是:在职业棋手眼中。 王子明是等同于职业高手的存在。
“我是《朝日新闻》的记者,请问桑原先生,这一次的挑战是否得到了日本棋院的认可?谢谢。 ”第二位记者在工藤武夫的示意下站起来发问道。
“这一次的挑战我已经通知了日本棋院,棋院对于我地决定很支持。 ”桑原秀吉答道,这件事没有必要做什么掩饰,日本棋院对于所属棋手的比赛有着一套严格管理办法,棋手参加正式比赛都必须上报备案。 否则事后会受到不同程度地处罚。
“谢谢。 ”这位记者也坐了下去。 桑原秀吉的回答已经证明了日本棋院从幕后跳到了前台,至于是先有挑战后有通知还是先有安排后有挑战那并不重要。
“好。 第三个问题就由那位戴眼睛的先生来提出吧。 ”工藤武夫指向了第三个人。
“我是《每日新闻》的记者,请问桑原先生,对于即将进行的比赛您的预测是怎样?”这位记者问道。
“我是经过十三年刻苦训练的棋手,对自已地实力有着足够的自信。 当然,比赛是两个人下的,对手也是拥有坚强实力的高手。 今天的比赛会是一场苦战,但有着广大棋迷的支持。 我必将竭尽全力去争取胜利。 ”对于类似的问题他在以往的比赛中回答了不知多少次,早已是驾轻就熟了。
“好了,桑原先生马上还要进行比赛,今天地提问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合作。 ”抓住时机,工藤武夫马上中止了发布会。
发布会结束之后,一众年轻棋手自是在饭店员工的带领下通过专用通道去坐电梯,而大队的记者则是蜂拥而出。 楼上二十一层才是他们今天的主战场。
没用一分钟,刚才还满满泱泱,人头攒动的小会议厅已是门可罗雀,只有两个人还坐在那里扯着闲篇。
“石田先生,看来您地推测不对呀。 从刚才那些话时可以听出,桑原秀吉完全是把王子明当成职业棋手来对待的。 这可是现役职业棋手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正式表态,权威性完全不是那些不着边际的网上评论能比的。 ”叫做片冈的记者有些得意地说道,他是比较倾向于王子明的中国挑战是中国人搞的阴谋,而王子明本来就是中国棋院暗中培养的秘密棋子。
“呵,我听到的意思可不是这样呀。 还记得桑原秀吉的原话吗?‘现在虽然不能说王子明是职业棋手,但他地实力是职业级地,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这说明什么?说明他除了对方地实力以外,并没有证据证明对方是职业棋手,而他是代表日本棋院出战的。 从第二个问话当中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所以他的这个表态也就是日本棋院的态度。 问题是:视为职业棋士和是职业棋士是一回事吗?”叫石田的记者反驳道。
“唉,看来如果不是那个中国人在你面前亲自承认。 大概是谁的话也不会信呀。 ”片冈记者摇着头叹道。
“哈哈,做咱们这一行的就是别人越相信什么你就越应该怀疑什么,否则的话一辈子也别想跑出名堂来。 ”石田记者笑着答道。
“可是现在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认为王子明是职业棋手,您这么坚持有什么用?”片冈记者不解地问道。
“这你就不懂啦。 跑记者的就是要与众不同,你想,如果你的报道和百分之八九十的都一样,那么就算是都是正确的也不过是在跟风,没人会记得住你的名字的。 但是如果你站在那少数的百分之一二十里,一旦对了会是怎样?”石田记者指点着同行。
“噢,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你我年纪相差不大,您在业内已经成了名人,原来还有这个秘密呀!真是高,实在是高!”片冈记者挑起大指称赞道。
“呵,没什么,只要你平时多动动脑子就行了。 报纸要的就是销量,只有与众不同的新闻才会吸引读者的眼睛,否则大家都一样,凭什么人家要买你的报纸?所以,做咱们这一行的不怕说错,就怕没人知道,搞科学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明白了这一点,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也会火起来的。 ”石田记者得意地说道。
“是呀,太感谢您的指导了。 ”片冈记者由衷地谢道。
“何必这么客气,你我谁和谁呀。 上楼吧,人走的也差不多了,电梯应该没那么难坐了。 ”石田记者站起身来说道。
“咦,刚才过去的那个人怎么那么眼熟?”一个刚从门口走过的身影引起了坐在对面片冈记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