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对于白云村众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喜悦又丰收的时节。
村里前后忙活了一周的时间,才终于把采收的大白菜全做成了辣白菜,前几天是村里人自家腌制辣白菜,后面几天则是帮着基地腌制大白菜,也算是一个工分任务了。
当然,村里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大白菜都腌成大白菜,还是有留了几分地的白菜给自家吃,毕竟这也是村民们日常饮食中,最主要的蔬菜食材。
而辣白菜的任务结束后,村民们又开始投入新一轮的农活了。
在乡下本就没有什么特别清闲的日子可言,只是忙与繁忙的区别而已,对于勤快的人来说,几乎每个月都能找到农活做。
五月底,在年前十月份种植的小麦可以收割啦!
放眼望去,地里全是一大片金灿灿的麦子,金色的麦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一阵阵金光,看着就很讨喜。
“哇啊!这么多麦子?”
“瞧瞧那穗子又大又饱满,今年肯定大丰收了。”
“那用得着你肯定,这不是明眼就能看得出的事嘛。”
“夏小姐提供的麦子果然与众不同,比咱们以往种的麦子强多了。”
“是啊,不仅长得好,还长得这么密,产量不知道会多出多少?”
“我活了这把年纪,还是头一回在五月份收麦子,真是稀奇哩~”
“好了,别墨迹了,赶紧开始干活吧,这么多的麦子怕是要忙上好几天。”
“看着这么多的麦子,就是再累我心里也舒坦。”
“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啊~”
于是,轰轰烈烈的割麦子行动开始了,因为心中有信念与期盼,所以乡亲们埋首苦干,忙得热火朝天。
这一次的农活任务,夏柠就没参与了,割麦子可不是一般的轻松活,很容易造成皮肤又痒又红肿,所以宋家的女眷都没参与。
再者,年前的人力有限,所以也并没有种太多的麦子,自然也就用不到全村人出动了。
不过宋家人以自家的名义给下地收麦子的村民,每天给他们送一次冰糖绿豆沙,让大家去暑解热,虽然现在还不到炎热的夏日,但五月底的阳光还是有些热度,再加上大家还要一直待在地里干活,那就更热了。
喝绿豆汤不仅能解热消暑,还能给一直消耗体能的乡亲们补充能量与体力。
而今日,宋安邦还带着队伍进入深山打猎,准备好好的犒劳一下在地里劳作的乡亲们,虽说基地的条件已经比其他受灾的村子要好上不少,但在吃肉上还是有限的。
毕竟村里只有极少人才有打猎的本事,大多数村民都是普通的庄稼汉子,哪敢随意进入深山打猎啊。
所以相对条件好点的,五六天七八天还能吃上一回肉,解解馋,而家庭条件差点的,怕是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打打牙祭了。
没办法,村里人的根基就很单薄,还是来了白云村之后才慢慢改善,一点点好起来的,可每家都是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好不容易熬过了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也才刚刚缓过来,如今就等着收了麦子能分到一点点粮食。
小麦算是细粮了,大家也没打算留在家里慢慢吃,而是准备拿去县镇上换成粗粮,如此就能撑到秋收的时候了。
原本春种就忙活了两个月,之前又是做辣白菜,现在又是收割麦子的,村里人几乎是不得闲,这连续长时间的劳作,身体根本就吃不消。
基地村委会也不想就此让村民们累垮了身体,所以就有了宋安邦带队上山的事。
肉摊上的肉或许买不起,但山里的野味总可以吃一吃吧。
“小姐,大爷他们打猎回来了,打了好多的猎物啊,现在大家都跑去村委大院了,你要去看看吗?”
巧心第一时间就进屋给自家主子汇报村里的最新消息,作为贴身丫鬟,本就应该掌握村里的任何风吹草动。
“二爷他们都没事吧?”
夏柠顺口问上了一句,但仍然埋首在书桌上,这次进山她家那位也闲不住,也跟着队伍一起进山了,说是想再深入大山里查勘下深山里的地质情况。
估计是想再看一看山里还会不会有别的矿产物质吧,之前让他发现了煤矿,倒是让他信心大涨,总觉得山里还有其他的矿物质宝贝。
反正,如今一个煤矿已经满足不了他了,折腾够了就想再整点其他的矿产出来。
只不过矿物质哪是那么好找的,之前能在山里找到煤矿也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一个地方的矿物质也是有限的,那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啊?
但夏柠也不好打击男友的积极性,只好送上祝福,希望他能得偿所愿吧。
“没事,我看他们都好着呢,而且我感觉二爷好像还挺高兴的样子。”巧心回想刚才看到的画面,笑着答道。
夏柠抬起头来,“呃?很高兴吗?那看来今日的收获真的很大啊。”
说着,她收起了桌面上的资料与图纸,然后起身往外走。
“走吧,咱们也去凑凑热闹。”
能让她家男友如此情绪外露,必然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好事情,不然以少钦平日里从容不迫的样子,如果只是一些很寻常的事情,他应该不会表现的这么明显。
这就让她有些好奇了,难不成他今日进入深山还真有什么意外发现了?
想到此,夏柠的脚步加快了不少,她现在的好奇心完全被吊了起来,一路上主仆俩遇上了不少村民,几乎都是往村委会大院去的。
看来消息传得蛮快的,大家都知道打猎队伍满载而归了。
等到夏柠到了的时候,村委大院已经围满了人,大多数都是老人跟孩子,当然也有少部分的男人。
而这些没在地里收麦子的男人,基本上都是家中比较受宠的儿孙,家里人舍不得让他们继续在地里受累。
虽说夏柠的一些言行,确实影响了村里不少的人,特别是妇女同胞,但做出改变的更多还是年轻一辈,至于村里的那些老一辈,思想观念早就根深蒂固了,很难有较大的改变。
(本章完)