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124.第124章 多谢殿下赏识

作品:武皇万岁!|作者:甭加慧|分类:综合其他|更新:2023-12-13 02:04:44|下载:武皇万岁!TXT下载
听书 - 武皇万岁!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第124章 多谢殿下赏识

武柔在后宫之中,见大臣们的机会不多,中书令马周,她只见他来过武德殿几次,更多的是在奏章上的名字。

于是好奇地问:

“他是靠科举做的官么?我以为,他也是跟着陛下的老臣了。”

据她所知,朝中这些大臣,大多都是做了官之后,去考过科举凑过热闹,或者本来就有门荫入仕的机会,考个功名为自己填个履历,真正凭着科举晋升上来的,几乎没有。

大部分都是当年,跟着还是秦王的皇帝,靠着功绩一步步地走到今天的位置的。

太子李善笑了笑,说:

“其实也不算是……他在武德年间考了科举,中了进士,后来吏部择选,补了他一个博州助教的小吏之职。

他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当个教书夫子,所以跑到了长安,投在中郎将常何家里做门客。贞观五年,时逢大旱,父皇让文武百官都上奏出谋划策,中郎将常何想不出来,让马周替他写。这才被父皇慧眼识珠,收入了门下当值。

所以,严格来说,他的晋升还是靠父皇不拘一格,提拔所致,科举作用不大。

但是……他出身贫寒,能入中郎将常何府上做门客,与他中了科举,并且有博州助教的履历脱不开关系。”

“原来是这样……”武柔低着头,应了一句。

李善不知道自己是真的苦闷无处说,还是单纯为了跟她说几句话,才聊得这些话题。

他只是自顾自地说着:

“父皇当年起兵,人才如游鲤,寻觅有志之主,他们大多都不是隋朝得志的人物,向着祖父和父皇共同创业,父皇给了他们机会,他们也成就了父皇,君臣一心,才有了大唐今日的繁荣。

我呢?……我没有那种机会了,眼见着名臣一个个的离世,我处在深宫之中,除了科举之外,就只能靠大臣们举荐……”

他顿了顿,语气有些忧愁地说:

“但……他们举荐的,不一定是我想要的。”

武柔说:

“那殿下直接从科举进士里选人,不就是了。”

李善摇了摇头,说:

“哪有那么容易,如果是你,你打拼了多少年才站在了高处,愿意另一个人凭着一张考卷,就与你平起平坐么?”

武柔听闻,老实地摇了摇头,说:

“那确实……不愿意,除非他真的有旷世奇才,不过这旷世奇才,也不是一张卷子就能让人信服的。”

武柔眸光转了一瞬,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问:

“为何举荐的人,不是殿下想要的?他们举荐的人,这么差劲么?”

李善垂了眼眸,沉默着走了一会儿,才回答道:

“我问过马周,何人可以替代他的位置,他说他认识的人年纪都太大了,不适合举荐给我,又讲了自己曾经的经历,说自己能得陛下赏识,完全是走了大运。

但是其他人才没有这般大运,岂不是浪费了?

意思是让我将科举这条路,完善起来,比起官员举荐,更容易网罗天下人才。我认同……可是这需要时间。

长孙无忌举荐的人,是王氏的舅舅柳仕。”

武柔听闻,脸色突然尴尬了一瞬,看了看他的背影,似有酸涩和贪慕,又垂下了眼睛,说:

“兵部侍郎,当是有才的,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呵……有才,但是并不到能担任宰相的地步,而且王氏身后,是门阀士族的影子,父皇为我安排的这桩婚事,本是为了拉拢士族,稳定朝堂,可是……我那舅舅与他们站在了一起,是我始料未及的。”

“那……陛下怎么说?”

“父皇说让我决断,以后的路要靠我自己走,不能事事都问他。可是我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才是令我头疼的地方。”

武柔眉眼间露出了些许温柔,低声说道:

“可惜……我也没有什么能为殿下解忧的法子。”

李善听闻,脚步稍滞,用眼角的余光看了她一眼,见她微微低着头,眉眼柔顺似有哀愁,心中宽慰,语调温柔地说:

“你能听我说这些牢骚,就已经很好了。”

这话,颇有些暧昧,本不是他们之间的身份关系,该有的话。

李善自己也觉得有些尴尬,于是补充了一句:

“你嘴巴严实,不会乱说,关键是孤身一人,背后什么势力也没有,所以说给你听,我也放心。”

武柔听闻,忍不住偷偷翻了一个白眼,说道:

“多谢殿下赏识。”

李善突然停了,落后他一步的武柔,眼睛一直盯着他背后的发带,差点挨了上去,她连忙往后退了一步,站稳了,心脏“咚咚”地跳。

李善看了看远处等待的宫女和侍卫,说:

“行了,我路过这里,难得能碰见,就聊了几句话,现在该走了。上一次……是我错怪了你。

实在是因为那夏蔸令人厌恶,我怕你昏了头,跟她学,再落个跟她一般的下场,才说得那些话。”

他说着,又看了武柔一眼,眸光温柔,似有赞赏,说:

“不过,后来我倒是明白了,你比她聪明,我操那份闲心,纯属是多余。”

武柔抬了头,惊讶地看向了他。

但是李善立时就将目光移开了,径直从她的身旁走过,儒雅端庄的迈着大步,快速地离开了。

那一年,皇帝缠绵病榻许久,可是大唐对外的政策却越发的激烈。

东边对高丽的侵扰改为了进攻,攻占了许多城池,高丽王终于顶不住了,请旨派王子前来投降纳贡。

西边,不仅仅是派了安西都护府出兵,甚至敕令吐谷浑、吐蕃和北境新划分的东突厥十三州,一同出兵相助,围困龟兹,声势浩大。

……

……

贞观二十二年,武柔二十四岁,太子李善二十岁。

元宵宴上,两仪殿里灯火通明。

因为前来朝贺的各国使臣实在是太多,络绎不绝,皇帝和太子就坐在两仪殿中,接受朝贺,比往常费的时间都要长。

武柔带着一个小孩子,在宴会上实在是熬不住了,就先行退到了一旁的殿阁内休息。

刚进去,就遇见了高阳和城阳两位公主,都在偏殿歇息,闲聊。

她们看见武柔进来,都投来了凉凉一眼,眼神很是戒备。

武柔也一下子愣住了。

城阳公主是太子李善的同胞二姐,她的驸马杜荷因为参与废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处死,后来由陛下指婚,又出降了薛家。

高阳公主,驸马是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但因为与一个叫辩机的和尚私通,陛下震怒,将那和尚和许多知情的奴婢都杀了。

这两位在一起聊天……恐怕聊得都是对皇帝的怨恨。

而她,曾是皇帝身边的侍墨女官,十分受皇帝的信任。

(本章完)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