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六章 国策(四)

作品:世纪帝国|作者:星空漫游者|分类:综合其他|更新:2024-02-05 18:55:38|下载:世纪帝国TXT下载
听书 - 世纪帝国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许凡轻声问道:“就是你说的劳工部和社会〖民〗主党吗?”

“对,但还不完全。”郑宇点了点头“这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善工人的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而这些除了靠政府的立法,引导,经济总体发展,文化宣传导向,长期上还是要靠教育普及。”

“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工人,会有更强的维权意识,自主意识,他们会懂得用合法合理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懂得以相对理性的思考来面对与资方的关系。”郑宇说道“更重要的是,教育赋予了他们更大的价值创造力,在与资方的对话中也更有底气。而且在生产实践上,他们的学习力更强,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样劳资双方都有更大的蛋糕可分。”

“所以,帝国的教育,虽然在前期这个阶段,由于国家整体资源,以及教育资源本身的匮乏,在义务教育上保持了一个相对的低水准,而在高等教育上集中资源培养一部分精英人才,但未来必须重点加强对义务教育和初等教育的投入,至少要把初中教育逐渐普及开,并且进一步再扩展到高中。”

郑宇深深吸了一口气:“当我们这个国家有一半以上的适龄青年都完整地受到高中教育的时候,这个国家未来几百年的发展,将无可阻挡。”

许凡沉默半晌,点了点头。

郑宇知道这人最关心,或者说最大的执念,其实还是他理想中的〖民〗主宪政。而普及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无疑对于实现〖民〗主宪政是强有力的助推,甚至可以说是基础。郑宇心知自己搔到了这位师长的痒处,自然是心头笃定。

他已经给这个国家规划了一条长远发展的道路,而这个宏大的蓝图,却必须首先获得许凡的支持。他需要许凡的威望,许凡的力量,也需要许凡的智慧。他并不认为自己全知全能,而且笃信只有思想的反复碰撞,才能更好地保证决策的终极效率。

兼具历史眼光和超前思想,又深谙这个时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对政治经济实践有着直接认识的许凡,无疑是最好的对象。要说服内阁和整个中枢决策集团接受这样一个宏大的计划,也离不开许凡的鼎立支持。

“小宇,你要办教育,要搞劳动者保障,这些我都是支持的。”许凡开口说道“可这些都是间接的手段,也是需要长期才能发挥作用的。眼前你打算怎么办?现在战争结束,战时体制下基于强制要求和订单追责催生出来的产能可能面临需求不足,大批工人,甚至很多还是临时工,随时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我听说不少工人在准备回乡接着做短工或者长工。各企业主也对战时体制之下强制推动上升的工资水平很有怨言,现在订单不能保证,又要养一群比以前工资高一半甚至一倍的工人,你让他们怎么有生产积极性?劳资双方都在担心,你打算怎么解决?单单一个政府投资,一个劳动者保障,一个教育投入,能解决眼前就要起火的局面吗?”

“叔,这事情,可不是单纯的政策投入那么简单,关键是对未来的信心。”郑宇认真地说道“有了信心,资方就敢投入,敢给工人加工资,工人就会对工厂和城市产生归属感,会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一些长远的问题,人心就安定了,经济的自我滚动,投资的杠杆就可以起来。”

“我的经济发展规划,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优惠政策,乃至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的投入,社会保障和劳资协调机构,都是要向社会各方传递一个强有力的信心:帝国的发展将是持续的,快速的,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郑宇说道“从微观的层面,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对教育的保障性投入,公租房和城市基础设施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能够增强国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稳定住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把精力投入到通过努力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上来,转移到提高自身素质以获取更高收入上来。整个社会在政府的引导和拉动下走上一种开拓进取的乐观状态,这样带来的价值是无穷的,而情绪本身会提高对于企业主对生产能力的投资,以及个人对自身素质,对子女教育的投资,整个社会就可以走上良性循环。”

“农民呢?”许凡沉默半晌,突然转换了话题“工人有社会保障,有立法,有工会,有劳工部,那农民的权益如何保障?农民党的七千万户农民,每户二十亩土地的赎买计划你怎么看?十四亿亩土地买下来最多也就是一百多亿华元的事情,既然你这么有钱,是不是准备这么干了?”

