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后生可畏两位将军都是性情中人,在董南和穆秀才一唱一和的蛊惑下不出意外地上了贼船,一个在台湾训练五千精兵的计划就这么敲定了下来。穆秀才主政,解决大军粮饷及一应所需;俞咨皋和王梦熊负责兵源,东印度公司和东方舰队则派教官负责训练。
时不待我,计划敲定后的第三天,穆秀才就带着妻小渡海上任。考虑到克劳迪娅不能跟自己一道四处奔波,董南也让她带着孩子们跟了过去,自己则在俞咨皋派出的侍卫护送下,同金尼阁一起从陆路赶往上海。
“……徐先生在未曾进教前,曾经做过一个梦。他梦见一座圣殿,里面有三个小堂。在第一个小堂内,他看见一位神形,又听到有个声音告诉他:这位是天主圣父;在二个小堂内,他看见一位身戴冕旒的神形,忽然听到声音说:这位是天主圣子;在第三个小堂内,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也没有声音发出。
后来,在听传教士说起天主教的道理,讲到天主是三位一体时,他就联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个梦,觉得非常惊讶和奇怪,似乎早在他认识天主以前,天主已在梦中和他神交密谈过。
他本想在当时就把这个梦说出来,但又听一名神父说,梦境都是不真实的虚幻,不要相信,所以没有敢和盘托出。直到后来他进教了,在北京跟利玛窦神父交谈时,神父告诉他天主有时候也通过梦来启示和教导人,圣经中也有一些例证。徐先生才将以前的这个梦告诉利玛窦神父。利玛窦神父也甚觉惊奇,赞叹天主在徐光启先生身上的奇妙恩典。”
很显然,半靠在马车上的金尼阁,介绍得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少保的徐光启。
事实上这趟上海之行,董南就是为了找他。因为台湾正在拓荒阶段,亟需一个经验丰富的农学家和政治家,来帮助解决穆秀才解决不了的问题。
对于后世给予他的那么多头衔,从内心来说董南是很不以为然的。说他是科学家,不禁让人想到了百十年来经常提的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出科学?
这个问题太过伤自尊,连董南穿越前在美国留学同别人讨论时,都用中国式的逻辑进行反驳。认为这个问题是否成立,完全取决于对“科学”的定义。如果按照宽泛的定义来看,那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
当然,这样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就像在大街上突然去问一个人,你为什么没有生出像比尔-盖茨那样的孩子一样,完全无解。
但必须承认,徐光启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但却具有开放的科学精神,在这个以周礼为圣经的年代,他能开放心怀去接受西方思想和文化,实属难得。另一方面,作为官员,他极其清廉、勤政,让人称赞。
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统帅着大明最精锐的炮兵部队的弟子——登州巡抚孙元化!
如果董南没记错的话,明清之际最著名的汉奸吴三桂、“三藩”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皆曾为孙元化的部下,如果能未雨绸缪的解决掉这些隐患,那明亡、更确切地说汉人政权的夸特进程必然会大大延迟。而这才是董南不辞劳苦,非得去上海拜访他的真正原因。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能否说服徐光启加入穆秀才的阵营,搞清楚其入教的来龙去脉显得尤为重要。要比董南也不会耐着性子,听金尼阁这番或许他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话。
见董南微微的点了下头,金尼阁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徐先生第一次接触天主教,是在他三次乡试落第之后。那时他为了能从秀才考上举人,已经整整爬了十五年的‘烂路’。”
赶考路上,屡遇风雨,泥泞的道路令人联想起科举之路的艰难,就像“烂路”!比喻很形象,不堪是一个中国通。
董南笑了笑,如有兴趣地问道:“利玛窦?”
“不,不是利玛窦神父。”
金尼阁摇了摇头,侃侃而谈道:“那应该是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耶稣纪元1595年,他还在广东韶关教书度日,等待下一次的乡试。百无聊赖间,得知当地有耶稣会教士教道,便怀着好奇心去拜访了正在那里暂驻的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神父。在郭神父这里,他平生第一次听到‘耶稣基督救世’的真理,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地图,也第一次知道还有一个欧罗巴。
中西文化思想,在他身上第一次相遇和撞击。可以想象,这对徐先生内心的冲击有多大?他的视野仿佛就在那一刻全然展开了,当他从郭神父那里听到另有一位也是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德才更出众,将会是自己的良师益友的时候,他就马上想见到那位神父。遗憾的是,利玛窦神父当时去了南昌,他们二人失之交臂……”
到底是位久负盛名的饱学之士,金尼阁的修辞简直令人惊叹。
在他的语境里,徐光启跟利玛窦的头一次见面,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用他的话说,一种历久弥新、满含真理、博爱和生命信息的宗教信仰,在徐光启身上奇妙地融合,而相得益彰。
如果看到利玛窦写给教廷的那些信件,徐光启会有什么反应?