“他们的想法根本就是误国误民。”郑宇哼了一声“搞出七千万户巴掌大点土地的小农,永远挣扎在温饱线上,还要和天灾人祸做斗争,而且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牢牢吸附在土地上,这样的蠢事我不会干。现在有了这么多土地,国家工业又要大发展,农户的门槛按道理应该是一百亩。不过我们现在耕地有限,农业人口也实在多了点,所以先定在五十亩。但这个方式不能是强制性的赎买,否则你放心,从地方让到中枢,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员议员们,搞不好又要大捞一笔。如何核定地价,再加上国家大政的旗号,这里边门道就多了。”

“强制赎买对于有产者是不公平的,对农民中的先进生产力,有能力去致富的,又打击了积极性。这种简单粗暴的均贫富思想只要开了个头,就等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每当社会底层不满了,这个恶魔就会钻出来鼓动风潮。而有了这个先例和前科,有产者的安全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会大大下降,最后整个社会就会被导向一种投机泛滥的风气,在经济领域会充满投机思想和短期行为,赚了钱就会想到转移和隐匿资产,甚至移民。”

“这不是一个着眼长期,真正有条件进行战略布局的政府应该采取的行为。”郑宇说道“当然,我不是说绝对不可以进行赎买,但强制性的赎买,至少对我们目前这个社会来说是不合适的。”

“那你想怎么做?”

“政策引导,经济刺激。”郑宇笑了笑“〖中〗国的乡绅,几千年来只知道土地,一贯重农抑商,经商也无非是借助政府的公权力窃取公共财富,再和政府分肥,对土地的经营也基本不会着眼于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的改良,而是单纯地放垦收租,逢到灾年再趁机囤积谋利,发印子钱,再多聚敛土地。这些人对社会没什么价值创造,只是单纯地财富再分配,把别人的钱想办法变成自己的钱。这种思想不得到改善,一切都是白搭。“帝国大兴工商,这些年涌现出了众多财阀,致富速度已经有目共睹,很多乡绅也开始活了心思,不单纯是买地和存银行。”郑宇说道“这一次帝国推出新的殖产兴业政策,加大优惠扶持力度,再加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开支,政府投资示范,我想这些乡绅也会动起脑筋。只要他们愿意把土地上沉淀的资本转移到工商上来,我们就赢了。”

许凡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你具体讲讲。”

“除了上面这些措施,我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战前我们对二十亩以上的土地拥有者征收农业所得税,为了战备又加征了临时战争税,这一次,我要把战争税变成物业税,以五十亩为线,单户土地在此线以上的部分就需要缴纳近五年内收成总额百分之四的物业税,以下者免税,实际上就是每年收成的百分之二十都要交税,或者说,其实就是继续执行战时政策。这样一来,地主从土地上获取的收入就被大大削弱了。对于采取产业化农场经营,运作效率较高的农场主,我们按企业征收所得税,土地物业税统一按照近五年收成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农业工人待遇政策,包括工资下限和税前利润分成比例。但对于以传统租佃方式经营土地的落后地主,〖中〗央政府本来就限制了地租不能超过四成,这一下子交税要交掉这么多,剩下的利益就不那么划算了。”

“我给您算笔账:按种植水稻算,现在稻米一公斤均价差不多是四分的华元,以普通的二等水田计算,单产每亩平均在一百八十公斤左右,地价一般是十五元。假设某地主按三成收租,每年每亩地五十四公斤的租子,还要扣掉卖掉交税的三十六公斤,只剩了十八公斤,折合华元七毛二,他还要交个人所得税,因为是累进征收,如果是中等地主,综合税率差不多就是三成,这样最后就剩下五毛钱,年回报不过3.3%,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这一点收入还要看年景,还要呆在乡下被人看作土老冒。医疗,教育,娱乐,都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对普通农户来说,五十亩这个数字足够了,反正在这以下就不用交税,超出部分才交税,所以无压力。地主要卖地,农民要买,资金不足的,国有和皇室的银行提供特惠贷款,以土地做抵押,息差部分,由我捐款设立的惠农基金提供贴息。”

第二个,开股市。我要用最直观的方式,让这些地主乡绅看看,工商业致富的速度有多快,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投资工商业最便捷的途径:买股票。而帝国的优质企业通过上市发股,又筹集了资金可以扩大再生产,这样就是一举两得;

第三个,国家发布政策,并进行宣讲,通过学校教育向社会传递信息:投资工商光荣,靠收田租寄生‘过时了’,鼓励地主乡绅把土地转让给政府,投资工商业。通过宣传,通过他们的孩子从学校带回来的信息,通过农会构成的舆论氛围促使地主们主动改变经营方式,或者直接抽身投资工商业,但决不允许暴力强制。这个转让因为是自愿的,中间胥吏的盘剥就没什么油水。再加上民意机关和政府,强力机关的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媒体的监控,他们就无力可使。

对地方政府来说,原本没有物业税,现在多了个税源,而每一亩土地从地主乡绅转交给政府,再从政府交给租种的农民,银行提供购地款的无息贷款,中间的印huā税是地方政府和〖中〗央分成,虽然比例低,但架不住总量大。”

许凡沉默半晌,轻轻叹了口气。

“小宇,虽然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到的这些东西,方法上也是我闻所未闻,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至少听起来从逻辑上很有道理。”他欣赏地看着郑宇“土地问题折磨了〖中〗国几千年,从来都是均田一类治标不治本,甚至遗患无穷的办法,没想到今天却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观点。”

“说到底,这还是时代发展了,科技发展了,工商业大兴,财政金融这些强有力的手段可以被采用,还有农会这样的农民组织可以制衡传统的地主乡绅。”郑宇一笑“以前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思想。当然了,要是帝国只有关内这屁大点的地方,几亿人拥挤在一块,工业薄弱全民愚昧,政府软弱无力,那多好的政策也都是扯淡。”

“这话实在。”许凡点了点头“倒是忘了,你小子这次从北面和西面弄回来那么一大片土地,再加上蒙古,新疆和东北的边患肃清,倒还真是多了不少耕地。”

“西伯利亚的可耕地,我们测算了,大致上是三亿亩,但其中最适合耕作的黑土地和灰色森林土只有一半。中亚方面,适合开垦成耕地的不超过一亿亩。其实但就耕地来说,能够给我们增加的并不多。”郑宇摇了摇头“我们整个帝国本疆目前的耕地是十八亿亩,考虑东北,新疆,蒙古,察哈尔,原缅甸,上寮,下寮,安南和兰芳的进一步开发,再加上新入领土,我们极限的耕地大约是三十亿亩。”

“考虑到很多地方我们不得不采取农场制度,以及大农场在耕作效率上的优势,考虑到地形地貌的因素,再加上一些地方复杂的民族问题,我们最终适合分给小农户的土地大约在十五亿亩。按照五十亩一户的理想状态大约是三千万户,按照每户三代平均六口人,大致上是一亿八千万农民。”郑宇继续说道“剩下的大农场我们采取两年一休耕的轮作,再扣掉棉田这些经济作物,我们的大农场每年大约有五亿亩种植粮食。假设小农户不休耕,八成种植粮食作物,农业技术普及需要时间,我们五年后利用良种和科学种植,争取把大农场的单产提高到小麦每亩一百二十公斤,小农户种植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大约一百五十公斤,这样就是年产两亿八千五百万吨粮食。”

“帝国的人口到时候不会超过五亿,人均粮食占有率达到五百七十公斤,这不但足够,还能用于扩大养殖业,乃至酿酒,粮食深加工,以及进一步扩大出口。对每户五十亩地的农民来说,土地贷款没有利息,五十亩内不收物业税,每年收获七千五百公斤粮食,按照每公斤小麦大米和玉米平均价格大约三分钱的华元,扣掉种子牲畜的投入,再扣掉口粮,也有一百二十华元的出息。即使我们把他们纳入到所得税缴纳体系里,无非也就是缴纳几块华元,余钱也很可观,一家的剩余收入超过做国防军底层士兵一年半的军饷,超过了在国有工厂做低级工人。”

“到时候要防止的是谷贱伤农”郑宇摸了摸下巴“每户五十亩土地,每年休耕三分之一,农户应该是会愿意的。再结合轮作法和秸秆还田,土壤可以得到一定的改良。比如在南方,冬季种小麦,然后种一季稻子,还有春蚕……另外还有轮作 间作的技术。在自耕农这一块,我们用不着走单纯依靠化肥提高单产,土地越来越板结和实际肥力下降的道路,而是靠科学的再循环农业道路来改善土壤肥力。配合推广良种家畜家禽饲养,消耗掉一部分粮食,再通过政府的战略粮食采购,酿酒业的大发展,还可以消耗更多余粮,农户的生活可以稳定下来。这样整个社会底层的基础就牢固了。”

许凡沉默片刻,又开口问道:“小宇,你想的固然没错,可你要知道,历朝历代都搞过均田法,最后也无一例外都崩溃了。你这个三千万户农民每户五十亩,又能持续多久?”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