董南对此很是好奇,然而在此之前他有过承诺,作为合作的诚意,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得做有损耶稣会声誉的事。所以只好作罢,而是有些不耐烦地提醒道:“神甫,我只想知道他什么入教的?是怎么入教的?仅此而已。”
“尊敬的公爵大人,我似乎并没有跑题。”
“当然没有,不过我只想听重点。”
“在我看来,刚才所说的才是重点,不过既然您想知道,我还是会满足您的好奇心。”
金尼阁感觉董南有些不可理喻,但想了想之后,还有耐心地介绍道:“第二次接触天主教,是在三年后。徐先生从京城回上海过年,途经南京时想再次拜望利玛窦神父,但神甫已去了北京。留守南京的是郭居静神父和罗如望神父,郭神父正在生病,罗神父接待了他。这一次,徐先生由罗神父手中领受了圣洗圣事,取圣名保禄。”
“这么说《中国札记》中的记载都是真的?”
瞒谁都可以,就是不能隐瞒眼前这位,金尼阁沉思了片刻,不无尴尬地笑道:“有一些出入。比如他认为天主十诫遵守起来倒不是很难,只是不能娶妾这一点不好办。毕竟他当时来只有一个独生子,还没有孙子。为了子孙后代能繁衍昌盛,他想纳一个侧室。”
如假包换的名人八卦,董南一下子来了兴趣,禁不住地问道:“后来呢?”
“罗神父坚决不同意,他对徐先生说‘有没有子女,那是天主的圣意。人怎么可以违反天主的圣意和诫命呢?’徐光启先生听后沉思了很久,之后,毅然决然地对罗神父说,‘子孙可以没有,但是天主的诫命断然不可违背,只有祈求天主赏赐。’于是欣然领受了洗礼。”
这个版本比利玛窦那个版本更猪血,看他那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又由不得董南不信。毕竟徐光启进教后,在解释天主教道理的好处时,同样不吝溢美之辞,说:“其法实能使人为善……其法能令人为善必真,去恶必尽,盖所言上主生育拯救之恩,赏善罚恶之理,明白真切,足以耸动人心,使其爱信畏惧,发于由衷故也。”
直到抵达还是一个小镇的上海,亲眼见到“潘半城而徐一角”,同为朝廷忠臣,却依然过清贫的徐宅,董南才明白什么叫清官,什么叫高风亮节。
潘家潘恩、潘允端父子两代为官,都是衣锦还乡,极尽荣华。尤其潘允端,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用地七十余亩,建造了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潘园”,也就是后世的豫园。气势浩大,几乎占了半个上海城。
而徐光启所的居住的地方虽名为“九间楼”,并不是指有九间房。踏进他那低矮的寓所时,老大人正在案前奋笔疾书,房间仅一丈见方,除农桌、书柜和椅子外,墙角放着一张床,身边只有一位老仆帮他做些杂事。
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到如此程度,这在大明的官宦之家是难以想象的。董南感动不已,连忙示意侍卫们出去,并小心翼翼的站到一边,生怕惊饶了老大人的雅兴。
“我的上帝,真是金神甫吗?”
“再次见到您很高兴,我亲爱的兄弟。”
见到金尼阁,头发花白的徐光启激动不已,连忙扔下手中的毛笔,拉着他的双手问道:“什么时候回来的?一路上还顺利吗?”
毫无疑问,他是指金尼阁的罗马之行。
“早就回来了,只是由于教案的关系,一直未能前来探望,甚至连信都送不出去。”
“南京教案”对刚兴起的天主教事业而言,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见徐光启有些尴尬,金尼阁连忙岔开话题,强作欢笑地说道:“告诉你个好消息,教皇陛下心如允许我们以汉语举行圣事,以中文翻译圣经。并颁发诏谕,正式同意建立耶稣会中国教区的请求了。”
“真是一个好消息,可惜朝廷……”
“不说这些,来,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年轻的教友是乌尔比诺女大公的丈夫、托斯卡纳大公费德南德的姑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陛下敕封的克拉德诺公爵杰克-董。”
徐光启这才注意要站在墙角,正笑吟吟看着自己的董南。可那张如假包换的黄面孔,以及他身上那套大明儒生的装束,同时又让他无法把董南跟金尼阁介绍的那些头衔对上号。
看着他那副一头雾水的样子,金尼阁连忙解释道:“正如你看到的一样,公爵大人的确是位中国人。要不是早就认识,连我都会感觉不可思议。”
“天啦,这到底怎么回事?”
“其实很简单。”
董南微微的鞠了一躬,满面笑容地说道:“福建市舶司提举穆玉峤,想必徐大人应该有所耳闻吧?我跟他差不多,都是流落海外的中国人。只是我的经历稍复杂了一些,不但娶了托斯卡纳的公主,而且还同西班牙打了一仗。在教廷的斡旋下,又跟哈布斯堡王室签订了休战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我还有幸救过金尼阁修士一命。事实上也正是那次巧遇,让我碰上了现在的妻子——托斯卡纳公主、乌尔比诺女大公克劳迪娅-德-美第奇。”
的确够复杂的,以至于徐光启想了好一会都没能想出个所以然来。要不是金尼阁再三确认,非得把董南当哗众取宠的骗子不可。
见徐光启还是不太相信,竟然翻出本葡萄牙语印刷的书籍,想考考董南那一连串头衔的真伪,金尼阁修士禁不住地笑道:“徐大人,您就别费劲儿,公爵大人不但精通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托斯卡纳语、英语和法语,而且还懂拉丁语。除此之外,还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医学家和音乐家。”
“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坐,公……公……董先生,快请坐。”
“徐大人客气了,贸然来访,还请见谅。”董南笑了笑,随即转过身去,朝门外的陆战队员喊道:“比尔斯,把礼物拿进来。”
还带了礼物!徐光启想都没想便连连摇头道:“董先生身份尊贵,能来屈尊降贵步入寒舍,已让老朽受宠若惊了,哪能再收先生的礼物?我看还是免了吧。”
随随便便就收,那就不是徐光启了。董南暗赞了一个,一边让开身体,一边意味深长地说道:“千里送鹅毛礼轻义重,到底收不收,徐大人过目后再决定也不迟啊。”
说话间,两大箱装满已翻译成中文并印刷成册的数学书籍,以及装满番薯、玉米和辣椒等新大陆种子的小布袋被侍卫们送了进来。
看着那一册册墨迹未干的书籍,徐光启顿时欣喜若狂,禁不住地问道:“这都是董先生翻译的?”
“确切地说是穆提举和耶稣会的教士们翻译的,我只负责校正和印刷。”
“好,好,真是太好了!美中不足的是,都被翻译成了白话。”
辛辛苦苦翻译过来容易吗?竟然还吹毛求疵,真不会做人,难怪官场上给他一个“此老迂憨,勇于任事而不顾利害”的评价呢!
但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数学上的造诣。要不是他创造的一套如点、线、面、平面、曲线、钝角、锐角、三边形、平行线、外切等都中文名词,董南还真不知道那些数学术语该怎么翻译。
“徐大人误会了。”
就在董南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之时,金尼阁接过话茬,意味深长地说道:“公爵大人之所以要求翻译成白话,完全是为了通俗易懂。尤其在数学的一些计算表达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精确。”
徐光启这才意识到董南的良苦用心,连忙说道:“董先生有心了,老朽平生不收礼,但次想不破例都不行,收下了,通通收下了!”说完之后,又回头吩咐道:“阿柄,还愣着干什么?快去街上打几壶酒来,老爷今天要在家宴客。”
“好嘞,我这就去。”
“徐大人客气了。”
“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应该的,应该的。”说到这里,徐光启突然意识到董南的身份太过敏感,禁不住地问道:“董先生,你回大明朝廷知道吗?”
不等董南开口,金尼阁便似笑非笑地说道:“公爵阁下的安全,徐大人无需担心。事实上就算被朝廷知道了,也不敢轻易拿他怎么样。”
“为什么?神甫,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绝不能儿戏呀。”
徐光启显然有着沈老将军同样的担忧,不想董南万里迢迢的跑回来,却被当成叛逆被处决了。看着他那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金尼阁意味深长地说到:“除了我刚才所介绍的那些头衔外,公爵大人还是由萨累、乌尔比诺、托斯卡纳和曼托瓦公国构成的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高级代表。换句话说,他某种代表着上述几个公国。”
“协助福建水师取得辽东大捷的大西洋公约组织?”
徐光启以“冠带闲住”,但并不意味着真两耳不闻窗外事,否则也不知道伯爵曾率领东印度公司参与过福建水师在辽东的军事行动。
董南微微的点了下头,指着他墙上的拿分利玛窦版世界地图,若无其事地笑道:“事实上不久之前,公约组织太平洋分舰队刚同广东水师一道重创了试图染指澳门的英尼联合舰队。”
“在海上?”
“是的,俘获五艘、击沉三艘、重创三艘。可以说经此一役,尼德兰人在三、五年内再也无力染指大明。”
广东水师的实力,徐光启并不是一无所知。指望他们在海上击败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的铁甲战舰,无异于痴人说梦。所谓的并肩作战,无非是给大明水师的面子罢了。
想到这些,徐光启禁不住地摇头苦笑道:“有那么多欧罗巴公国支持,难怪董先生有恃无恐呢!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